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栏目,提供与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要点:不同的层次划分

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 社会工作者考试考点

  考友们都准备好2018社会工作者考试了吗?本文“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要点:不同的层次划分”,跟着出国留学网来了解一下吧。要相信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无论考什么都不会害怕!

  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要点:不同的层次划分

  一、1969年,Alderfer提出ERG理论,即生存-关系-成长理论:

  1、生存需要。

  2、关系需要。

  3、成长需要。

  二、特点:

  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有一定对应关系,但没有后者递进的满足次序,而且某些需要满足后不一定会减弱,反而会增强。

  其他划分类型

  1、根据需要的起源和性质,可以划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1)生物性需要:饮食、睡眠、性欲等。

  (2)社会性需要:交往、成就、权力等。

  2、按照指向的对象,可划分为:

  (1)物质需要。

  (2)精神需要。

  3、按照需要产生的方式,可划分为:

  (1)原发性(先天性)需要。

  (2)继发性(习得性)需要。

  社会工作者考试频道推荐阅读

  社会工作者考试

  社会工作者报名时间

  社会工作者准考证打印时间

  社会工作者考试时间

  社会工作者成绩查询

...

与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相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七章要点

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知识点 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考试了吗?出国留学网诚意整理“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七章要点”,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七章要点

  第七章 我国优抚安置政策法规

  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待、抚恤和安置,以确保其生活水平不低于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的一项褒扬性和优待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1、1988年就颁布了《军人抚血优待条例》

  2、复员军人指:在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

  3、退伍军人指:1954年11月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持有退伍或复员军人证件的人员。

  4、死亡抚血的对象:现役军人死亡被批准为烈士,被确认为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其遗属依照规定享受抚恤。

  5、我国现役军人的死亡性质分为烈士、因公牺牲和病故三种

  ①烈士:现役军人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批准为烈士:对敌作战死亡或者对敌作战负伤在医疗终结前因伤死亡的;因执行任务遭敌人或者犯罪分子杀害,或者被俘、被捕后不屈遭敌人杀害或者被折磨致死的;为抢救和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或者参加处置突发事件死亡的;因执行军事演习、战备航行飞行、空降和导弹发射训练、试飞任务以及参加武器装备科研实验死亡的;其他死难情节特别突出,堪称为后人楷模的。另外,现役军人在执行对敌作战边海防执勤或者抢救灾任务中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烈士对待。

  ②因公牺牲:现役军人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确认为因公牺牲,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下班途中,由于意外事件死亡的;被认定为因战、因公致残后因旧伤复发死亡的,因患职业病死亡的;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的,其他因公死亡的。此外现役军人在执行对敌作战、边海防执勤或者抢险救灾以外的其他任务中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因公牺牲对待。

  ③病故:现役军人除因公牺牲种类里面因患职业病死亡的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的以外,因其他疾病死亡的,确认为病故。现役军人非执行任务死亡或者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病故对待。

  6、死亡抚恤的类型:一次性抚恤金和定期抚恤金。

  7、一次性抚恤金给予的形式:货币形式

  8、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标准:由县级民政部门发给,烈士80个月工资,因公牺牲40个月工资,病故20个月工资。

  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在应当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的基础上,由县级民政部门按下列比例增发,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5%,获得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0%,立一等功的增发25%,立二等功的增发15%,立三等功的增发5%。

  9、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顺序:发给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二没有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

  10、定期抚恤金是:按月给予的抚恤金。

  11、遗属享受定期抚恤金的条件:烈士遗属、因公...

与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相关的中级社会工作者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六章要点

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知识点 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考试了吗?出国留学网诚意整理“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六章要点”,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六章要点

  第六章 我国社区矫正与人民调解政策法规

  一、1、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一种行刑方式,2003年以来,我国开始大规模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人民调解制度是人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服务的一项民主制度,是我国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重要方式。

  2、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始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我国相继建立了青少矫正制度。1979年颁布的刑法,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社区矫正制度逐渐发展,相关的法规逐渐完善。2003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

  3、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罪于社会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限期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4、社区矫正的内容是: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

  社区矫正的目的是: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5、社区矫正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

  6、社区矫正的特点是:社区矫正的福利性、社会性、专业性。

  7、社区矫正工作者要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除了需要具备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外,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方法。

  8、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包括:①被判处管制的②被宣告缓刑的③被暂予监外执行的④被裁定假释的⑤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应当把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作为重点对象,适用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9、管制是指: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人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时间的人身自由,交由公安机关执行,并依靠社区群众监督与矫正的刑罚方法。

  10、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具体包括:①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②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③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11、社区矫正的任务是:行刑、矫正、安置救济。

  12、社区矫正的内容是:行为督导、教育矫正、组织公益劳动。

  13、社区矫正涉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等多个相关部门。

  14、人民法院的作是司法解释。人民检查院的作用是执行监督,司法行政机关的作用是组织有关单位、街道乡镇司法所要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公安机关的作用是配合司法行政机关。

  二、1、人民调解制度是:人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服务的一项民主制度,也是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法律制度。

  2、人民调解的概念:人民调解即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性自治活动。

  3、人民调解的性制裁: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

  4、目前我国人民调...

与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相关的中级社会工作者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五章要点

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知识点 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五章要点”供广大考生参考,祝大家考试顺利,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五章要点

  第五章 我国婚姻家庭政策法规

  家庭是:①家庭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②是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位③也是法律法规和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

  一、1、《婚姻法》是中国在婚姻家庭方面最重要的法律,现行的《婚姻法》是2001年4月28日颁布实施的《婚姻法(修正)》对1980年颁布实施的《婚姻法》

  2、结婚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依法确立夫妻关系的行为。

  3、结婚的特征是:一是结婚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异性男女,同性不能结婚,二是结婚的行为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条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三是结婚行为的后果是确立夫妻关系。

  4、男女双方结婚需要具备的条件: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

  5、结婚的必备条件:男女双方完全自愿,是婚姻自由原则的体现,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6、结婚的禁止条件:①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这一是基于优生学的需要二是基于伦理道德的要求②禁止患有一定疾病的人结婚,主要指严重的精神方面的疾病和重大性病且有传染性的疾病,此规定的目的在于保护当事人利益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7、夫妻关系是家庭生活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

  8、夫妻关系的性质是:分为夫妻人身关系和夫妻财产关系,夫妻间的财产关系不是独立的,而是从属于人身的关系。

  9、夫妻人身关系包括:①夫妻双方都有独立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②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③夫妻的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10、夫妻财产制在总体上是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相结合,在法定财产制中是共同财产制与个人特有财产制相结合。

  11、夫妻财产关系:①法定财产制在夫妻没有对财产作出有效约定的情况不适用②约定财产制是夫妻应用协议的方式。

  12、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包括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关系,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关系,通过人工生殖技术产生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

  13、父母对子女的权利与义务重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保护、管教的权利与义务。

  14、子女对父母赡养、扶助的义务,赡养是指在物质上供养,扶助是指在精神上扶助,是无期限的,不得附加任何条件,不得以放弃继承为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15、《婚姻法》规定,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女、外孙女有抚养义务;孙子女、外孙女对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义务,祖孙是第三顺序的继承人,兄长对弟妹有扶养义务,弟、妹对兄、姐有扶养义务,兄弟姐妹是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

  16、离婚的指导思想是:离婚自由、防止轻率离婚。

  17、协议离婚的条件:①双方当事人必须有合法的夫妻身份②双方应一人必须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本人亲自到场办理离婚登记③双方当事人必须都自愿同意离婚④双方当事人必须对离婚后子女扶养、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书面协议。

  18、诉讼离婚的条件有: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

  19、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

与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相关的中级社会工作者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四章考点

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知识点 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四章考点”供广大考生参考,祝大家考试顺利,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四章考点

  第四章 我国特定人群的社会政策法规

  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或者由于年龄性别的原因,或者由于身体精神或智力的缺陷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政策法规的特别保护。

  一、1、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发展趋势,我国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行列,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以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以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2、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对老年人的赡养与扶养社会保障参与社会发展及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2000年的出台的《中共中央国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确定了21世纪初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3、我国老年人社会政策法规的目标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4、家庭赡养与抚养还对老年人的住房权、婚姻自由权、财产所有权,以及继承权等作出了相应规定。

  5、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是三项基本内容,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老有所养。生活保障权、健康权、文化教育权、生生照料权等权利。

  6、获得物质帮助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老人和扶养人的(或者赡养人和扶养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的)老年人即三无老人。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

  7、老年人与社会发展的权利作出了规定:①国家和社会尊重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②国家和社会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③国家和社会鼓励老年人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8、保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从宏观的角度看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加强法制建设②积极开展维护才能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和权益法工作。③健全法律援助制度④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9、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具体方式方法:①有关部门保护②司法保护③有关组织保护。

  二、1、本节将主要围绕2005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阐述妇女的合法权益及其保护方法。

  2、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利,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和婚姻家庭权利。

  3、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任用干部时必须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重视培养,选拨女干部担任领导成员。

  4、文化教育权利包括:①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履行保障适龄女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②针对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就学存地的实际困难,政府,社会,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适龄女性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发展。③保障妇女从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活动,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5、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①主管部门保护②司法保护③妇女组织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保护。

  6、司法保护包括:①立法保护②司法和执法保护③法律知识...

与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相关的中级社会工作者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三章考点

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知识点 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三章考点”供广大考生参考,祝大家考试顺利,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三章考点

  第三章 我国社会救助政策法规

  一、救助政策法规大体分为三类:①因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政策法规②专项救助政策法规③临时救助政策法规。

  1、国务院于1999年颁布实施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险条例》。

  2、城市低保的对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持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的居民。②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生活保险标准的居民③在职工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邻取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④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3、家庭成员收入是确定城市低保对象的关键。

  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策民政部门负责管理工作。

  5、城市低保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策列入财政预算。

  6、对城市低保标准作出了一般性原则规定,即城市低保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7、城市低保金申请,审批和发放应遵循以下程序:①申请②审批③发放。

  8、《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提出了如下城市低保的监督复核机制:①管理审批机关为审批城市低保待遇的需要,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涵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②对经批准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由管理审批机关采取适当形式以户为单位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③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告知管理审批机关,办理停发,减发或者增发城市低保金的手续。④管理审批机关应当对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情况定期进行检查。⑤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依法监督城市低保资金的使用情况。

  9、1994年即颁布实施了《农村五保养工作条例》后于2006年对其进行了修订。

  10、农村五保供养的内容:①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②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③提供符合基本住条件的住房④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⑤办理丧葬事宜。

  11、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不得低挡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三、1、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于2003年提出了《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2005年有关部门的颁布了《关于建立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

  2、《城市医疗救助意见》指出,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另一类是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

  3、《城市医疗救助意见》规定,对救助对象在扣除各项医疗保险的支付部分,单位应报销部分及社会互助帮困...

与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相关的中级社会工作者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二章要点

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知识点 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二章要点”供广大考生参考,祝大家考试顺利,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二章要点

  第二章 社会政策的运行

  一、1、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

  ①政府和民间组织构成了这一行动主体的核心要素。②社会政策还涉及目标群体的问题③社会政策亦离不开特定的资源系统,没有资源系统的支撑社会政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④相互作用构成为一个整体,通过一定的机制发挥作用。

  2、社会政策主体是制定和实施社会的责任承担者或行动者,社会政策有不同的立体,它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民间组织。

  3、政府作为社会政策主体的特点是:权威性、严肃性、复杂性、变化性。

  4、政府作为社会主体的角色主要表现为:①政策制定者②政策实施者③资源提供者④政策管理者⑤政策教育者。

  5、民间组织主要是指社会团体和其他有关的非营利组织。

  6、民间组织的特点:①非营利性②自治性③开放性④可塑性。

  7、民间组织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角色有:①参与和实施者②合作伙伴③政策咨询者④社会服务的提供者。

  8、社会政策对象是指:社会政策行动的具体实施对象,也可以说是社会政策的受众或受益对象。

  9、社会政策对象的特点:依赖性、能动性。

  10、社会政策对象的类型分为两种:①一般性对象也就是全体国民或公民②特殊性对象也就是某一部分或特定的国民或公民。

  11、社会政策的资源:就是满足政策实施社会政策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12、社会政策资源的调动方式:是指政府或民间组织等行动者策划,调集和筹措社会政策运行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策略与方式。

  13、政策一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调动社会政策资源①征税②专项收费③征收社会保险费④发动与利用志愿者服务。

  14、民间组织作为社会政策的主体之一,民间组织在参与和实施社会政策过程中资源的调动方式主要是通过私人捐赠公共募捐和发动志愿者参与等方式。

  15、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涵养了社会政策的所有环节而狭义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则是社会服务的具体传递方式,也就是指社会服务提供的方式。

  16、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资金的筹措方式②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③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分工合作关系。

  二、17、社会政策的制定包含:政策的必要性实施政策的可行性和策略,对社会可能的后果进行预测和估计,社会政策的可能后果与效果等。

  18、社会政策制定的内容主要包括:①确定社会政策的优先顺序②确定社会政策的对象③确定社会服务的标准④确定社会政策资源的筹措方式和规模。⑤确定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19、社会政策制定的主要影响因素:①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的影响②政府资源的限制③政常理念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④社会成本的考虑⑤社会事件的影响⑥社会精英的参与作用。

  20、社会政策制定的主要步骤包括:①社会问题的公共议论和影响②研究者和决策部门对...

与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相关的中级社会工作者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一章要点

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知识点 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一章要点”供广大考生参考,祝大家考试顺利,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一章要点

  第一章 社会政策的特点、目标及体系

  一、①公共政策是面向一般公众的(社会政策)面向弱势群体系特殊公众的。

  ②(政策)一词是当今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最常用的术语之一。

  ③政策除了包含规则体系的含义之外,还包括政府或政党在某一行动领域的(基本方针和具体行动)。

  ④政治特点是(有组织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是规则体系和行动体系的结合)。

  ⑤所谓(公共政策)是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和调节社会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⑥公共政策的特点是具有(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

  ⑦比较重要的政策类别有(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国防政策)和(外交政策)等几大类。

  二、1、社会政策起源于欧洲,实质是政府在为老百姓(提供社会保障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的社会事务方面承担责任的行动。

  2、社会政策特点①是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而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行动。②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包括社会性目标和社会性价值。③是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④坚持福利性的原则。⑤具有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的特征。

  3、"福利"一词常常指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和总体上的利益。

  4、社会政策以国家干预的方式去满足下层居民的需要而社会工作则以民间行动的方式去实现相似的目标。

  5、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间的关系是:二者有共同目标、共同原则以不同方式运行,但又密切关联的两个行动体系,从制度和组织体系看二者同属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从功能关系上看二者相互信赖相互促进。

  三、1、法规是指国家立法机构和政策行政机关为规范社会秩序和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制度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正式的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以及政府及其行政部门制定的其他各种规范性文件。

  2、社会政策和法规的关系:①社会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而法规是社会政策的规则体系。②法规规范着社会政策运行的全过程。③社会政策行动是制定,实施和个性相关法规的过程。

  3、社会政策和法规的差异,政策与法规常常也不完全对应。①各种社会政策的法制程度也有所不同。②各国社会政策与法制化的关系不同。③具体的社会政策和法规常常不一一对应。

  4、政府制定和实施各种社会政策的基本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基础需要)并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5政府制定各种社会政策是最基本目标之一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指为满足人的生活和发展及社会运行及发展所需的各种条件它分为人的需要和社会整体需要两方面。

  6、政府制定和实施各项社会政策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7、人的需要的特点:①社会性特点②发展性特点③多样化特点④刚性与弹性特点。

  8、社会整体需要含义:是指为了维持必要的社会整体的生存运行和发展...

与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相关的中级社会工作者

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精选

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 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重点 社会工作者考试考点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精选”供广大考生参考,祝大家考试顺利,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精选

  6.3 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6.3.1 准备阶段

  6.3.1.1 了解社区状况与进行社区分析

  准备阶段,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是对社区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分析的重点是社区基本情况和社区需求分析。

  (1)社区基本情况分析

  ①社区的地理环境社区地理区域面积和地理环境资料,一般可以通过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取得资料。主要包括区位与边界、环境设计与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商业服务和经济情况等。

  ②社区内的人口状况社区内的人口状况主要包括社区内的总人口数、性别比例及年龄分布等资料,这些资料可从当地的社区居委会或公安派出所取得。

  ③社区内的资源社区内的资源主要包括社区里的公共设施、教育机构、医疗单位、社区组织、金融机构、商业场所等。社会工作者通过它们所在的位置和日常运作,以及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资源被利用情况、社区居民参与状况了解社区资源。

  ④社区内的权力结构社区内的权利机构包括辖区单位、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社会团体、居民的自助小组和互助小组等。

  ⑤社区的文化特色社区的文化特色有利于了解社区居民的参与动机,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社区。

  (2)社区需要分析英国学者布赖德肖归纳总结出以下四种需要的类型。

  ①规范性需要 规范性需要是专业人员、行政人员或专家学者,依据专业知识和现有的规定或规范,指出在特定情况下所需的标准。

  ②感觉性需要感觉性需要就是个人被问及是否需要某一特定服务,这种需要可能是主观的感受,也可能是基于客观事实而产生的感受。感觉性需要的表达反映了居民接受服务的意愿,因此在规划和设计服务时,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感觉性需要,以便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使用率。

  ③表达性需要 表达性需要是指个人把自身的感觉性需要通过行动来表达和展现。表达性需要主要反映了对社会服务数量上的需求,但不一定表示对服务质量的不满意。此外表达性需要不仅来自个人,也来自团体。

  ④比较性需要 需要的产生是基于与某种事物所做的比较。这种与其他个人和社区比较而产生的需要称为比较性需要。比较性需要可以由居民提出,也可由专家提出。

  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的看法和需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访问法通过与各类社区居民面对面的谈话,能深入了解社区的需要,而且访问过程也较容易与社区居民建立关系。

  ②社区普查通过问卷或访问对社区中的每一个家庭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社区需要的想法。社会工作者可通过社区居民大会、社区报纸,或是社区公布栏发表社区普查结果,创造和提供机会引发居民共同思考社区现象和问题,并为社区发展提出建议。

  6.3.1.2准备阶段的工作重点

  社区工作在准备阶段要做的重点工作包括:①确定主要任务和行动方案;②确定...

与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相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

2017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社会救助工作内容

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 初级社会工作实务重点

  出国留学网社会工作者考试栏目整理“2017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社会救助工作内容”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了解更多相关详情,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社会救助工作内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基本上围绕着社会救助的内容展开,也就是说以基本生活救助、各类专项救助、灾害救助以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为主。 (多选)

  一、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从制度设计上看,基本生活救助目前在城市主要是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农村主要是农村 低保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

  1、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

  (1) 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

  作为社会救助的核心,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

  (2) 政策实施与评估:

  社会工作者是救助政策实施的具体执行者。

  评估是对社会救助政策的合理性和政策实施的公平性的检验,是促进社会政策更加科学、更加完备的重要手段。我国的社会救助政策起步晚,目前正向着综合性、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救助政策的功能、目的、手段,救助行为的标准、方法、形式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2、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生活救助各项政策的实施:

  (1) 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

  社区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平台,是困难群体日常生活和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许多与困难群体相关联的救助政策都需要在社区层面实施。推动以反贫困为主旨的生活救助各项政策

  在社区层面的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提供物质帮助,利用国家救助政策为贫困个人和贫困家庭提供所需的现金和物质援助,以及一些服务支持等;

  二是提供就业机会,为贫困家庭的发展和贫困个人的能力展示创造条件,使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逐步减少并脱离对社会救助的依赖。

  (2) 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

  社会救助的主体除了政府,还有各类社会组织。在社区层面,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开发和整合各类单位、社会组织的资源,将政府支持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形成社会救助的合力。

  1 建立邻里支持网络。困难群体的社会交往范围小,人际圈子同质性高,家庭支持不够。在实施社会救助时,社会工作要积极为困难群体修复社会关系,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尤其是邻里支持。

  2 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在社区层面,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是指单位与社区之间形成和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资源共同使用,问题共同解决,共同享用。驻社区单位和个人社区意识的增加,钭会大大提高社区认同度,同时对社区的依赖性也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联系驻区单位,注重发展共享资源。比如,某一社区利用暑期成立了为困难家庭服务的“少年义工队”。

  3 注意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比如,可以引导青年志愿者组织为孤寡老人提供陪聊服务,可以动员妇联组织为贫困家庭的妇女、儿童提供相应帮助等。 (单选)

  二、专项...

与社会工作者考试要点相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