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海归就业难栏目,提供与海归就业难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5年数据显示海归就业难问题其实并不突出

留学打工
  86%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表明多数海归并没有变成海待或海剩。这是日前发布的《2015中国留学 白皮书》公布的数字。数据显示,海归就业难问题其实并不突出。

  “新回国潮”已经到来

  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5.98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13万人,单位公派1.55万人,自费留学42.30万人。2014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36.48万人,其中:国家公派1.61万人,单位公派1.26万人,自费留学33.61万人。

  2014年度与2013年度的统计数据相比较,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具有进一步增加。出国留学人数增加4.59万人,增长了11.09%;留学回国人数增加了1.13万人,增长了3.20%。

  从1978年到2014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51.84万人。截至2014年底,以留学身份出国,在外的留学人员有170.88万人,其中,108.8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80.96万人,有74.48%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

  英国留学海归比例最大

  当前归国就业的留学生中,英国留学归来的学生居第一位。之后依次是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法国、日本、新加坡、德国、加拿大和俄罗斯。

  以往人们印象中,美国是中国学生选择最多的国家,但由于英国较为严格的国际生就业政策,使得大部分英国留学生在毕业后必须回国。而同时,英国的一年制研究生因其学制短、时间成本较低,吸引很多中国学生前往就读,其目的也是为了增加国内就业竞争力。至于选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的学生,不少人的留学目的就是为了最终实现移民。

  海归就业优势竟变劣势

  然而,在海归就业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大部分海归由于自身具有优越感,在自我评价方面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存在差别。海归人才虽然具备很多优势,但在企业具体的用人过程中,也会体现为相应的劣势。

  《白皮书》显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眼中,海归的优势是视野更加开阔(46.78%)、思维更加活跃(19.54%)、外语水平高(17.61%)和适应能力强(16.07%)。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感觉海归的劣势是,好高骛远(42.17%)、太不稳定易跳槽(33.38%)、盲目自信(20.70%)和团队协作能力差(3.75%)。

  半数海归难以融入环境

  对于海归而言,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首要的问题就是重新学习和适应国内的大环境。如何让自己在海外所培养的国际化思维和视角、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避免因为“水土不服”而影响职场发展,将是海归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白皮书》显示,超过一半(53.80%)的海归人员认为回国后一直难以融入国内环境。这就是西方现代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传统的人文观的冲突。海归人员只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找到符合国内环境的职场处事方式,才能充分运用自己的所学,发挥海外教育的所长。

  海归薪资期望高于现实

  在回国就业过程中,海归对薪酬的期望值各不相同。...

与海归就业难相关的海外打工

出国留学 造成海归就业难的原因还有什么

留学打工
出国留学 造成海归就业难的原因还有什么

  2013年有27万名留学生归国,2014年预计海归人数比去年增长近50%,今年将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这意味着,2014年就业季预计将有超过30万名海归同国内727万名应届毕业生一起参与就业竞争,海归就业变得比之前更加困难。除了越来越多的求职人数,造成海归就业难的原因还有什么?

  难点一: 校招季不等人

  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期在当年8月到12月之间,面向应届生,而海归一般的毕业时间大多数是在来年6月,少部分是12月。所以对于海归来说,回国找工作时能不能被当做应届生对待首先就是一个让很多人忧虑的问题,其次就是很多海归都会错过校招季。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开启了海外招聘流程,在海外投国内的工作岗位,因为不能参加笔试面试等,可行性几乎为零,而且这些人也很少会有机会或精力去各个学校参加校园宣讲会招聘会等,所以从时间点和资源的角度来说,海归都是弱势群体

  难点二:文化“断层”的困惑

  海归就业难主要是因为文化“断层”。“文化‘断层’简单来说就是海归因为在国外的时间比较长,导致回国后不适应国内的文化,进而导致相亲、找工作、人际交往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文化‘断层’可以通过时间来缓解,但是对回国马上面临找工作的年轻海归来说,这显然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海归经过若干年的国外留学,已经适应国外的环境,回国必定有个文化冲击,不适应国内的处事方式等。

  对留学时间较长的海归来讲,文化“断层”显然是一个不小的问题,但是留学时间短的海归也有自己的烦恼。海归吴斯曼是在英国读的硕士,“我读的是一年制硕士,这一年来英语还没说溜就回国了。”在英国待的这一年时间里,吴斯曼最常做的就是和一群中国留学生聚在一起,或者组队游欧洲。“一年倒是拿到手一个外国硕士文凭,可是学到的东西自己有数,如果跟以前那些保研同学一起争工作机会的话我心里真没底。”

  难点三:招聘这关不好过

  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表示,不会优先录用海归。具体来说,66.1%的人表示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喜欢海归的人力资源主管和管理阶层为8.0%;另有25.9%的人表示比较青睐海归。用人成本太高、容易跳槽、个人能力不过硬这些都是用人者拒绝海归的原因。除了这些因素,有公司人力资源主管表示:“海归中所学知识和所做事情完全无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所以企业会挑更好用的人。我们对国内的学生更了解,觉得国内的学生工作的时间可能更长,期望的待遇更低。”

...

与海归就业难相关的海外打工

海归就业难令家长学生重新审视“留学热”

海归 家长

前几年,许多家长省吃俭用、满怀希望地将十七八岁的孩子送到海外求学,但他们学成归国后,这些孩子却并不完全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有的甚至连一份像样的工作也找不到

“海归”就业难和国内教育观念的改变使得许多家长和学生重新审视“留学热”。专家指出,根据自身需要与发展选择适合自己、自己能接受的成材环境才是明智的

175%“海归”对现在的生活不太满意

递上辞职信时,曹祥也没有去想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只知道自己在国外所学的管理理念与本土有点格格不入。不知道这是他的第几份工作,虽然薪水和办公环境都还不错,但那种不被接受的理念让他最终决定辞职。“我们在国外所学的完全与国内的许多都有些对不上劲,工作起来就不那么合拍。”

辞职后,曹祥没有再去找工作,他说想休息一段时间,常常被人称为“海龟(归)”,可现在,他却有了另一个网络新名词———“海带(待)”,人们没有看到他的朝气逢勃,归国后的就业压力同样让曹祥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一纸国外文凭并没有给他的求职带来更多的优越性,而在出国之前,曹祥说他很憧憬自己的未来。

在长沙这座城市,每年都有各类出国中介涌入,不少家长穿梭于各中介之间,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供孩子出国,在他们看来,这先期的投资总会为孩子今后的就业扫除一些障碍,但当三五年后回国,一份份求职简历石沉大海后,他们才开始反思当初的留学是否值得。

每年众多的大学毕业生已经不止让国内的大学生深感就业压力,从国外归来的留学生同样在这种大环境中感受不到镀金后的优越感。近日,记者对长沙市的50名自费留学的海归人员进行了一项就业调查,调查内容从他们出国前的花费到回国后的求职期望,被调查者中80%属于工薪家庭,有些家庭甚至因为供孩子出国至今外债累累。调查显示,八成留学生出国留学总花费在40多万元以上,90%的人对回国后的月薪期待为3000元到5000元,80%的人期待的工作单位性质为外企和上市公司,但超过九成的人认为如果就业形势不好,私企也会考虑。而对于目前的工作,70%的人认为勉勉强强,还凑合,10%的人认为还比较满意,20%的人不满意。有近75%的人对目前的生活不太满意。

“我有时就像一只无头的苍蝇,整天飞来飞去却没有目标。”曹祥说,像他这样的“海归”不在少数。

2“海归”们的工作似乎总是不那样顺利

2006年长沙的就业形势并没有现在这么严峻,但从澳大利亚留学归国时,22岁的刘奇依旧感觉到了就业的压力。在澳洲获得了商业管理硕士学位,往长沙的人才市场投出去几份简历后,到现在也没有回音,刘奇决定把身价放得低一点。平时喜欢看书,当时定王台某书城正在招聘人才资源主管,刘奇去应聘了,待遇不高,一个月只有一千元,但他还是接受了。“回国后去北京做了一个学位认证,顺便了解了一下北京的就业市场,当时北京的就业基本已经饱和了,长沙就相对更差一些,所以让自己从最基层做起,慢慢再寻找机会。”

几个月后,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做资产评估,在评估公司的两年里,刘奇接触了上百家企业,每月待遇在3000元左右,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公司的业务量开始下滑,他便辞去了工作,希望接受新的挑战。今年年初,他又应聘至一家公司做品牌服装的订制,公司按业务量考核业绩,效益不错时,刘奇每月的工资能拿到2000多元,但因为是一个新领域,刘奇说自己还处在探索阶段。他说,其实留学生回国后找到理想工作的并不算多,...

与海归就业难相关的新闻资讯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