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教育学考点栏目,提供与教育学考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

小学教资教育学知识归纳 2022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梳理

  有很多小伙伴们在复习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时,因为没有做系统的归纳,导致复习的效率不高。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

  1.课外活动的含义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

  2.课外活动的特点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3.课外活动的任务与作用

  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课外活动有其自身特点,有独特的教育作用。

  (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4.课外活动的内容

  课外活动范围广泛,形式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六类,即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活动、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5.课外活动的形式

  (1)群众性活动

  群众性课外活动是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具有普及性质的活动。它包括:①报告和讲座;②各种集会;③各种比赛;④参观、访问、调查、旅行;⑤社会公益活动。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学科小组、技术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

  (3)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学生在课外进行单独活动的形式。它往往与小组或群众性活动相结合,由小组或班级分配己任务,根据个人的兴趣、才能,个别单独地进行。

  个人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特点,是课外活动不可忽视的重要形式和方法。

  课外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根据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性活动、短期性活动、临时性活动;根据活动场地,可分为室内活动、室外活动、校外活动;根据活动机能,可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训练性活动。

  6.课外活动的指导

  (1)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③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2)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的要求

  第一,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

  第二,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于学生的了解。

  第三,教师要调整与学生的关系。

  第四,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

  第五,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

与教育学考点相关的教育学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 2020教师资格证考点 小学教育学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想要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掌握知识点少不了,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育史教科书》一书。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

  (3)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劳动起源论者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运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阐述人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观点,从恩格斯的“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基本命题出发,推断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2.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如下特点:

  第一,这种原始的教育活动,已经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还谈不上有严密的计划性。

  第二,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第三,教育内容与原始社会生活需要相应,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但教育内容贫乏。

  第四,教育手段主要是身教、言传,二者相辅而行,口耳相传,并结合实际动作的示范和模仿,没有文字和书本。

  第五,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第六,教育活动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过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第七,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第八,教育水平低,教育没有专门人员、专门机构场所、专门的组织形式。

  第九,教育与原始宗教和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2)古代社会的教育

  ①古代社会的教育发展

  ②占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东西方的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反映了礼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在教育上具体表现为:

  第一,阶级性。统治阶级享有教育的特权,被统治阶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性也在教育制度上有所反映。贵族与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第二,道统性。教育的内容就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教育服从...

与教育学考点相关的教育学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 2020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有哪些?不了记得考生可以看这里,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一)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①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

  ②刚入学的儿童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训练,感知觉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作用,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缺乏兴趣、系统性。小学生在观察中常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略主要的东西。

  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对低年级儿童而言,直观形象记忆发展较好,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

  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思维缺乏自觉性、灵活性。

  小学生的道德感较为模糊,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物的好坏,小学生的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

  (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

  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处于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相对不稳定、尚未定型的阶段,这是小学阶段成为受外界教育影响的良好时期,也是具有最大发展可能性的时期。小学教育使得小学生发展的可能性逐渐变成现实性,使他们逐渐变成社会化的人。

  (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比学龄前有了新的发展,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主动性、积极性都有所提高,产生了新的兴趣和动机。儿童不是消极地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是在不断的积极活动中主动进取,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

  小学教育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作用体现在道德品质、认知水平、人格品质和身体发展等各方面,提供德、智、体、美、劳发展的基础教育,形成基本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形成基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引导儿童走上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

  小学教育内容都是基本的价值观念、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的社会活动技能与生活行为规范,这些构成了整个教育内容体系中的基础部分。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种义务包括:

  (1)国家有设立学校以及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

  (2)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就学的义务;

  (3)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

与教育学考点相关的教育学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

2020教师资格证考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 2020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的备考,小编整了知识点,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一】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内容简介】

  本章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掌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义务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对于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应重点识记。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提要】

  1.教育的涵义;2.教育的属性;3.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速记】

  一、教育的涵义

  (一)教育一词的由来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二)教育的慨念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l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3.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两个时期。

  (1)奴隶社会教育

 ...

与教育学考点相关的教育学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教师心理

教育学 综合素质 教师资格证考点

  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小编为你提供了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希望能帮助到你,预祝你考出好的成绩。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教师心理

  第一节 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一、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一)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

  二、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教师对学生期望

  第二节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

  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一、课时计划的差异

  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一)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有要求)

  专家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下去。

  (二)吸引学生注意力 (有方法)

  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教师则相对缺乏这些方法。

  (三)教材的呈现 (重导入)

  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教师则不能。

  (四)课堂练习 (重质量)

  专家教师将练习看做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教师仅仅把它当做必经的步骤。

  (五)家庭作业的检查

  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

  (六)教学策略的运用

  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应用。新教师或者缺乏或者不会运用教学策略。

  三、课后评价的差异

  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而专家教师则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

  第三节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一、教师成长的过程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

  (一)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一般是新教师,他们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二)关注情境阶段

  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三)关注学生阶段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具体包括:

  (一)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

  (二)开展微格教学

  微格教...

与教育学考点相关的教育学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 教师资格证考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你会如何协调这三者的关系呢?小编为你提供了“2019年中学生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教学设计

  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一、 教学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 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一)认识目标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

  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 由低到高

  (二)情感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

  1.接受

  包括三个水平:知觉有关刺激的存在;有主动接受的意愿;有选择地注意。

  2.反应

  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

  3.形成价值观念

  包括三个水平:接受某种价值标准;偏爱某种价值标准;为某种价值标准做奉献。

  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内分两个水平:价值概念化;组成价值系统。

  5.价值体系个性化

  (三)动作技能目标

  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

  1.知觉

  2.模仿

  3.操作

  4.准确

  5.连贯

  6.习惯化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一)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三个要素。①具体目标。②产生条件。③行为标准。

  (二)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四、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第二节 组织教学过程

  确定教学目标并进行任务分析之后,教师要组织教学过程中几个基本要素,如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材料以及教学情景等。

  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以下九大教学事项。 加涅

  一、教学事项

  (一)引起学生注意

  (二)提示教学目标

  (三)唤起先前经验

  (四)呈现教学内容

  (五)提供学习指导

  (六)展现学习行为

  (七)适时给予反馈

  (八)评定学习结果

  (九)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常要用到以下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实习作业。

  三、教学媒体

  一般来说,学校中的教学媒...

与教育学考点相关的教育学

2017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学校中的法律关系

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知识 教师资格教育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点

  本文“2017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学校中的法律关系”由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网整理而出,希望能帮到你!

  一、学校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

  法律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照法律的规定在相互之间所结成的一定的社会关系。在学校领域内,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内部管理的权责关系,学校领导与教师、学生的关系等,我们下面分析几对主要的关系。

  (一)学校与政府

  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政府依法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行政管理、行政干预和施加行政影响,学校则处于服从的地位,必须履行行政命令所规定的义务。同时,学校可以依法享有独立自主的办学权利并可以对政府行使以建议批评为中心内容的监督权。作为一种行政法律关系,这一关系的主体、权利和义务都是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确定的,当事人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政府机关在与学校发生关系时以国家的名义出现并行使广泛的职权,在学校不履行规定的义务时,政府机关可以强制其履行;而如果政府机关不履行职责,学校可以请求其履行或通过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因此,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具有不对等性,政府机关作为关系的一方,占据着主导地位,政府机关采取的与学校有关的行政行为,都不可避免地会对学校产生直接的权威性的促进、帮助或限制、制约作用。

  (二)学校与社会

  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学校与社会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学校与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个人之间,既存在互相协作、互相支持的关系,又存在复杂的民事所有和流转上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学校是以独立的民事主体的资格参与其中的。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法律确认学校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规定学校与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在现阶段,我国学校与社会各种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调整,最突出地反映在财产关系、邻里权关系和合同关系上。

  (三)学校与教师

  在学校内部,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就其行政性质而言,是一种由权责分配和学校工作的特性所决定的管理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二者所处的地位是不对等的,学校有权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监督和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对教师进行奖励和惩罚,教师在工作中必须服从学校的管理。但是,由于教师是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的社会群体,教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个体积极性的发挥,学校应给予教师以较大的自主权,实行教学民主与学术民主,并且根据学校民主管理的原则,让教师通过一定的形式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管理。

  (四)学校与学生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既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又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学校有权要求学生家长按法定的义务就学年限送子女进学校学习,有权要求学生接受为学生健康而采取的各种卫生保健措施,有权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决定其升级、毕业和升学,有权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惩罚等。同时,学校也负有保障学生健康和安全的责任,禁止对学生进行任何体罚和人格侮辱。学生及其家长也有权按照法律规定要求学校提供符合学生健康和发展标准的教育条件,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在学校除了享有一个公民应享有的各种个****利和自由,诸如言论权、出版权、结社权、请求公正处理权、隐私权外,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还享有选择学校、免费学习、使用教学和物质手段、享受助...

与教育学考点相关的教育学

2017年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复式教学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点

  本文“2017年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复式教学”,跟着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复式教学也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它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在复式教学中,教师为某个年级学生授课(称为直接教学),同时布置其他年级学生从事各种作业和练习(称为间接教学或自动作业)。

  目前,在我国部分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复式教学形式仍然存在。

  (一)复式教学的编班形式

  复式教学的编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也要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的便利。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和自觉性较差,将他们与比较成熟的中高年级编在一起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但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六年级是毕业班,都需要教师花费比其他年级的精力,因此不宜将这两个年级合编在同一个班。

  1.单班多级复式

  一所小学只有一间教室,所有年级学生都在一起,同时由一名教师上课。

  2.双班二三级复式

  一所小学有两间教室,由2~3名教师担任4个或6个年级的教学工作,学生分为两个班。双班二、三级复式具体又有两种分班形式。

  (1)相隔年级编班。一、三年级为一班,二、四年级为一班;或一、三、五年级为一班,二、四、六年级为一班。

  (2)相邻年级编班。一、二年级为一班,三、四年级为一班;或一、二、三年级为一班,四、五、六年级为一班。

  3.三班二级复式

  一所小学有三间教室,由3~4名教师担任6个年级的教学工作。通常分为3个二级复式班:一、二年级为一班,三、四年级为一班,五、六年级为一班;或一、三年级为一班,二、四年级为一班,五、六年级为一班。

  (二)复式教学的座位排列

  为了便于教师教学,复式教学的座位排列经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纵列式

  将不同年级的学生排成不同的纵列,如图8-1.图8-2.图8-3.图8-4所示。

  2.横列式

  将不同年级的学生排成不同的横列,如图8-5所示。

  3.背列式

  将不同年级的学生背对背横向排列,如图8-6.图8-7所示。

  4.分组式

  将不同年级的学生按不同方向排列,如图8-8所示。图8-5图8-6图8-7图8-8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适当地调整学生排列的方向。

  (三)复式教学的课表安排

  复式教学的课表安排,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同时间,同科目

  在一节课内,不同年级都安排相同的科目,如表8-1所示。

  表8-1一、二复式日课表

  这种安排,课程科目相同,儿童注意力不容易分散,教学工作便于开展,但在自动作业和直接教学的配合上有些科目会遇到困难。

  2.同时间,异科目

  在一节课内,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科目,如表8-2所示。

  表8-2二、四复式日课表

  这种安排有利于将需要直接...

与教育学考点相关的教育学

2017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教学原则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点知识 教师资格教育学备考知识点

  本文“2017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教学原则”由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网整理而出,希望能帮到你!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的概念首先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教学活动永远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进行的,教学原则要能够指导教学工作,必须与国家所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一致,必须是有利于这些目的实现的。

  同时,教学原则的概念还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规律性。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需要通过人们的认识才能获得,而人们在认识规律时,并不总是能够得到与之相符的结果,由人们提出的教学原则既可能是符合规律的,也可能是不符合规律甚至完全与规律相悖的。只有那些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确实能给予教学工作正确指导的原则,才可能是真正反映了教学规律的。历史上的教育家提出了无数的教学原则,而真正能够保留下来的只是极少数。

  一般地说,教学活动越是能够符合教学原则,教学活动就越是容易成功;反之,教学活动越是脱离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学活动就越是可能失败。但由于教学活动是在不断发展的,并且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模式需要不同的教学原则与之相适应,因而教学原则也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内容已由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有所发展,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原则。特别应当指出,这一原则体系是针对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学采用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例如活动课程),则这一原则体系并不适用。

  (一)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如前所述,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间接认识,学生在教学中是以学习前人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的。这些书本知识的真理性固然毋庸置疑,但它们与学生的生活和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存在相当的差距,有些甚至是完全陌生的。而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过渡到抽象,完全没有感性认识和具体形象做基础和支撑,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纯粹理论知识的。由于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距离,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直观性原则的意义在于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

  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是通过实物进行的,直接将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习儿童生活中比较生疏的内容时,实物直观能够最为真实有效和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需的感性经验。

  2.模像直观。模像直观是运用各种手段对实物的模拟,包括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等。实物直观虽然具有真实有效的特点,但往往由于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使用;模像直观则能够有效地弥补实物直观的缺憾,特别是现代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模像直观的范围更加广阔,大到...

与教育学考点相关的教育学

2017年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德育的内涵和外延

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知识 教师资格教育学备考知识点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整理“2017年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德育的内涵和外延”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什么是德育?简而言之,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但是,“品德”的内涵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对于德育范畴的具体理解与界定从不同的角度往往可以得出十分不同的结论。不同的德育定义是不同德育观的反映,对德育实践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德育概念具体理解的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二是如何理解德育过程。

  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亦即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moraleducation”。在我国,许多人并不赞成这一定义,认为德育必须包含的内容。一种广义的德育概念解释为:与伦理学体系中的德育概念(专指道德教育)不同,“教育学上的德育,则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另外还有更为广义的德育界定,认为德育除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教育之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还应包括环境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等等。

  有关德育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则。“守一”即是强调道德教育作为德育范畴的最基本的内涵,强调学校德育应从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培养做起。“望多”是指德育还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等项基本价值教育的内涵。所以,从内容上看,德育主要是指道德、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教育。法制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可从属于广义的政治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等等就只能部分地从属于德育,即只有这些教育领域中涉及价值教育的部分才归属德育范畴。

  对于德育过程理解上的不同也影响人们对德育概念的界定。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事物发展的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德育过程固然是一种价值性的环境或影响,但这一环境或影响起作用的先决条件乃是德育对象具备接受这一影响的内因。德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德育应该是环境与生长的统一,社会价值引导与个体价值建构的统一。对德育对象考虑不足的德育既不合乎现代教育所必具的民主精神,更不符合德育自身的规律,不会产生真正的德育功效,有时甚至是非德育或者是反德育的。德育过程对德育对象考虑不足、德育对象主体性发挥不充分也是中国德育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应当这样定义德育概念:德育是教育工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教师资格证面试题库

  

与教育学考点相关的教育学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