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留学生心理健康栏目,提供与留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出国留学怎样调整心理状态?

美国留学 留学生心理健康 美国大学心理服务

  大家都知道,出国留学意味着独身一人远离家乡,去往陌生的国度开始新的旅行,在这种过程中,心里难免会产生孤独感,他乡异客的不安感。那么在面临这些常见的情绪反应时,我们可以从哪儿得到帮助呢?接下来让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介绍美国大学心理健康那点儿事。

  留学生可以获得美国大学的支持服务,以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并保持平衡。

  远离家乡,来到一个新的学术及社会环境会给本科或研究生留学新生带来不同影响。尽管留学生在了解美国学校时不会考虑到心理健康服务,但专家说在选择学校之前,他们能了解自己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帮助是很重要的。

  许多美国大学网站都有独立的页面为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务,比如康奈尔大学的康奈尔健康网页,肯塔基大学咨询中心网页以及俄勒冈州大学留学生支持项目网页。

  一些学校在学生进入校园之前就会商讨这些服务。例如,如明尼苏达州大学留学生事务处咨询建议部副部长艾丽莎·艾兰德(Alisa Eland)所说,留学生到达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之前,学校会给他们开设一个网络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国际学生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跨文化适应、压力和孤独等。

  艾兰德补充说:“这一课程还包括介绍学生可接受的帮助类型包括咨询。”

  以下是留学生在一所美国大学可以关注心理健康的方式:

  加入社会俱乐部和团体;进行冥想或祈祷;寻求咨询服务。

  第一点:加入社会俱乐部和团体

  专家说学生们应该考虑加入与自身专业、兴趣、爱好、文化、语言和宗教相关的团体以将社交孤立最小化。

  纳米比亚的 Ndilimeke Nashandi,在明尼苏达大学社工学院三个月读博期间,从同学那儿了解到一个非洲学生团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每三个月见一次面。

  Nashandi说:“我加入了这个团体。大家一起分享对于大学某些资源的想法,讨论非洲的新闻,谈论不同国家的舞蹈音乐并且一起学习感兴趣的事情。”

  她说,明尼苏达大学可以接触这一团体帮助她解决了社交问题,比如了解到人们询问“你还好吗?”时的意图。娜珊迪说,与这个团队分享音乐让她感觉到与他人建立了联系,也使她有了一种归属感,并且她和团队里的另一个学生组队参加了诸如健身房等自我护理活动。

  Nashandi说:“知道我有一个团队可以进行咨询让我感觉被人理解。”

  艾兰德说,尽管一些学生会通过同学找到团体和俱乐部,但有时学生会觉得把留学生事务处当做咨询处更舒服,因为他们知道工作人员总会在那儿提供帮助。

  俱乐部和团体信息可以在网上找到。比如,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留学生服务网站上有一系列从巴勒斯坦正义学生组织到宝莱坞舞蹈继续俱乐部等本科生俱乐部,超过160个。每一个榜上有名的俱乐部都列出了其负责人的联络方式,并且参与俱乐部的学生数量也没有上限。

  第二点:进行...

与留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日记&经验

关注英国留学生心理健康 让留学更加舒心

英国留学 英国留学新闻 英国新闻资讯

  留学生们在海外自杀的消息不绝于耳,有人说是“垮掉的90后”,其实只是因为新时代当世界变小之后,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深深把学生们逼到了崩溃的边缘。和出国留学网看看关注英国留学生心理健康 让留学更加舒心。

  英国留学生容易引发抑郁或者焦虑的源头:

  远离家人朋友的陌生环境,第一次完全靠自己的慌张;

  语言不通的隔阂感加剧孤独感;

  外语学习,本地人半小时的书,我们要看几个小时;

  一年制硕士学习的课程密集,考试季熬夜辛苦,心理压力大;

  感情问题也是重磅炸弹,非常影响情绪;

  安全意外与事故会影响当事人和旁观者的心态。

  实际上这些负面的情感是可以被改善和治疗的!

  求学在外,无论是自身出现了上述的负面状态还是发现周围人出现此类异常,都应及时向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求助,而非选择默默压抑。

  在英国大学内,都有专人负责学生心理辅导;如觉得面对学校人员难以启齿,亦可以选择拨打Samaritans的24小时热线求助电话116 123。

  没有人应该轻易放弃自己,也没有人应该轻易被这个世界放弃!

  推荐阅读:

  2018英国留学新政策

  2018英国留学俗语早知道

  英国硕士留学如何选择导师

...

与留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新闻资讯

加拿大华裔小留学生心理健康堪忧 原来是因为缺乏沟通渠道

加拿大留学 留学新闻资讯 加拿大留学资讯

  2月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心理健康关注月。有心理学家近日指出,加拿大华裔低龄留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令人堪忧。和出国留学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加拿大华裔小留学生心理健康堪忧 竟是因为缺乏沟通渠道。

  由于自理能力欠缺,沟通渠道有限,容易引发综合性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忧。

  华裔心理学博士曼迪·陈(Mandy Chen,音译)对可能造成华裔低龄留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她首先表示,低龄留学生大都住在寄宿家庭。除一日三餐以外,基本无人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而他们的自理能力有限,也不擅于与寄宿家庭沟通,结果造成了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以睡眠问题尤为严重。

  陈女士称:“有的寄宿家庭到深夜还很吵闹,影响到小留学生们休息。因此可造成严重失眠,更容易引发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其次,孤独与归属感的缺失,造成华裔留学生的心理压力无处释放。她解释:“小留学生在海外独自生活,往往遇到问题无人可讲。在学校中语言不好,交友圈很小,无法融入本地学生群体。因此社交方面的问题,加上课业压力与思乡情绪等,共同导致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无法面对。”

  此外,小留学生与父母远距离沟通,双方容易产生隔阂,加深了他们的无助感。陈女士说,有学生找她反映说,感觉父母完全无法了解自己在海外的生活,只关心学习成绩,而不愿了解他的心理状态。

  陈女士指出,父母应积极关注子女的全面成长,主动聆听他们的内心感受,而非学习成绩至上。“对于孩子的个人成长,父母需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不要将成功的定义局限于学业上,而是应该看重个人能力的全方位发展,例如社交能力、沟通能力与情绪发展能力等。”

  关于亲子沟通方面,她认为重要的是,父母需要让子女感受到自己对他们是真正的关心,能够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陈女士建议:“家长不要总是用批判性的语言,来指摘孩子的某些行为表现,更应该关注表象背后潜在的心理因素,以温暖友好的态度与孩子积极沟通,询问他们的心理感受。”她说,要让子女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父母和家永远是他们最温暖的港湾,会永远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们。

...

与留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新闻资讯

加拿大华裔小留学生心理健康堪忧 竟是因为缺乏沟通渠道

新闻资讯 热点新闻 留学安全

  2月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心理健康关注月。有心理学家近日指出,加拿大华裔低龄留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令人堪忧。这是为什么呢?一起和出国留学网小编了解下。

  由于自理能力欠缺,沟通渠道有限,容易引发综合性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忧。

  华裔心理学博士曼迪·陈(Mandy Chen,音译)对可能造成华裔低龄留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她首先表示,低龄留学生大都住在寄宿家庭。除一日三餐以外,基本无人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而他们的自理能力有限,也不擅于与寄宿家庭沟通,结果造成了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以睡眠问题尤为严重。

  陈女士称:“有的寄宿家庭到深夜还很吵闹,影响到小留学生们休息。因此可造成严重失眠,更容易引发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其次,孤独与归属感的缺失,造成华裔留学生的心理压力无处释放。她解释:“小留学生在海外独自生活,往往遇到问题无人可讲。在学校中语言不好,交友圈很小,无法融入本地学生群体。因此社交方面的问题,加上课业压力与思乡情绪等,共同导致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无法面对。”

  此外,小留学生与父母远距离沟通,双方容易产生隔阂,加深了他们的无助感。陈女士说,有学生找她反映说,感觉父母完全无法了解自己在海外的生活,只关心学习成绩,而不愿了解他的心理状态。

  陈女士指出,父母应积极关注子女的全面成长,主动聆听他们的内心感受,而非学习成绩至上。“对于孩子的个人成长,父母需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不要将成功的定义局限于学业上,而是应该看重个人能力的全方位发展,例如社交能力、沟通能力与情绪发展能力等。”

  关于亲子沟通方面,她认为重要的是,父母需要让子女感受到自己对他们是真正的关心,能够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陈女士建议:“家长不要总是用批判性的语言,来指摘孩子的某些行为表现,更应该关注表象背后潜在的心理因素,以温暖友好的态度与孩子积极沟通,询问他们的心理感受。”她说,要让子女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父母和家永远是他们最温暖的港湾,会永远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们。

  推荐阅读:

  加拿大留学的黄金申请时间

  加拿大留学是否看重SAT成绩

  加拿大高中留学面试怎么开场

...

与留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新闻资讯

留学生心理健康由谁负责

  近日,一则新闻引起广大留学生和留学生父母注意:“中国留学生自杀事件多有发生,心理问题需关注”,新闻介绍有不少学子曾经或正在遭受心理问题的困扰,其中主要原因是:繁重的课业负担因为语言不通更加让人焦头烂额、文化差异、孤独感,不会时间管理。“初到国外留学的学生,每一天都会过得比较艰难。如果抗压能力差一些,真的会出问题”,在英国留学已进入第五个年头的小徐说。那么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到底由谁来负责呢,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介绍。

  

双导师制度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近年来,不少留学机构开展了双导师制度的宣传,专做加拿大留学移民服务的WINGCA位列其中。

  何为双导师制度,它如何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双导师制度即:留学机构聘请留学咨询导师和海外生活服务导师一起为留学生服务。留学咨询导师一般都具有留学背景,对于海外院校、专业、留学生活、就业、移民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为留学生或有移民意向的用户提供传统的留学申请服务在外,同时帮助客户从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留学+生活+移民、就业计划。

  海外生活服务导师一般是在海外生活多年的中国人或者外国人,对国外当地生活比较了解。留学生或移民人员到了国外后,可以享受一对一的海外生活服务,包括:租房安置、接机、生活指导乃至海外学业辅导等服务,让客户顺利完成初到国外开始留学生活的过渡期。

  “刚来剑桥时,最沮丧的事莫过于时间不够用,语言不够流利。当时每门课程都有海量的阅读书单,每周要和导师见面讨论博士论文,还有我在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工作以及各类学术会议。”正在剑桥大学读博士的肖超伟形容那时候的自己真是“忙得焦头烂额,恨不得日日通宵达旦,常常在办公室熬夜加班”。直到半年后,随着英文水平的提高,时间管理和承压能力的增强,他才更好地适应了留学生活。

  如果当时肖超伟在英国有一个导师,可以为他解决租房等生活琐事,传授生活经验,让他从踏出国门的第一步,就拥有充分的安全感,也许他就可以更为轻松地开启自己的留学生涯,更快转变适应与外国人交流方式,提前适应学习进度和难度,留学生涯将会更加美好一些。

  目前具有双导师服务机智的留学机构主要如下:澳洲留学的聚焦留学网、加拿大留学的WINGCA,其他机构暂未查询到,留学生在选择留学机构时可咨询留学顾问是否提供双导师服务。随着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受到重视,相信各个留学机构会加强对学生的全方位服务,仅仅是出国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推荐阅读:

  德国留学误区有哪些

  

与留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留学预警

留学生心理健康应对症下药 多方调节

留学生 留学 学生
《留学生心理健康应对症下药 多方调节》由01月30日报道。

人民网讯 去年,一条有关麻省理工中国女留学(微博)生于公寓内猝死的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国内外学生家长的莫大关注,也将留学安全这个话题再提眼前。翻翻近期的新闻报道,不难发现有不少留学生遭袭击,或缺乏维权保护意识被捕这类新闻消息频出。可见现在年轻学生缺乏社会及生活经验,也没有什么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特别是在异地学习远离家乡父母,留学生心理调控能力往往不强,一旦受到压力或者挫折,不知如何疏通减压,所以导致了现在遭袭、失踪、自杀、违法等恶性事件的时有发生,这也给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莫大的伤害和损失。

心理安全:对症下药 多方调节

现今,留学生出现心理安全问题的情况增多,这也使得这类安全防范更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留学生在出行前就应有一个心理调节的准备,以面对不同挑战。独自留学在外,难免会有小磕绊小挫折,国外学校都会开设心理辅导的服务,学生可以定时去咨询并调节好心态,给自己一个好的心理情绪面对留学生活。现今留学心理安全问题大体诱因有以下几种:

1. 国外名校汇聚,丧失自身优势

这类学生大抵是对自身要求颇高的,就如这次发生不幸的麻省理工女留学生一般,留学产生了落差,进而对自身能力产生了。由于海外留学容纳了全球优秀的学生,特别是那些世界级名校选拔的学生都是出类拔萃,这也使得留学生到国外名校一下子丧失了原有名列前茅的优势,甚至不少学生由于一时环境改变无法习惯等原因进入倒数的排名。这种挫败的心理问题,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精神压力,以至于产生消极、排斥等不良情绪。这类学生最需要的是能够直面打击,泰然地接受挫败,这样才能寻找解决的方案,调整学习的方式,以助于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

2. 脱离父母羽翼,彻底解放“自由”

一些学生由于在国内长期处于应试教育高压的环境,一到了国外就觉得彻底解放,获得了自由。再加上国内有很多传言都说到国外求学没有压力,国内学生数理化本就好,到了国外不用学习都可以等等诸如此类。致使这些学生到了国外后根本不专心学习,到处去旅游或忙着风花雪月。实际上这完全是误导,国外的学习并非高压式,老师也不会采用“盯人”策略,只是学习方式不同,国外高校都是宽进严出,并有一定的淘汰率。这样也导致了这些彻底“自由”的学生到最后根本就拿不到学位,只取得一个结业证变草草回国了。为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上教留学的留学顾问建议,学生最好有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将学习内容落实到每个学期,每个课程安排,把握自己留学的大方向,学习计划的制定有利于督促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顾问也希望学生能遵守自己制定的计划,切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制定计划的意义也就丧失了。

3. 人生地不熟,沟通圈子小

只身在外的留学生由于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人生地不熟,很容易就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世界中,无法充分地融入甚至抵触当地生活,凡事都靠自己一人去解决,这也是留学生普遍会碰到的问题。学会沟通,是留学生面临的一大难关,要敢于张嘴说话,善于与人沟通,学会彼此理解,这很重要。留学顾问建议留学生应积极地加入学生社团,这是融入国外大学生活的最好方式,不仅可以通过社团活动交到朋友,也能在参与社团活动中理解他国的文化习俗与人文情怀,增加自己的留学经历。留学...

与留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新闻资讯

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重视 准备充足再出国

准备
出国留学,在遥远的异乡,远离亲人、生活习惯和语言差异、情感困惑、学业压力乃至家庭经济能力的制约……此番种种摆到了留学生面前。

  再加上,中国学生与他国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个人习惯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语言障碍又使留学生难以扩大社交范围,有的留学生对出国留学没有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资深留学专家认为,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急需引起重视。

  压力倍增挫败感

  留学生普遍面临几个问题:异地文化背景的差异和语言障碍、中西方教育模式导致的学业压力,以及社会网络的断层等。

  英文不好的学生在与本地西人交流时,可能不自觉滋生自卑和被歧视感,潜意识中会选择回避,自信心和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如此陷入沟通的恶性循环。对于家境好的学生,从优越到自卑的心理落差尤其大,容易导致心理抑郁和自闭。

  学业方面,中国的被动受学和西方的自发求学差异性很大,令很多孩子无所适从,成绩不好也会令其产生挫败感。至于文化差异,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以和为贵”,对比较内向的学生而言,不满和积怨长期压抑在心中,若不懂得疏导和调适,迟早会以较为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很多学生“宅”而不出,沉迷网络和影碟,是一种回避现实的行为,转而在网络上寻找被肯定和满足感。在心理学上,他们退守内心的“安全地带”,也就越发难适应现实生活。

  准备充足再出国

  中国学生刚到国外,学习跟不上,交流困难的情况很正常,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都是可以解决的。他建议学生留学前全面而正确地看待海外生活,并以客观的心态面对出国。在规划海外求学目标时要有长远的打算,但同时给自己留足后路,做好输的心理准备。其次,要学习自我激励的方法。在国外只身一人的时候,诚然朋友可能会互相帮助,但自己内心的坚强才最重要。第三,给自己找一个参照对象,这个榜样可以是比你先到的留学前辈,他们也遇到过这些困难,他们是怎么克服困难并最终获得成功的?鼓励自己,既然他们可以成功,那么我也可以。

  减压技巧

  ■ 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生活作息上要讲求规律和计划。

  ■ 适当做运动,找寻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参与,让生活更充实起来。

  ■ 尽量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投入本地文化,参加如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对外向的学生来说,多交朋友非常重要,内向的学生可以考虑寻找相对温和的群体交往。

  ■ 抛开面子,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主动与人沟通,提高语言能力。

  ■ 对于意识到自己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要多与人倾诉,或者心态坦然地寻求心理辅导,不要将这与心理“有病”相提并论,大学里多有这样的辅导中心。

  ■ 把握明晰的“自我界线”,有技巧性地表达不满和拒绝,赢得尊敬和足够的心理缓冲空间,这点尤其重要。

...

与留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衣食住行

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留学不该承受之重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 小王 父母
《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留学不该承受之重》新闻由人民日报海外版11月18日报道。

本报记者 赵晓霞

2011年3月31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赴日留学的24岁青年汪某对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数刀,致其多处受伤。10月31日,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汪某有期徒刑3年6个月。

该案令人震惊之余,留学生心理健康这个老话题,再度引发舆论讨论。

为谁留学

“我其实不想出国,留学是父母的意愿,实现的是他们的希望。”2011年夏,大学毕业的小王最终选择去实现父母的愿望,赴英留学。“如果我不去留学,父母会伤心。”在小王的父母看来,最重要的是他拿到国外学位。

与小王父母有类似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据媒体报道,家住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的20岁女孩钟晶纬,父母在很早以前就打算送她出国:“爸妈认为,亲戚的孩子都留学了,也得送我出去。”

至今年10月,钟晶纬在日本已生活学习两年。“始终觉得,家乡情结断不了。如果可以,我只想在中国上大学、找工作!”

孩子“被留学”,在低龄留学生群体中相对更为多见。上月中旬,巡回北京、青岛、西安等7个城市的中国国际教育展上,便不乏一些先于孩子有留学意愿的家长的身影。

“不要攀比,不能说老张家去了,老李家就要去。”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白章德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对待小留学生出国学习的问题上,需要更理性一些。”

相关留学专家认为,在低龄留学的情况下,家长务必要尊重学生本人的意见。如果本人不愿意出去,父母又要坚持,孩子出国后就很难适应国外的环境,也不愿意去调适,很多就只能中断国外的学习回国了。这不仅损失了金钱,也损失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学习黄金时间。

...

与留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社会聚焦

留学生心理健康关注:留学不该承受之重

心理健康 留学生
本文《留学生心理健康关注:留学不该承受之重》由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11月18日转载于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闻回放

2011年3月31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赴日留学的24岁青年汪某对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数刀,致其多处受伤。10月31日,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汪某有期徒刑3年6个月。

《温州都市报》供图


该案令人震惊之余,留学生心理健康这个老话题,再度引发舆论讨论。

为谁留学

“我其实不想出国,留学是父母的意愿,实现的是他们的希望。”2011年夏,大学毕业的小王最终选择去实现父母的愿望,赴英留学。“如果我不去留学,父母会伤心。”在小王的父母看来,最重要的是他拿到国外学位。

与小王父母有类似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据媒体报道,家住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的20岁女孩钟晶纬,父母在很早以前就打算送她出国:“爸妈认为,亲戚的孩子都留学了,也得送我出去。”

至今年10月,钟晶纬在日本已生活学习两年。“始终觉得,家乡情结断不了。如果可以,我只想在中国上大学、找工作!”

孩子“被留学”,在低龄留学生群体中相对更为多见。上月中旬,巡回北京、青岛、西安等7个城市的中国国际教育展上,便不乏一些先于孩子有留学意愿的家长的身影。

“不要攀比,不能说老张家去了,老李家就要去。”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白章德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对待小留学生出国学习的问题上,需要更理性一些。”

相关留学专家认为,在低龄留学的情况下,家长务必要尊重学生本人的意见。如果本人不愿意出去,父母又要坚持,孩子出国后就很难适应国外的环境,也不愿意去调适,很多就只能中断国外的学习回国了。这不仅损失了金钱,也损失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学习黄金时间。

“围城”心理

因描写其在英留学生活的黑白图文集《无处可逃》而为人熟知的小海归陈广颐,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这样说:“留学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光鲜亮丽,每个留学在外的学生都挺不容易的,个中的拼搏和苦涩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比起国内的环境,在国外有时候更为严格苛刻,即将迈出国门的学子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才行。”

其笔下的漫画人物“小伊坨”穿着宽宽大大的衣服,戴着帽子。陈广颐解释说,这样会很温暖,而且这样的形象不会引人注目,有一种待在自己的堡垒里的感觉。

她的这番话也许道出了很多留学生的感受。即使是自愿出国,出国前后的落差也需要时间调整。

一项针对留学澳大利亚的中国学生的网络调查显示,留学生因业余时间无处可去而常以网络和影碟打发时间者占26%;找不到倾诉对象和途径的占17%;学习、工作或经济压力大导致失眠者占16%;自认为“吃得好睡得好,心情畅快”的,仅占被调查者的7%。

“一些留学生是抱着美好的愿望走进留学这座‘围城’的,会事先为留学加些想当然的理想光环,这样就容易造成心理落差。”曾留学瑞典的小陈说。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完整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因素叠加而成,无论哪一方面缺失,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舆论宣传对留学成功与否的评价,对海归的地位有所夸大,也加大了留学生的心理预期,导致他们在海外生活或者回国后更加容易产生心理落...

与留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新闻资讯

留学生心理健康堪忧,三类学生留学易出问题

国外留学 心理健康

    近日,留学生犯罪现象引发热议。旅日留学生汪某连刺母亲数刀,上海女留学生在瑞典被男同学刺十余刀后死亡……社会对留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始关注和反思。青少年教育专家表示,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留学,除了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之外,心理方面的准备也必不可少。

  留学生心理健康堪忧

  一项针对中国留学生的调查表明,留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6%的人自称常以网络和影碟打发时间;找不到倾诉对象和途径的占17%;学习、工作或经济压力大,常导致失眠者占16%。

  此外,还有不少人“常感觉孤独,会想家”、“喜欢独处,不与人交往”,更有个别人表示“快被逼疯了”。而自认为“吃得好睡得好,心情畅快”的,仅占被调查者的7%。这种常年没有倾诉和沟通渠道的压力,常常扭曲学生的心理,使其变得不正常。

  家长不应将留学功利化

  据了解,很多家长之所以想送孩子出国留学就是为了面子,功利性较强。对此,北京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温方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家长应当明确不管是留学还是在本国学习,都是为孩子寻求发展,而不是功利性地搞面子工程,或与他人盲目攀比。

  其次,家长在送孩子出国前要对孩子的实际能力做客观分析,是否真的适宜在国外生活,尽量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应当一味强加自己的意志。

  第三,家长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这些信息不能仅限于孩子主动汇报,因为孩子往往会报喜不报忧,所以家长还应该有一个能获取客观信息的渠道,了解孩子的发展历程,而不是盲目给孩子寄钱。此外,还要加强亲情沟通,及时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三类学生留学易出问题

  临近中高考报志愿,北京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已接待了多位因留学问题产生矛盾的家长和孩子。中心主任温方介绍,出国留学深造本是件好事,很多家长和孩子却将留学赋予了更多功利性,其中,有三类人容易发生问题。

  第一类 崇洋媚外型

  一些家长对中国教育制度不满意,很早就计划把孩子送出去,在对孩子教育时也常灌输“国外比中国好”的观念。因此,孩子对出国留学持有比较高的期待,一旦出国手续办理不顺利,孩子就会与家长发生激烈的冲突。

  第二类 贪图享受型

  持这种心态的学生普遍认为国内中高考太难,而自己学习水平又不怎么样,就想用钱买一个出国名额,到外面去发展,所谓到外面发展就是想去外面享福。

  第三类 随波逐流型

  这类学生在出国前没做好心理准备,只是随波逐流。到了国外发现生活跟自己的想象不同,为了支付国外生活可能需要一边学习一边打黑工,于是产生心理落差,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

与留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社会聚焦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