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故都的秋叫故都栏目,提供与故都的秋叫故都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故都的秋为什么叫故都

故都的秋叫故都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里的秋天是以“清”“静”“悲凉”为题眼的一篇文章,文章用北国的秋景的浓色与厚味来和南方秋色的淡色和浅味形成对比。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下面,出国留学网将为您带来“故都的秋为什么叫故都”,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更多内容尽在出国留学网。

  故都的秋为什么叫故都

  1、原因

  A.北平曾作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称为“故都”,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

  B.“故”有“从前的”、“过去的”的意思。称为“故都”,也包含了作者深切的眷恋之情。

  “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又深沉。“北平”“北国”只能点明描写的地点,却表达不出以上深沉的意蕴。

  北国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而南国秋则具有“慢”“润”“淡”的特点。作者多次提到南国之秋都是为了烘托对比北国秋的特色,以南国秋天“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来烘托故都秋色的味道醇厚、浓郁。以南国秋的“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来烘托北国秋的色彩浓重(枣子红透、牵牛花的蓝白之色)、天之高远(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使人处于其中,回味隽永。

  2、原文简介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3、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名文,字达夫,原名郁文,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郁达夫是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

与故都的秋叫故都相关的实用资料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