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家长要学做“暖水瓶”,更多高考备考辅导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家长要学做“暖水瓶”
每当高考来临,不仅是学生如临大敌,家长们个个也都在“浴血奋战”,尤其是高考的前几天,更是有不少家长索性请假回家,24小时陪护在孩子身边,期望着能最后再帮孩子点什么。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家长不妨与孩子拉远距离,但也决不是袖手旁观。
内心再火热,也要学做暖水瓶
很多家长在高考前比孩子都紧张:当孩子在家时,连大气都不敢出,走路蹑手蹑脚;为了让孩子能补充营养,天天开小灶,四处找补脑秘方……
这些做法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效果却很难说了。因为,在高考临近的最后几天,孩子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已经到了最大限度,父母的这些关爱有可能会变成额外增加的几颗砝码,让孩子喘不上气来,甚至崩溃。
专家建议:家长要学做“暖水瓶”,不管内心多么着急,外表都要沉着、冷静,不妨对孩子“冷淡”点,距离拉远点。
首先,对孩子的复习放手,让孩子自己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哪怕一天只学一两个小时。要知道高考的前几天,对于孩子来说,该复习的东西已经复习过了,不断地重复已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而此时,大脑需要通过休息和睡眠来调整脑神经细胞的张弛度,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这一点很重要,整合好了就利于学生在考试时将各种知识能有机地关联起来。反之,高考前还持续疲劳作战,就算看再多遍的书,脑海中记忆的知识也都是支离破碎不完整的。因此,应该给孩子多一点休闲的时间,让他在自发的状态下学习。
其次,该做的后勤工作仍然要做,但不要有刻意的改变,例如孩子原先吃什么,现在就还是吃什么,并且也不要做独食,因为那传递给孩子的意思是“我比以前更加关注你了”,这会在无形中增加孩子的焦虑感。
家长要多说
中性话语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交流时,由于不了解说话的艺术,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例如在说起成绩时,父母们常会说一些含贬义的话,如“一模考得太差了”或者“状态不好”等等,中间含有的“差”和“不好”就属于贬义词,而这些贬义词往往也会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其实,要表达同样的意思,完全可以换一种说法,例如“一模考得不理想”或者“状态还要更放松一些”效果会更好。
专家建议:考前和孩子说话时尽量不说贬低性的词语,而要多用中性词语,更要及时选择鼓励性词语。例如“这次考得可以,不用担心”等等之类平静的中性语言,都不会让孩子的心情起伏过大。
不随意暗示孩子
当家长们把孩子送到考场外时,常会情不自禁地说一些嘱咐的话,如“加油!爸爸妈妈等你成功归来!”“记住,成败在此一举!”等等,这些话看似鼓舞人心,但在心理专家的眼里,这些话往往会起到加压的作用。
例如前者,孩子们肯定是想考出好成绩的,可高考是一种能力考试,不可能由主观决定,而家长此时先给孩子定好目标,反倒让孩子心里更没有底气。而对于后者,有些家长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们把高考看得过于重要,因而对孩子过分强调了高考在人生中的作用,这会使得孩子认为自己只有一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