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归去来兮辞教案栏目,提供与归去来兮辞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教案范文 高中语文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

  教案是每个老师上课必备的讲课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决定一堂课的质量。如何备好教案呢?以下文章“《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由出国留学网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诵读

  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

  【教学重点】

  一、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教学设想】

  一、诵读的准备指导

  二、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

  三、总结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幻灯片

  【学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预习准备

  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

  3、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课堂教学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

  (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二、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听停顿的特点——三字句2、1顿;四字句2、2顿;五字句2、3顿;六字句3、3顿或1、2、1、2顿。

  三、研习课文

  (一)、读悟第1段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指名朗读本段。

  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二)、读悟第2段

  齐读本段。

  讨论: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2、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

  明确: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

与归去来兮辞教案相关的高中教案

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

  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切实掌握课文中的文言语法现象,把握序言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反复朗读,认真体会 “辞”的风格韵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借鉴历史,提高修养。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课前反复阅读课文,做好标记勾画,结合背景介绍,理解文意。

  2、限时25分钟,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了解作家作品及故事背景

  (详见《红对勾》P22《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历代名家评陶渊明

  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东坡诗话录》)

  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高才似不费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朱子文集》)

  姜夔: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白石道人诗说》)

  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饮冰室合集·陶渊明》)

  (选自《魏晋南北朝诗精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历代名家评《归去来兮辞》

  昔大宋相公谓陶《归去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五经之鼓吹。近时绘画《归去来》者,皆作大圣变,和其辞者,如即事遣兴小诗,皆不得正中者也。(〔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和归去来》)

  欧阳公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此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云。(〔宋〕朱熹《楚辞后语》)

  吾尝怪陶渊明作《归去来》,托兴超然,庄、骚不能过矣。(〔宋〕汪藻《信州郑固道侍郎寓屋记》)

  《归去来辞》,本自一篇自然真率文字,后人模拟已自不宜,况可次其韵乎。次韵则牵合而不类矣。(〔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十四·文辨一)

  论古今人物风流,惟两晋为盛,故发之文章,神思自然飘逸。如陶元亮《归去来辞》,于举业虽不甚亲切。观其词义,潇洒夷旷,无一点风尘俗态。两晋文章,此其杰然者。(〔明〕归有光《文章指南》仁集)

  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清〕吴梯《巾箱拾羽》卷十三)

  《离骚》不必学《三百篇》,《归去来辞》不必学《骚》,而皆有其独至处,固知真古自与摹古异也。(〔清〕刘熙载《艺概·赋概》)

  素怀洒落,逸气流行,字字寰中,字字尘外。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清〕毛庆蕃评选《古文学条》卷二十六)

  陶元亮《归去来辞》,一种旷情逸致,...

与归去来兮辞教案相关的高中教案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