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心理学家帮你解读爱情是什么?”由出国留学网心理咨询师栏目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爱是一种给予
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
说起“爱”,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所爱的对象,还是自己有什么可爱之处?弗洛姆认为,当人们谈论爱时,首先是想“我会被人爱吗”“我如何才能被人爱”这些问题,却很少考虑“我是否有爱的能力”。真正的爱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大脑激素引起的一时冲动,它是一门艺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练习。
在弗洛姆看来,爱首先是一种“给”的能力。这里的“给”不是有条件的交换,也不是“失去”,计较着我为你做了什么、付出了什么;也不是“牺牲”,带着痛苦忍受损失。对懂爱的人来说,“给”是自然而然地分享。同别人分享自己的欢乐、兴趣、理解、知识、幽默、悲伤等一切有生命力的东西。通过“给”,我们丰富了他人,在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
以“给”的方式去爱人,会让我们体会到自己的“富裕”和“活力”,感到自己生机勃勃而欣喜万分。其实我们肯定都有过这种感受:当你把自己珍惜、喜爱、在意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并看到别人感谢、喜悦的表情时,内心是多么满足和快乐。现代的实验研究也发现,这种助人、与人分享的“众乐乐”,比“独乐乐”会给人带来更深刻的幸福感。
要拥有“给”的能力,就要克服依赖性,成为独立的、有自我的人;也要消除自恋性,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消除剥削别人的心态,不要老想着占他人便宜,得到好处。只有这样,我们才愿意献出自己,去分享,去爱。
没有尊重的爱是控制
爱,就要尊重他人,这是指我们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
我们现在常说“尊重”人,更多像是一种表面的礼貌。而弗洛姆说的尊重,是人们打心底里接受“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感情。
爱情中,尊重就是要努力使对方成长和发展自己,而不是服务于我。但很多人,嘴上说爱,所作所为却是希望所爱之人变成自己接受和喜欢的样子,而不在乎对方本来的模样:孩子明明对戏剧感兴趣,大人却觉得戏剧无用,让孩子学奥数;男朋友是个较为节俭的人,女朋友却总嫌弃他不够浪漫,硬让男友学会“大方”;老师爱他的学生,却希望他们都成为“乖孩子”,不要过多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这些打着“为你好”旗号的“爱”,实际上是控制他人甚至是奴役他人。
尊重他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受知识、经验所限,我们总是看不惯和自己不一样的言行。所以,要学会尊重,一方面是自己要独立、自爱,反省自己的优点、缺点,再推己及人,知道每个人都有其特别的地方;另一方面,扩展自己的视野,多走走、看看,你会发现世界那么大,人有那么多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特而伟大的存在。
关心所爱之人是本能
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的积极关心。
一位母亲说她爱自己的孩子,却不在乎孩子的饥寒温饱,也不过问孩子身体是否舒适;丈夫说爱妻子,却不知道妻子爱好什么、做着什么工作;一个妇人说她很爱花,但人们发现她总是忘记浇花……我们会相信这些人爱着他们所说的人和物吗?
如果爱,就会关心;如果关心,就会行动。这几乎是人的本能,我们不太可能会对所爱之物无动于衷。喜欢一个人,就会看他朋友圈,从朋友口中去了解他;爱写字,就总是手痒痒想提笔;爱孩子,就想知道孩子今天过得开不开心,老师教了什么……如果缺乏这些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