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方向,读书的人会对社会事件和文化多样性有更丰富的认知。请您阅读小编为您编辑整理的《暑假读书心得体会2022精选6篇》,仅供您参考。
暑假读书心得体会2022精选6篇(篇一)
我读《呐喊》,正读到《孔乙几》。虽然先前读过此文,但在《呐喊》所营造的气氛下,那个可悲又可笑的孔乙几仿佛又增添了许多凄惨的色彩。
讲到孔乙几,就想起中国的教育。清朝末年,有些人读的是天子重英豪,文章叫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神童诗》,透着读书人的光荣;有些人读的是混沌初开,重浊者凝而为地的《幼学琼林》,教着做古文的滥调。这些所谓的教科书,从古到今真不知变化了多少。
而据说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之所以说据说,那是因为似乎并未波及到我。可是吃中饭时发现,弟弟妹妹们似乎是受益匪浅,方才明白初三学生已是超越学生的范畴了。此时再度孔乙几的争辩:读书人的事反倒欣慰不少。
吃过晚饭后,大大问起:今年暑假作业多吗?我站立起来,看着未完成的作业,摇头道: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今天已经是11号了,再过几天就要到学校补课去了。下午我从邻居小孩手里用几个棒棒糖回了一本小说《一件小事》。在这篇小说中的那个我看到车夫,一个普通劳动者的高尚品质,心中虽然是在深思和反省,然而当巡警来了,我又抓出一大把铜元送给他。我既已发现自己的渺小,怎能把自己放在评判车夫的位置上呢?车夫的行为又是否能用金钱来衡量呢?况且,一把铜元就能解决车夫的问题,洗去自己的错误吗?自然不能,而我也因此不能回答自己。
爱钱的人往往信奉财然而就是这个财神在《财神传奇》中却说:勤劳加诚实的品质不是金钱能够买来的。那些认为钱是万能的人,一切向钱看的人总是自诩为聪明的人,鲁迅先生却说:世界却由愚人造成,聪明人决不能支撑世界奉劝那些人听听财神的话吧!
读书,不仅丰富了知识,而且使人明白人生哲理。
暑假读书心得体会2022精选6篇(篇二)
夜晚,柔和的灯光下,拿起书架上的一本《论语注解》,随着书页的翻过,心里的思绪像滴在生宣纸上的墨汁一样一点点地氲开了……
孔子,一个明灯似的人物,一个对中国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人。他的思想照亮了我们的历史,用智语引导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论语》至今仍被参读,每次读来,也都会有新的人生感悟。
知道儒家思想的人,一定都会记得“中庸”二字。但是,不知是源于何时,这两个字会让我们产生“怯懦”甚至“迂腐”的联想。或者,这与封建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儒家思想来维护其统治有关。而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也带有非常明显的儒家思想的色彩,如《唐律》中的“谋反”、“谋叛”等“十恶不赦”的大罪中就包含了儒家思想的伦理原则。再加上中国唯圣唯经的文化传统,渐渐地就让我们产生了错误的理解。
记得上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时,老师用了“适中、中正、中和、时中”几个词简单地概括了“中庸之道”。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们却是孔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若是放开来,它们可以充塞于天地之间,并能够囊括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为人之道;而若是收拢来,它们又可以深藏在你我的内心之中,时时引导我们的言行。
简单地理解“中庸”,便是“走中央大道,做平常的事”。“中央大道”我们可以进一步延伸到美好的道德。孔子告诫我们要乐于做平常事,而且不要小看这些事。在做事的过程中,要掌握好分寸,不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