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因为本届三中全会可能推出一场“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是空前的”改革,因此国内外对此热切关注,这种关注形成了一种公众热切期待的舆论氛围。
智囊团、专家、媒体、大众以及互联网都在评说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但是,各自不同角度也透露出不同的细节。分析他们发出的不同声音,也能窥见一个重大改革蓝图推出前夕特殊的社会舆论场。
专家谨慎发言,“383”方案出版方沉默
相对“高调”地出现在公众眼前的只有“383”方案——一份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起草的《新一轮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行动方案》,因为出自官方智囊机构且具有“唯一性”而引起大家关注。
但给出改革路径的并不只有“383”方案,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中国金融40人论坛、国情中心等研究机构也都提交了各自的研究成果。甚至还有个人的研究成果和改革建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就曾向中央提交建议,谏言部署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
与国研中心“高调”推出“383”方案不同,低调是这些研究机构和研究者们一致的特征。在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无论是具有官方色彩的智囊团还是递交建议的智库,大多选择沉默或者谨慎发言。
“383”方案的一位主笔坚决拒绝了齐鲁晚报记者的采访,称“一切等三中全会结束后再谈”。国研中心整体非常低调,一位内部人士透露,“383”方案公布后引起了各种解读,甚至出现误读,他们感受到巨大压力。其他智囊机构人员也表示,正式改革方案出台之前“不好多说”,甚至连出版“383”方案的出版社也保持了沉默。
“参与‘顶层设计’的智囊团常常以集体、机构的名义对外发声,放出的口风更注重改革的内容和具体的细节。‘383’方案就引发了专家、媒体、大众的热议,甚至引起了专业人士的细致解读。”法学博士、学者刘峰在博客中认为,“智囊团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研究成果、宣传中央精神;另一方面期待扩大影响、获得民众支持,进而又反馈给‘上面’,进一步达到献计献策和影响政策的功效。”
专家在预测三中全会可能推行的改革时也持谨慎态度。不少专家表示没有看过“383”方案,并称“383”方案只是一家之言,“可能会被采纳一部分,但与最后出台的正式改革方案应该有差距。”
根据以往历史经验,三中全会只会出台一个蓝图性的纲领,不会规定得太细致。这些纲领性的东西可能需要各部委、地方政府再根据情况制定细则。多数专家包括学者型官员只是在自己所擅长的专业领域前瞻一些改革问题,避免对具体改革措施做出预测。
外媒提前预热,热情超国内媒体
相比前几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平静,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媒体上早早预热。
大约两周前,国内多家媒体就开始陆续推出报道,以解读“383”方案、请专家预测本届三中全会将进行哪些改革、推出专家访谈和相关领域官员访谈等方式,提前进入三中全会的报道。
外媒对本届三中全会表现出的热情和关注甚至超越了国内媒体,他们比国内媒体更早参与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国改革的报道中。早在今年9月,外媒就刊发渣打银行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预测,“渣打在报告中表明,希望此次中共三中全会的文件可以包含几个方面: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