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清华硕士栏目,提供与清华硕士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半月谈时事政治2013:清华硕士艾滋村任村官

半月谈 公务员 时事政治
  “为什么当村官?”魏华伟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框说,“这个话题,年年都有人问。选择文楼是因为这里充满挑战和考验。”

  他在2008年9月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去到了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担任大学生村官。那是一座贫困且因艾滋病闻名全国的村庄,又称“艾滋村”。

  “来镀金的吧?”当地人对这位“北京来的高材生”的举动既感惊讶,又满腹狐疑。直到今天,他们也未找到答案。

  但村民们发现,自从魏华伟出现后,文楼变了。过去艾滋病患者外出工作受歧视,由于一些致富项目的引进,现在足不出户就能打工。

  “城里的每斤3元卖不动,我的草莓6元有人吃。”盛夏时节,村民老骆蹲在田内自卖自夸。他的背后竖着“有机草莓”字样的广告牌。

  老骆的家庭是涉艾家庭。他承包的40多亩土地内,种有草莓、西瓜等,用他的话说,“超过100亩小麦的效益。”

  曾几何时,这里的水果、蔬菜卖不动。上蔡县芦岗街道党工委书记杨维新无奈地说,“只要听说是文楼的,没人吃、没人要。”

  背后的“功臣”,他们指向了现任文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魏华伟,一个脸庞黑黑,笑言“根在农村”的人。但他也坦承,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开启人生新征程,是没有预料到的。

  履新文楼2个月,他走访了全村17个村民组、700多个农户,他还和艾滋病患者同吃一锅饭。魏华伟用行动证明扎根文楼的决心。

  一番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确定了“脱贫、致富”的施政方略。挑战和困难也不期而至。

  为给村里招商,魏华伟通过校友联系到沿海地区一家节能灯企业,该厂却因对艾滋病的担忧而放弃。谈“艾”色变之下,文楼10多万斤黑木耳一度堆在仓库,无人问津。

  虽然魏华伟多次表态“不担心”。但2010年,一位和他共事的村干部发病10天就骤然离世。他曾为此偷偷去检查身体。

  如今的文楼焕然一新,穿境而过的水泥路、标准化的篮球场,一应俱全的卫生所、学校等基础设施,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示范村”。上蔡县官方称,如今的文楼没有一个健康人再感染艾滋病毒。

  “文楼人抬不起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蔬菜种植户雷铁山咧着嘴说,他的蔬菜大棚今年上半年已经收益6万元。

  和5年前相比,魏华伟仍住在村委大院简陋的寓所内,一张单人床、一个简易的衣柜、几张凳子,书橱兼办公桌上有台可以上网的笔记本电脑。虽然他骑的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工资补贴也由最初的1000元涨到了1600多元,但经济方面依然捉襟见肘。

  “知识分子不应该只关注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面对记者,魏华伟不太愿意提“困难”二字。他说,“敢于选择就要敢于承担。”

  到2011年底,全国像魏华伟一样在岗的大学生村官有21万之众,他们的任期一般为3年。已“超期服役”的魏华伟说,“5年了,也跟文楼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不能划句号,也不会划这个句号。”

  村民朱保安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赞誉“如此村官古来稀”。魏华伟说,文楼已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相信文楼人幸福安康的生活未来可期。

...

与清华硕士相关的半月谈

清华硕士成农民贴心人

清华硕士 村官 农村
    清华大学硕士生魏华伟当年刚一到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就被村民们来了个下马威。“高材生当村官,是来镀金的吧?”村民说话直截了当,“干好了我们敲锣打鼓送,干不好就用砖头砸你走!”5年过去了,村民挂在口头的是“吃水不忘打井人,致富不忘魏书记”,不被看好的清华高材生成了“农民贴心人”。
 
  记者见到魏华伟的时候,他正跟文楼村一个种了30亩西瓜和10亩草莓的农户老骆蹲在地头聊天。几年村官当下来,魏华伟的肤色变得黝黑,只是鼻梁上一副眼镜和干净的衬衫流露出些许“知识青年”的痕迹。
 
  老骆热情招呼客人吃刚摘下的西瓜。原来他在县城路边卖鞋,日子过得很清苦,听了魏华伟的建议才专心种地。对于大家七嘴八舌的提问,他自信又骄傲地说:“种了几年我都成专家了,今年挣10万没问题。”魏华伟插了一句:“不能翘尾巴啊。”老骆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郁闷了鼓鼓劲,飘了我压一压”,这是魏华伟带领村民创业总结出的经验,5年下来他做群众工作已经游刃有余。老骆说:“他不是我的领导,是哥们儿,是精神标杆。”在不少村民看来,魏华伟的功劳不仅是谋发展,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大家的精气神儿。
 
  文楼村是河南省38个艾滋病防治帮扶重点村之一,多年来村民生活水平不高,精神风貌也是悲观失望居多。2008年,清华大学毕业的法学硕士魏华伟放弃城市就业机会,自愿报名到文楼村当村官。
 
  对魏华伟而言,这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基于个人理想做出的慎重选择。“农村人才匮乏,这也是我愿意做的事。”魏华伟曾说,知识分子不应该只关注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个体对于群众和社会的责任义务。
 
  到了文楼村,面对一片质疑声,魏华伟没有辩解,立志用行动证明自己扎根文楼的决心。无论田间地头还是街头巷尾,他见人就凑上去攀谈,谁家干活他去帮一把,有人头疼脑热他主动慰问,入村2个月就把700多个农户一家不落地走访了一遍,基本摸清了底细,村民对他的态度也明显缓和。
 
  文楼村靠近县城,有多年的蔬菜种植传统,魏华伟分析后认为发展蔬菜大棚有出路,但村民有顾虑,人人不愿当“出头鸟”。他先是带着5名态度较积极的村民去上海学习,又组织有经验的种植户到附近蔬菜强县考察,还请农业大学的专家来村里答疑解惑。前前后后召开29次村委会,村民才肯相信他,由此18户村民组成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诞生了。
 
  蔬菜大棚种植户雷铁山说:“魏书记当初让建棚,我怕赔本不敢干,他往家里跑了七八趟,现在挣钱了,真不知怎么感谢他。”雷铁山建了900平方米的温棚种蔬菜,头一年挣了3万元,第二年就翻番了。
 
  从2008年毕业当大学生村官,到2009年8月当选文楼村村委会主任,再到2011年任党支部书记,魏华伟在文楼村几年,年年都上新的致富项目。他引入绿色菌和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搞活村里的国家扶贫项目菌种厂,不仅产值年年攀升,还解决了50余名妇女和大龄村民的农闲打工问题。此外,他还引进饲料厂,建立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生产莲藕、蓝莓和台湾西瓜,从前见都没见过的东西成了村民的致富法宝。
 
  腰包...

与清华硕士相关的考研信息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