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栏目,提供与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7教师资格考试小学专业标准(试行)考试内容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试

  “2017教师资格考试小学专业标准(试行)考试内容”一文由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整理,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欢迎广大考生前来阅读!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制定目的是为了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确定了小学教师专业人员的地位,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同时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中明确提出: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通过15年下和16年上、下的考试真题分析,这三套试卷中都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分值为10分。15年考察了基本理念。16年上考察了基本理念中的“学生为本”16年下考察“终身学习”的概念。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在连续二年、三套卷子都考到关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结合当前学校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次强调对于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的相关要求,这一个知识点继续考察概率较大。

  一、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文件中基本内容分为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一)专业 理念与师德。包括:1、职业理解与认识。2、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3、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4、个人修养与行为。

  (二)专业知识。包括:1、小学生发展知识。2、学科知识。3教育教学知识。4通识性知识。

  (三)专业能力。包括:1、教育教学设计。2、组织与实施。3、激励与评价。4、沟通与合作。5、反思与发展。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小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小学教师入口关;制定小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小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

与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相关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7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与能力知识考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试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与能力知识考点”,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考情分析:

  中学教师资格中学科目二考试题型题量分布为:单选题21道,辨析题4道,简答题4道,材料分析题2道;中学科目二分为教育基础知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学辅导等几部分内容。首先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教育基础知识的部分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定义(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教育者 包括:(1)教师(2)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3)教育管理人员(4)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结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各级各类学生。

  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1)内容:教育内容和教育材料

  (2)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4、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者关系:

  (1)三者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体系。

  (2)没有教育者,就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没有具有特殊发展价值的教育影响;

  (3)没有受教育者,整个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对象;

  (4)没有教育影响,教育工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5、教育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观点:

  (1)教育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

  (2)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和天的意志。

  评价:

  (1)非科学的

  (2)反映了认识水平的局限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1831-1902)(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

  沛西·能(1870-1944)(英国教育家)

  主要观点:

  (1)人类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2)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的过程;

  (3)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评价:

  (1)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

与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相关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7教师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八大教学原则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试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教师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八大教学原则”,欢迎阅读。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教学原则是从人们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从孔子、《学记》到夸美纽斯、赫尔巴特、乌申斯基等逐步形成了直观性、系统性、启发性、巩固性等传统的教学原则,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教育知识与能力中涉及到的高频考点——我国常用的八大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统一原则):即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与之同理。

  案例: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抗金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

  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解析:题干中王老师“从历史事实出发”,说明王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遵循了科学性这一原则;其次王老师“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同学们受到了感染”,说明王老师充分利用岳飞的英雄事迹对学生们进行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水平,遵循了思想性原则。故选A。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即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最后能够学懂学会、学以致用。

  (三)直观性原则:即教学中学生运用各种感官的观察或者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获得直接经验,丰富他们的感官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夸美纽斯的“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和乌申斯基的“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就是直观性原则的体现。

  案例: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

  A.直观性原则 B.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解析:题干中罗老师播放视频这一行为就是将教科书上的文字描述通过动态的、能用五官进行直接感知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丰富了学生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感性认识。故选A。

  (四)启发性原则:即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生动活泼的学习,最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教学,如: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和第斯多惠的“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以上是八大教学原则中的前四则,后四则以及口诀我们下期继续。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与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相关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7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要考点:感觉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试

  “2017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要考点:感觉”一文由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分享,更多信息,欢迎广大考生前来阅读!

  在教育知识与能力即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的考试中,心理学的知识点比重很大,而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在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今天我们就心理学部分一个高频考点——感觉进行讲解。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感觉的定义: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就是说感觉与人的单一器官相联系,例如我们认识苹果的时候,看到苹果是红色的圆的,吃起来是酸甜的,闻起来是清香的,摸上去是光滑的,这些都是苹果的单一方面的属性,都是我们的感觉。

  理解并掌握了感觉的定义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感觉的一般规律:

  (二)感觉的一般规律

  (1)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在这个定义中我们要强调两个关键点:刺激物是同一个,感受器也是同一个,通过定义我们知道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因此在考试中会涉及到视觉、嗅觉、皮肤觉的适应,其中视觉的适应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相对高,也涉及到视觉适应中感受性高低的变化。我们分别来看:

  视觉的适应:

  ①暗适应指的是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后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暗适应的过程中感受性不断提高。例如:白天去看电影,从日光状态下走进放映室的时候会看不清具体事物,稍等几秒中后就能看的清楚些,从亮出到暗处这就是典型的暗适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努力看东西,所以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②明适应指的是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明适应的过程中感受性降低。例如:白天看电影结束从放映室到室外,刚开始会非常晃眼睛,稍等一会儿逐渐能看清周围事物,这就是明适应,而在光亮条件下不需要特别努力就能看清楚事物,所以感受性降低。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嗅觉的适应。在生活中经常常见嗅觉的适应,我们去海鲜市场买海鲜,一开始会觉得腥臭味很大,逛着买海鲜的时候觉得没有那么难闻的,是海鲜的味道小了吗?当然不是,是我们的嗅觉适应了腥臭味道。

  肤觉的适应:泡脚的时候在最开始脚放到热水中时,会觉着非常烫,过一会儿会慢慢觉着温度适中并不断加入热水,这就是我们皮肤适应了水的温度。

  除了视觉、嗅觉和肤觉,我们的听觉和味觉也会发生适应,例如吃盐口会越来越重,而我们的痛觉是最难适应的,因为痛觉具有保护作用。

  (2)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定义中强调两点:不同的刺激物,同一个感觉器官,所以不同刺激物呈现的方式不同,感觉对比又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①同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例如我们常说的“万红丛中一点绿”同一个时间,红色和绿色都在眼前,作用在视觉上,这就是典型的同时对比,还有“黑人的牙齿很白”,黑人笑的时候作用在你的视觉上既有黑色又有白色。

  ②继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

  生活中在哄孩子吃药的时候,妈妈总是说:“你吃完糖后妈妈给你一颗特别甜的糖果”,孩子吃完药之后真...

与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相关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人格理论的异同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试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人格理论的异同”,希望考生们能顺利报考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众所周知,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都是属于精神分析学派,但是大家在接触到他俩的阶段理论都会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俩的区别。

  首先,从学派角度,弗洛伊德是古典精神分析学派,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后者对前者的理论有一定的继承性,所以埃里克森的理论是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的提炼和升华。

  其次,核心主张不同。弗罗伊德强调无意识,埃里克森强调自我。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也就是说,他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把性本能的心理能量称为力比多。艾里克森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可以协助自我进行监督。

  然后,对于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二人有不同的主张。在人格发展方面,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力比多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如下:

1.jpg

  弗洛伊德认为,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家长如果能适度满足儿童的性需要,儿童就能健康成长;如果儿童的性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固着或倒退,成为各种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埃里克森把个体的人格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核心的心理社会危机。如下:

2.jpg

  继承,二人都看到了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只不过埃里克森不仅从纵向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而且从横向的角度也赋予了新的内容。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艾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8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

  再次,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仅把儿童置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而艾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最后,二人的区别还体现在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艾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的或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

  综上,我们对二人的观点有了全方位了解后,...

与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相关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儿童身心发展

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教师资格考试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教师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儿童身心发展”,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说到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因为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知识点是在小学科目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且在多次考试中出现。说到这个点,大家首先想起曾经拼命记住的五大规律,他们分别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以及个别差异性。每次说到这里的时候大家都会复述,但问到他们具体的什么以及给我们的启示,大家就开始“惴惴不安”了,因为分不清!不要怕,跟着一起学,保准你学了不忘。

  首先先看一下顺序性,顺序性主要说的是人身心发展主要是从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还会遇到一种顺序性的表现是由旧的质变向新的质变的过程,我们说这是正确的。所以根据顺序性的表现,得出的启示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要拔苗助长。

  接着要说阶段性,阶段性强调的是人的不同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特点,又会有不同的矛盾,所以会有不同的发展任务,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不同的对待,不能搞“一刀切”。

  下面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个特性用一句话就解决掉了:同一方面不同速,不同方面不同步。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即使是同一个方面也不是平均发展的,他们的发展有快有慢。所以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抓关键期,因为只有抓住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关键期,才能促进这个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如果这个方面没有在应该发展的时期得到进步,那么在之后的生命中很难再得到发展。

  第四个是身心互补性。也就是人的发展是身身互补以及身心互补。我们会发现盲人的听力非常敏感,这就是典型的身身互补的例子。而我们又经常发现残疾人会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因为他们身体上出现了问题,所以他们用自身的强大意志促使了自己的前进,这就是身心互补的状况。所以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扬长避短。虽然这个点比较简单,但是根据大家平时背诵的情况看,越是简单的内容越是容易被忽略。所以针对这个知识点还是要多下功夫。

  最后一个是个别差异性。大家和我一起说:个别差异性。而不是个体差异性,因为个别差异性里面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所以这一点不能搞错了。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之间有差别,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这就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希望通过我的阐述,对大家理解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帮助。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教师资格证面试题库

  

与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相关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学多样性

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教师资格考试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学多样性”,欢迎阅读。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教学多样性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的多样性、教学动力多样性、教学资源多样性、教学方法多样性、教学评价多样性、教学形式多样性和教学手段多样性等。

  一、教学目的多样性

  教学目的多样性强调的是“一箭多雕”,即进行一次教学,要同时实现多种目的,达到多种效果。一节课一般分为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的目标。三者是一体的,整个教学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整个过程贯穿于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具体到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就是强调各学科都要重视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的培养,强调合作精神的培养。

  二、学习动力多样性

  学习活动中动机的作用是复杂的,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划分,有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等。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由学习的被动性转变为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其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内部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具有自主性、自发性。

  三、教学资源多样性

  多样性教学强调打破“唯课本是尊”的传统,现在教学资源多样性,具体表现在国家教材、地方性教材、校本教材等,这就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如针对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双语、三语教学的实际,把扩大阅读量作为突破语言瓶颈、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山东是个文化大省,孔子的故乡,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给学生授课,积极拓展第三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参观“三孔”进行人文熏陶。

  四、教学方法多样性

  教学方法有很多,选择对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教学要结合实际,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进行组织教学。

  五、教学评价多样性

  传统教学重视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重视个体竞争,忽视团队合作。多样性教学把学生平时的表现计入学业评价中并占到相当的比例,一个学生即使考试成绩较差,但是平时作业、课堂参与积极,都可以得到较高的评价。对学生平时评价成绩的计算重视团体评价,方式是“个人成绩+小组成绩”。每一个小组都要团结合作,积极帮助小组内每一个人进步。

  其他,在...

与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相关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情绪情感的分类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试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情绪情感的分类”,希望考生们能顺利报考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在教师资格的科目二考试中,心理学的内容占有了很大比重,我们今天主要来区分一下心理学中的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情绪状态的分类:

  (一)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心境的一种。

  心境具备两个特点:弥散性和长期性。

  弥散性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比如有一首歌中唱到: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花儿真的能对我们笑吗?当然不能了,是因为我们自己心情好,会用这种态度去体验周围事物。

  长期性指的是心境产生后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例如有的人一生经历坎坷,却总是豁达、开朗、乐观的心境去面对生活。有的人总是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结果总是保持着抑郁愁闷的心境。心境持续的时间往往比较长。这个也可以作为判断情绪状态是否属于心境的一个依据。

  (二)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那么我们从定义当中,就可以得出激情所带有的特点,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比如,在赛场上,运动员听到了观众为自己加油鼓掌,就爆发出了一种力量,冲到了重点。这就属于激情所带来的作用。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会发现,运动员在赛场上能表现出这么好的成绩,但是在平时训练中却不行,也证明了激情是短暂的、不持久的一种情绪状态。比较常见的例子还有“范进中举”, 范进在听到自己金榜题名时,狂喜之下,竟然意识混乱,手舞足蹈,疯疯癫癫。

  (三)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这个定义当中,我们要格外注意的是定义当中的关键词,如高度紧张、出乎意料等关键信息。比如开车的过程中,突然从车前面跳出来一个人,我们会急刹车,之后会拍着胸脯说,哎呀,吓坏我了。这个时候我们就是一种非常紧张的情绪状态,就属于应激。还有日常生活中,突然遇到火灾、地震等这些突发事件常常使人心理上高度警醒和紧张,并产生相应的反应。

  接着来分析一下情感的分类:

  (一)道德感

  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比如“最美司机”、“最美教师”等,就是因为这些人是我们道德的标杆,是我们用道德标准去评价他们的行为。

  (二)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在这个定义当中,应该注意的是智力活动。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他对所学课程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并能体验到一种获得知识的乐趣。这种对科学知识爱好的情感就是理智感。

  所以,当我们答对了一道题,感到很高兴,就属于理智感;如果做错了,觉得很羞愧,也属于理智感的范畴。

  (三)美感

与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相关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笔记: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笔记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教师资格考点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整理“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笔记:教学方法与手段”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一)教学方法的定义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根据下面几点考虑:

  ①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具体化。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进行选择。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要对各种方法完成目标的可能性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法。

  ②教学内容。要依据不同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③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

  此外,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师特点等因素,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

  (二)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可分为以语言传递为主的、以直观感知为主的、以实际训练为主的、以探究为主的和以情感陶)台为主的等几类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以教师和学生的口头语言活动以及学生的书面阅读为主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自学指导法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4种方式。讲述一般用于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的对象。讲解法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原理、概念、公式时经常采用的方式。讲读法主要应用于语言学科的教学之中,如语文、外语学科。讲演法主要是在教师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做出科学结论时采用的方法,它与讲述、讲解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所涉及的问题比较深、比较广,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讲授法的优点:第一,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第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没有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做出反馈,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第一,讲授的内容要有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讲清难点,突出重点:第二,讲授的方式方法要有启发性;第三,讲授的语言要生动、通俗、形象,要清晰、准确、精练、有条理,语速适当。

  (2)谈话法

  谈话法是指教师通过和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它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回答问题、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的优点是:第一,易于使学生保持注意和兴趣,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第二,能促进学生思考;第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第一,教师要做充分准备,对谈话的内容、要求提问的对象等都要做周密准备,并拟定谈话提纲;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适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第三,谈话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因势利导,同时应给学生思考的余地;第四,谈话结束后,应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小结,概括问题的正确答案,指出谈话过程中的优缺点。

  (3)讨论法

  讨论...

与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相关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考点:教学的概念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整理“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考点:教学的概念”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命题点1:教学的概念

  (一)教学的含义

  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二)教学的本质

  ①教学活动即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②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实践活动。

  (三)教学的特点

  ①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②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③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四)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①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②教育包括教学,还有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

  ③教学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

  ④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教学途径实现,同时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全面实现。

  命题点2:教学的模式与任务

  (一)教学的模式

  1.形式教育(17世纪)

  形式教育论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形式教育强调古典语言、文字和古代历史等学科的教学,轻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即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无关紧要。

  形式教育论的片面性在于设想官能因纯形式训练而得到发展,并使迁移的条件脱离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它所依据的官能心理学把心理理解为独立的精神实体,并且把各种官能看作各自孤立的心理现象,这些都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不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原理。

  2.实质教育(18世纪末19世纪初)

  实质教育论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赫尔巴特把在教育中提供给学生的一切知识,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知识,都称为观念。

  新观念被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赫尔巴特称为“统觉”。教育就在于观念的获得,促进统觉的过程。他重视课程和教材,反映了实质教育的立场。斯宾塞坚决主张实科教育,同时竭力抨击当时英国教育中的古典主义和经院主义,认为一般智力的发展是次要的,强调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

  实质教育观点认为教育应该以实质为目的,必须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二)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①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④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任务的实...

与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相关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