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中国文化传到国外的出口和海外文化传进中国的入口。从这个角度来说,泉州曾是文化的集散地,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各种文化和宗教在中国的源起。
刚一展开地图,这种文化集散地的感觉就扑面而来。我从来没有在哪座城市的地图上看到这么多寺庙的标记,也从来没有看到哪座城市有这么多种类繁多的宗教场所,更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种类不同的寺庙能这样没有任何界限地安居在一起。
开元寺是泉州最著名的地方之一。门票少有的便宜。开元寺内的双塔更如泉州的标志建筑一样出现在所有关于泉州的介绍上。中国的塔源自印度佛教建筑,后来慢慢吸收了中国建筑的风格,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重要的一种。塔,如宫殿一样,显示了一座城市在当时的地位。开元寺的镇国塔,作为中国现存的最有代表性的塔建筑之一,无疑见证了泉州曾经的荣耀。尤其晴朗的天空格外的蓝,镇国塔塔身已有些发黑,却没有掩盖它的俊朗。远远近近是历经了历史荣辱的老树。
开元寺座落在略显偏僻的街角,周围并没有如其他城市里略能算上景点的地方那样四处张扬地贴满标志。事实上,不熟识道路的我,在离寺庙50米之内的地方也丝毫没有察觉原来这里就是这样一座几百年历史的建筑。周围也并没有任何摊贩或兜售的小孩。
然后,我便沿着西街,东街,走到了南后南街,百源街。泉州并没有很高的楼,除了两条主干道稍显宽敞一些,其他的街道大多能隔着马路对话。这里独自旅游的外乡人可能并不多,尤其象我这样单独一个女孩,所以,每次当我展开地图辨认方向时,身旁便有当地人,犹豫着是否要上前,当我抬头向他们微笑时,他们便立刻热情地告诉我道路,然后按捺不住好奇地问我从哪里来等等。
短短半个小时的步行里,我就经过了元妙观,承天寺,铜佛寺和关帝庙。这里所有的寺庙都没有任何的做作,亲近平和并不失庄重。寺庙的大门毫不张扬地开向大街,在街头的喧闹和世俗中,不显丝毫的突兀和不和谐,如生活中极平常的一部分。寺庙若承天寺,与其说是寺庙,倒不如说是个文化的场所,庭院的廊下石板上坐着些看书的人,听说承天寺内有很多的藏书,主持也是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承天寺后门紧挨着的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妈祖庙。信仰原来可以这样的和平共处,平易地容纳芸芸众生。
泉州的许多寺庙都有着之最的称号。中国最大的伊斯兰教寺庙也在这里,走进清净寺,我静静地看着寺内悬挂的图片和文字讲解伊斯兰教如何进入我国,如何在当地落地生根并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站在寺内礼拜的旧址时已是残阳如血,落日的余晖洒下来挥散着某些复杂的情绪。
当我无意间撞进几家卖东南亚特产的店铺,我才想起这里是著名的侨乡。当年,人们以泉州为起点,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流到南洋寻找财富,现在,尽管比起当年的盛况,泉州已有些繁华已矣的落漠,但我想,这里在漂流他乡的华人家族的历史上仍是个无比重要的地方,是一段历史的起点,也许也是归宿。叶落归根,从哪里来总是要回哪里去,万物如此,人亦如此。晚上住在华侨大学,了解到原来有非常多的东南亚的学生在泉州求学,大部分是华人的后裔,却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思想。也许,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