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秦朝历史故事栏目,提供与秦朝历史故事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3中考历史备考:秦朝初建

中考历史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已陆续结束,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历史知识点以供参考:

  秦人起源

  秦人是华夏(汉)族西迁的一支。 秦之先祖为先贤伯益,伯益乃颛顼后代(注:黄帝[1]正妃嫘祖生二子:长曰玄嚣、次曰昌意;玄嚣生蟜极;蟜极生三子:帝喾、挥公、大业之父;昌意生一子名颛顼,颛顼有一女名女修;大业之父娶颛顼之女女修,生伯益)。本为古部落首领,舜帝赐姓“嬴”。至夏末,费昌(伯益次子若木之玄孙)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商汤御,败桀于鸣条,其后嬴姓世代辅佐殷商,故史载嬴姓多显显。至商末,蜚廉(伯益五世孙中潏之子)、恶来(蜚廉长子,恶来之弟是季胜)父子皆以材力侍纣,后周武王伐纣,败商军,武王亲射恶来之口以泄愤,蜚廉奔霍太山,嬴姓中衰。至周穆王,造父(注:蜚廉次子季胜生孟增,孟增生衡父,衡父生造父)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国之乱,受封于赵城,其宗族乃为赵氏(注:先秦时代“姓”只是表示来源,多为祭祀所用,用于女子称谓,“氏”则表示家族分支,用于男子称谓),造父侄孙非子(注:恶来生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季胜生孟增,孟增生衡父,衡父生造父)为周孝王牧马有功,周孝王赐给了他一小块土地秦,让其继续嬴姓的祭祀。后来秦襄公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

  秦人崛起

  下令求贤

  当时,为谋求强兵兴国,各国纷纷开始变法图强。魏文候敢为天下先,率先起用法家李悝,李悝撰写《法经》六篇以为治国之道,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开发地利、奖励农耕的经济政策,魏国遂强。

  为了改变秦国被楚国、魏国欺凌的处境,胸有壮志的秦孝公(前381—前338年),于公元前362年即位后(时年21岁),决心复兴秦国,再现穆公的伟业。秦孝公不吝重赏,下令求贤。向全天下颁布《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卫人公孙鞅就是这个勇敢的人,他从魏国跑来了,帮助秦孝公实行变法革新,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2]

  商鞅变法

  在孝公宠臣景监的举荐下,商鞅献上了一套“循名责实,信赏必罚”的变法计划。秦孝公大为赞赏,决心实行变法。

  第一,实行连坐法。公元前356年,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后来,又禁止家人“同室内息”,使父子、男女有别。此外,还“平斗俑、权衡、丈尺”,统一度量衡。推行县制。商鞅将全国的小都、乡、邑集合成四十一县,县置令、丞,破坏了旧贵族的封邑,加强了国家的集权。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方便了税收和交换。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

  

商鞅

 

  商鞅

  第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商鞅之法规定:农民“致粟帛多者”可免除徭役或租税,不努力耕作或弃本逐末者全家被罚为仆人。而且,凡有二子以上不分家者“倍其赋”。后来,又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权,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

与秦朝历史故事相关的中考历史

初中历史之《秦朝的统一》说课稿

教师资格证说课范文 说课稿模版 说课稿范例

  老师们在上课时,怎么样说课才能让学生对自己的课感兴趣呢?来看看教师资格优秀说课稿范例吧。“初中历史之《秦朝的统一》说课稿”由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等方面的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站!

教材目标分析:
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秦朝疆域。
二、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课外书籍的活动,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正确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通过对秦始皇及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人物、事件的方法,从而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通过思考和确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通过对秦始皇及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人物、事件的方法,从而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通过思考和分析“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使学生明确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但他的残暴统治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埋下了秦朝短命的祸根。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一个是中央集权制的概念,一个是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关系。把对“中央集权制”概念的理解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考虑初中一年级学生对这一政治术语的学习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关系这个问题,则更属于政治学范畴的内容,如何帮助学生把这个比较艰深的问题转化为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加以掌握,也是个难点。
地位分析:
“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一课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局面;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一方面维护了统一的成果,加强了秦的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又暴露了秦朝统治者特别是秦始皇的专横、残暴。正是这种严酷统治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这些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法建议:
1.关于"秦灭六国"的讲授。
方法一:教师可利用幻灯片《秦灭六国图》,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从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
方法二:教师可在导入本课时提问:"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建议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战国七雄的方位图。教师可利用这个方位图,边讲边擦,灭一国,擦一国,直到六国全被擦掉,只剩秦国。指出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
2.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内容的讲授。
教师可用谈话法,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什么是"中央...

与秦朝历史故事相关的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秦朝简介

中考历史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自秦始皇赢政至秦三世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

  秦王嬴政当政以后,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10年间,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实现了全国之大一统。秦朝就此确立,首都设在咸阳。秦王嬴政自以为功高「三皇」,德过「五帝」,所以兼采二者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的专称。他自命是秦「始皇帝」(前221年-前210年),子孙将是「二世」、「三世」......以至无穷。

  秦始皇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三公」分掌政务、军务及监察;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增至四十一郡),郡下设县,县下又有乡、亭、里等基层组织。这样,全国由上到下均置于皇帝及其家族的严密统治之下。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全国修建驰道、直道,兴建水利,筑灵渠,销毁兵器,又大规模迁移富民集中首都咸阳;迁万姓充屯边地,谪判罪犯戍守边防;统一货币,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这对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十分有用。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接着,又出现了一种比小篆书写更简便的字体隶书。现在的楷书,就是从隶书演化来的。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交流。统一车轨和度量衡,使长度、容量、重量,都有统一的标准,便利了经济的发展。在农业方面,秦实行「强本抑末」,允许土地私有及自由买卖。确立土地私有,统一户籍管理;此外,秦始皇还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广修通往全国的驰道。而他自己则沿着新修之驰道,多次巡视全国各地,四处勒石记功。

  秦始皇的一系列大一统措施,自然是为了建立其家族万世一系的统治,但其创立的制度,往往为历代王朝所遵循,它奠定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秦始皇还把严刑峻法施之于文化领域,大肆统制思想,禁锢言论自由。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规定除了秦国的历史记载,一切史书都烧掉;民间所藏,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余《诗》、《书》、百家语全部焚毁;谁要是再谈论《诗》、《书》,就杀头;以古非今的人则满门抄斩。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后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用刑罚。秦始皇加以追查,下令搜捕对朝廷不满的儒生,一共捉到四百六十人,全部加以活埋。这两件事,历史上叫作“焚书坑儒”。

  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措施外,秦始皇也注重对外开拓,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中国版图大定。当时秦朝疆域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大大超过了前代,形成后来中国领土之基础。而秦代彪炳武功之最好见证,莫过于万里长城之修筑了。长城,原是战国时期燕、赵、秦诸国加强边防的产物。当时,居于中国北部大沙漠的匈奴时时南侵,为了对付这种扰攘,北方各国便各自筑城防御。秦朝后,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又将原来燕、赵、秦三国所建的城墙连接起来,加以补筑和修整。补筑的部分超过原来三国长城的总和,成为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宁东部的「万里长城」(今长城为明代重修,西起嘉峪关,东迄山海关,全长六千多公里)。

  秦代建设还包括修驰道、筑沟渠。如疏浚鸿沟(河南汴河)作为水路枢纽,通济、汝、淮、泗诸水。又于公元前214年,令史禄监修长达六十多里的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

  秦始皇为了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和安排身后的归宿,征调了数...

2014初三历史复习题:秦朝的建立

中考历史复习 中考历史 初三历史试题

  同学们复习《秦朝的建立》时要注意重难点:重点:秦统一全国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难点: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条件和影响,秦统一全国后采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及其影响。更多有关2014中考历史的信息可登录出国留学网历史频道,欢迎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



2014中考各科目复习资料汇总
语文:阅读 诗歌 名句 综合 作文:素材 范文 技巧 中考范文 数学:填空 压轴 模拟 解题
英语:单选 阅读 易错 综合

2014中考历史基础知识集锦:秦朝

中考历史基础知识

  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中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秦汉(前221-220) 同期的世界

  秦朝(前221---前207) 印度孔雀王朝 西亚 安息

  秦汉时期(前221-220) 欧洲 古罗马

  秦朝(前221-前207年)

  一、政治 (郡、县)

  1、统一原因

  秦王一统多原因,经济发展用贤能。

  民族融合奠基础,民心思安反战争。

  远交近攻新策略,秦国变法渐强盛。

  2、统一概况

  东灭六国①十秋春,南服越族又北征。

  收复河套败匈奴,修筑长城帝国兴。

  岭南地区设置郡,始归中央来管辖。

  西南夷设五尺道,始入中原大版图。

  疆域陇西东临海,南濒南海北长城②。

  3、意义

  统一国家多民族,结束割据意义深。

  (政治) 经济发展民安定,各族人民喜盈盈。(经济)

  4、集权措施

  秦王嬴政都咸阳③,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政治方面 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大权权至尊。

  a中央 中央三公④设诸卿,各司其职听帝君。

  b地方 地方推行郡县制,县乡里亭辖行政。

  ②经济方面

  土地私有纳田税,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车轨修驰道,开凿灵渠⑤筑长城。

  ③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为小篆,旋后隶书又流行。

  焚书坑儒控思想,严禁私学图愚民。

  以吏为师法为教,举措影响两分明。

  ④影 响

  中央集权初形成,祖国疆域初奠定。

  巩固统一多民族,积极作用要肯定。

  加强统治严酷刑,矛盾激化民抗争。

  ①六国:指战国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②长城:秦长城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临洮。

  ③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咸阳:今陕西咸阳,秦朝都城。

  ④灵渠:位于广西兴安,沟通湘江和漓江。

  二、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为小篆,旋后隶书又流行。

  三、社会经济

  商 业 “市”:商品买卖明码标价

2013江苏中考语文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语文试题汇总

2014高考历史简答题汇总: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高考历史简答题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秦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 统一的历史意义:

  ①结束春秋以来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开创了中国历史统一的新局面。自秦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 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③为各族人民提供安定的生活和生产条件,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2.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

  ②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统一文字;

  ④修建驰道、灵渠;

  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相关链接:

2013江苏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江苏真题及答案(历史)

2013江苏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江苏真题及答案(政治)
...

我喜欢历史故事作文

关于历史故事的作文 我喜欢历史故事作文500字

  读一本好书,能让一个人的一生受益匪浅!有人喜欢童话故事,有人喜欢文学故事······我却喜欢三国故事。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喜欢历史故事作文,欢迎阅读。

  篇一:我喜欢历史故事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文《将相和》,我从中受到了许多教益。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表现了蔺相如的临危不惧,足智多谋和顾大局,识大体的品质,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可见团结一致共同对敌才有利于国家安危。

  学完以后,我想到我们的学校、班级,一个大集体,都能像蔺相如和廉颇一样,同心协力,宁可让自己让自己吃亏,也不要破坏了集体的荣誉,那该多好啊!平时,同学们为了自己,而不顾班级荣誉,为了芝麻大的小事而争执不休,大打出手,非置人于死地不可。这样,既破坏了班级的荣誉,伤害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有带来了不少麻烦,又有什么用呢?应该像蔺相如那样宽容,让人三分,以大局为重,向共同目标前进。廉颇大将军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当他知道蔺丞相的用意后,很是惭愧,主动上门负荆请罪。不像我们现在的有些同学,干错了事情,事实摆在眼前,就是不认错,还是一意孤行,最终还是低头认错。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蔺相如、廉颇的优秀品质。在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要顾大局,识大体,不能光为争一口气去和别人闹意见。当自己有错时,一定要知错就改,决不能只认错不改错,不让同样的错再次出现在自己身上。这样,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也才能创建一个和谐温馨的集体。

  篇二:我喜欢历史故事

  读一本好书,能让一个人的一生受益匪浅!有人喜欢童话故事,有人喜欢文学故事······我却喜欢三国故事。

  三国距今已有几千多年之久,里面讲述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那段波澜壮阔的悲壮历史!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就是《刘皇叔三顾茅庐》了。

  刘备深信徐嫬推荐的诸葛亮是个贤才,便叫人准备了一些礼物,和两位兄弟关羽张飞一起去隆中拜访他。三兄弟来带诸葛亮的茅庐前,刘备自报家门,说要见诸葛先生。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先生,诸葛先生早上出门去了。刘备问先生去了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回来?童子都说不知道,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回去。

  三人回到新野后,刘备不能安息,便天天派人打听诸葛先生的消息。一天,刘备派出的人回报说卧龙先生回来了。刘备听了大喜,立刻叫人备马。当时,正是隆冬,天气十分寒冷,外面还下着纷纷大雪。张飞劝刘备休息一会再走,刘备说道:“你若是怕冷,可以回去,我自己前去!”张飞哪里肯回去,于是三人又冒着大雪,赶往卧龙冈。到了茅庐,见门上贴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刘备走进草堂,只见一位年轻人在烤火,口中还唱着贤士待明主的歌,诸葛均告诉刘备,诸葛亮出去玩了。刘备无奈,只好留下一封信,便告辞回去了。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大好日子去诸葛亮家,童子说诸葛先生正在草堂睡觉,刘备便吩咐关羽和张飞在外等候,自己走进去,恭恭敬敬的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过了几个时辰,诸葛亮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请诸葛亮出山。

  这篇文章中的刘备十分尊重人才,同时,也体现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我推荐大家也来看一看有关三国的故事,这样可以让你们更加了解三国!

  篇三:我喜欢历史故事

  最近我迷上了读书,尤其是历史故事,让我读了又想读。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大概说:刘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

成人高考2017年历史考试基础考点:秦朝

成人高考历史考点 成人高考历史知识点 成人高考历史重点

  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考试栏目为你提供“成人高考2017年历史考试基础考点:秦朝”,大家要在这段时间中对基础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掌握好大方向,希望此文对大家复习有所帮助!

  秦 公元前221年 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度 1、自称“始皇帝”;2、经济、军事大权集中在自己一个人手里;3、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4、推行郡县制度。

  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

  文化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军事 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抵抗匈奴。

  陈胜、吴广起义 蕲县大泽乡 建立张楚政权。评价: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楚汉战争 性质:地主贵族争夺皇权的战争。刘邦注意收揽民心,又善于用人,恢复了关中(打下了经济基础)。最后,项羽自杀。

  成人高考考试栏目为你推荐:

  2017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安排

  2017年成人高考报考主要流程

  2017年成人高考考试时间安排

  2017年成人高考复习方法整理

  2017年成人高考考试答题技巧

  2017年成人高考报名常见问题解答

  2017年成人高考考生应试注意事项

...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