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谷”理论:像人的机器人令人生畏
虽然近五十年来,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工业用途的机器人已经十分成熟,但是人们还是在继续研究更好的机器人。和工厂中那些按照指令精密装配零件的机械手臂不同,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机器人应该更聪明、更多功能,以及更像人。电影《人工智能》里面的机器人小男孩戴维(David)和其他那些与人外表毫无二致的机器人们,就是研究者的目标。
然而,研究者们在艰难地跋涉时,突然发现他们跌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低谷。人们诧异地发现,机器人并不是越像人越好,那些看起来比较像人的机器人,甚至可能会很吓人。例如2008年10月份,日本筑波大学和大阪大学合作研究的丽普莉R-1(Repliee R-1),静止不动的时候看起来像是一个五岁女孩,而一旦动起来,就足以将人们拖入最深的梦魇当中。
有人会觉得做工精致的玩偶娃娃散发着一种鬼魅的味道,这可能是因为它们实在太过于像人。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的机器人专家森井弘(Masahiro Mori)提出了一种“恐怖谷”理论(Uncanny Valley),试图解释这种现象。他认为,人们会对相似于自己的物体产生好感,和自己越像,这种好感就会越强。然而,在这种相似程度到达某一个临界点之后,人们对那个相似物体的反应就会急转直下,从不喜欢到讨厌甚至是恐惧。
他画了一张图来描述他的理论。在那张图中,人们对于会动的人形物体的好感会更强烈,但是随着与人相似程度的增加,厌恶感也会远远超过那些不会动的人形物体。例如,相比那些用棉花填充的毛绒娃娃,人们会对会动的毛绒玩具娃娃产生更多的好感;然而当相似程度再高一些的时候,人们就会对它们敬而远之了。
“恐怖谷”理论图
之所以产生这种戏剧性的情绪转变,可能是因为那些掉进恐怖谷的人形物体会让人们下意识地联想到尸体。它们像人,但却没有生命。这种失去生命的恐惧,在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已经深深烙印在人们的潜意识当中,一旦被激发,足以让人们莫名厌恶。这也是有了数十年历史的僵尸恐怖片依然能够让人一边惊声惊叫一边目不转睛的原因。僵尸也足够像人,没有生命,但却还能够活动。这正是现在人形机器人现在的状态:恰好在恐怖谷底。
但是机器人们却还暂时爬不出来。随着材料的进步,过去机器人那些亮光闪闪的外壳逐渐被塑料所取代,而塑料又被更像人类皮肤的硅胶材料所替换,外观越来越像人。但拉动这些人造皮肤的技术却并不能令人满意。毕竟人类的脸需要动用二十多块肌肉才能展现滚滚红尘的风情万种,而目前最像人的机器人的脸上也只是有数个马达;人类连贯流畅的动作依赖于六百多块肌肉的协同工作,而机器人无论是在运动的准确性还是在精度上都不能同大自然锤炼了数百万年的人类相比。
正因为这些技术限制,恐怖谷理论并非得到所有人的赞同。人们目前还没有办法制造出足够像人的机器人,因此并不能确定人们会对长得和自己一样的机器人充满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