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栏目,提供与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精选5篇)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

  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该书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囊括了朱自清先生对于例如“四书五经”等一系列诸子百家作品的独到见解,可谓是“国学入门书”。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常谈读书笔记(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经典常谈读书笔记

  近日读完了朱自清先生的这本《经典常谈》,该书主要是介绍讲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书的自序上也说这本书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典籍,也可以称作为“国学入门书”。既然能够称得上“国学入门书”,其分量可谓不言自喻。这本书的出现也为各个阶层的人群翻阅史籍做了一个很好的指引。

  朱先生这部书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的“四书五经”,“十三经”等著作。囊括了经,史,子,集四部的一些最广为流传,最为经典的著作。在朱先生的这本书的书目编排顺序上依次是: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第,文第。书中自序中说“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按照传统的已经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所以这样一个比较循序渐进的次序也让读者能更好地来理解该书的宗旨。朱先生也说,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史,子,集就必须先从理解字义开始,所以他选择把《说文解字》放在第一位,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纵观通篇,朱先生不但对每一本著作都做了精辟的解释,并且在对某些著作的阐述上也加有了他自己的一些认识。比如在《礼》第五中,朱先生说道:“天生万物,是个很古的信仰,但最普遍的`还是祖先的信仰,直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个信仰还是很有力的,但大部分可以说是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有一些也可以说是生活的艺术。”在《尚书》中,朱先生对几千年来关于《尚书》的真伪也做了自己的考证,确定伏生的《尚书》为最原始的真本,但即便如此,朱先生还是建议我们对这29篇要分别看,因为中间也有一些文章是战国时人托古之作。所以,这样严谨的态度也恰恰可以为一些刚接触这些著作,或者即将接触这些著作的人提供了一个更为客观、更为辩证地来了解、认识这些著作的渠道。

  朱先生的这本书虽然称作为“经典常谈”,但在我看来其实这本书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经典常谈”,更深远地来看,其实还包含着“经典导读”这更深一层次的含义。众所周知,在国际化程度不断地深入每个人生活时,我们的生活也充斥着许多新生文化,以至于年轻一代对我们华夏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面对日益增多的“泊来”文化,已经很少在有家庭再给孩子接受“传统教育”了。所以能以这样的方式来为我们的古代文化做一个诠释、代言,一定程度上也能让我们的华夏文化得以更好地流传。毕竟,我们的华夏文化还是需要下一代来传

  最近读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一书,自朱自清先生逝世已xx年,看了这本书,书中字里行间都闪现出他嚼饭哺人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人追怀不已,并为其短暂的生命而惋惜。

  篇二:经典常谈读书笔记

  经典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用文字保存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继承和发扬光大,不能脱离对自己民族经典的研究。朱自清先生认为,“经典训练应该是中等以上教育的必要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实用,而是文化。这段话显示了他对经典训练重要性的深刻看法,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编写了《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朱自清先生在13篇文章中用简单实用的文字介绍了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因此,它已广泛传播了70多年,成为普及中国...

与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相关的读书笔记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6篇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

  认真读完经典常谈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

  这几天有幸拜读了朱自清先生编写的《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收获颇丰。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是很欣喜的。先不说名人大家之作,光是随手翻阅一下目录,也能看出是一本需要虚心学习的好书了。与一般的小说、随笔不同,这本书绝不能以悠闲之态囫囵吞枣便略过了事,学术性极强的读本,需要平心静气细细品读。也正因如此,不免有人在读时觉得枯燥难啃。

  这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经典常谈”,也是单独出过一本集子的部分;第二部分是“文艺十六讲”,收集了十六篇朱自清先生相关的文学论著。前者为“汉语言”的细析,后者是“文学”的畅谈,合二为一,便是“汉语言文学”。这对作为准中文系学子的我来说,可谓是拾到宝了。

  先说第一部分。朱自清认定,“经典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训练是一般人文化教育的必要内容。但我国古代经典,浩繁艰深,为使一般人有兴趣去接近它,作者在书中用十三篇文字要言不烦地介绍了华夏民族文化遗产中的.菁华。常谈不囿于陈腐的旧学框架,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读来亲切自然,通俗易懂。字里行间可见出一种嚼饭哺人,孜孜不倦的精神。作者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希望“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而我在读时,也确实看到了不同于古文化以往的枯燥形象的解读。

  图文并茂有助于形象化地将古典文化传达给读者。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对那几本经典的印象仅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名号。高中时为了应试把“四书为哪四书”“五经指哪五经”的答案背得滚瓜烂熟,而后只有机械化地把那几部著作捆绑记忆,从未想过深究每一部到底讲了些什么。在《经典常谈》中,我第一次了解了几本古书的大致内容,也对写作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作了大致了解。枯燥乏味的知识点通过作者轻松又不乏严肃的语气变得灵动,而那只“船”,也确有把读者带入经典的魔力。再谈第二部分,即“文学”部分。后半部分是我最喜欢的话题,相对于语言学和离生活较远的古文化,我更愿意亲近离人性与艺术更近的文学。

  在第一篇文中,朱自清先生便提出了“什么是文学”的论题。“文字的作用不外达意表情,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就是文学。文学有三种性:一是懂人性,即要明白。二是逼人性,即要动人。三是美,上面两种性联合起来就是美。”

  朱先生在十六讲中也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对国学教材、学生习作等方面作了论述。其言之有理,理之精确有力,鄙人也只有观摩仰望的份,不敢亵渎,只得在心里记下他对学生们的每一句指导与教诲,希望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沉稳细致,对知识、对文学、对自身素养的提升报以严谨认真的态度,不做“穷酸的读书人”、不读不写“低级趣味”之作。

  总而言之,这本书对于还未入门的中文人来说,可谓是一个引路者的作用。关于国学经典,关于文学文化,虽未得细枝末节,但也有大体的轮廓方向。正如作者所说,读者将其当作是一艘船,从平涸的细流行到经典的海中去。相信有这本书的引荐,在日后的深入研究中,会免得走些弯路。

  篇二: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

  近日读完了朱自清先生的这本《经典常谈》,该书主要是介绍讲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书的自序上也说这本书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典籍,也可以称作为“国学入门书”。既然能够称得上“国学入...

与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相关的读书笔记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10篇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

  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经典常谈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每个人在阅读的时候,都会与作品产生共鸣。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那么,有哪些可以值得参考的经典常谈读书笔记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常谈读书笔记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经典常谈读书笔记

  近日读完了朱自清先生的这本《经典常谈》,该书主要是介绍讲解一些*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书的自序上也说这本书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典籍,也可以称作为“国学入门书”。既然能够称得上“国学入门书”,其分量可谓不言自喻。这本书的出现也为各个阶层的人群翻阅史籍做了一个很好的指引。

  朱先生这部书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的“四书五经”,“十三经”等著作。囊括了经,史,子,集四部的一些最广为流传,最为经典的著作。在朱先生的这本书的书目编排顺序上依次是: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第,文第。书中自序中说“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按照传统的已经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所以这样一个比较循序渐进的次序也让读者能更好地来理解该书的宗旨。朱先生也说,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史,子,集就必须先从理解字义开始,所以他选择把《说文解字》放在第一位,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纵观通篇,朱先生不但对每一本著作都做了精辟的解释,并且在对某些著作的阐述上也加有了他自己的一些认识。比如在《礼》第五中,朱先生说道:“天生万物,是个很古的信仰,但最普遍的还是祖先的信仰,直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个信仰还是很有力的,但大部分可以说是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有一些也可以说是生活的艺术。”在《尚书》中,朱先生对几千年来关于《尚书》的真伪也做了自己的考证,确定伏生的《尚书》为最原始的真本,但即便如此,朱先生还是建议我们对这29篇要分别看,因为中间也有一些文章是战国时人托古之作。所以,这样严谨的态度也恰恰可以为一些刚接触这些著作,或者即将接触这些著作的人提供了一个更为客观、更为辩证地来了解、认识这些著作的渠道。

  朱先生的这本书虽然称作为“经典常谈”,但在我看来其实这本书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经典常谈”,更深远地来看,其实还包含着“经典导读”这更深一层次的含义。众所周知,在国际化程度不断地深入每个人生活时,我们的生活也充斥着许多新生文化,以至于年轻一代对我们华夏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面对日益增多的“泊来”文化,已经很少在有家庭再给孩子接受“传统教育”了。所以能以这样的方式来为我们的古代文化做一个诠释、代言,一定程度上也能让我们的华夏文化得以更好地流传。毕竟,我们的华夏文化还是需要下一代来传

  最近读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一书,自朱自清先生逝世已62年,看了这本书,书中字里行间都闪现出他嚼饭哺人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人追怀不已,并为其短暂的生命而惋惜。

  篇二:经典常谈读书笔记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1946年由文光书店刊行,1980年三联书店重刊。作者用十三篇文字要言不烦地介绍了华夏民族文化,数千年文化典籍的精粹,经这本小书提纲挈领,娓娓道来,令人如闻朱先生謦颏,不觉仰首伸眉,困倦顿消。本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一本入门书。一部小书,历经数年而成,可见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作者在书的序言中阐述了何谓经典,经典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由文字记载下来的东西。然后说明经典都包括哪些书...

与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相关的读书笔记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

  当我们阅读完一本书籍,写下脑海中的简短感悟叫做读后感。阅读了《经典常谈》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一篇优秀的《经典常谈》读书笔记是怎么样写的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

  朱自清先生出了这样一本书,这本书不是对中国经典著作的概论,也不是导读,按照朱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书非常薄,如果比作船,也像是一叶接引船,引导到更大的船只,驶向远方。

  书一共分为十三篇,前面九篇分别论述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后面的四篇分别从类别展开,诸子百家、辞赋、诗和文。真是难得的对经典的入门介绍,相比起一般的导读,朱先生的对考据的史实更加重视,其中又不去过多的添加上自己的感慨,实属难得。

  所谓经典的入门,就是要从客观的角度介绍这本经典的行程,前因后果,中间所经历的一些变迁等等,如果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他进行现代化的阐述,那不叫导读,叫跟着我读。市面上多的是这样的读后感书籍,凭着自己的人生感悟,让字里行间按上个人的理想抱负,甚至加上哲学思考,乍一看很有学识和见解,其实抛开所依附的经典本身,也可以独立成书。这种作风和诸子百家为推行自己的学说强行拉古人来站台是一个道理。

  客观,是本书所呈现的一大主体。比如现在大力推崇的《论语》,在书中仅仅是《四书》一篇的几个段落而已,从时间来看,《论语》没有前面的《周易》、《尚书》等来的久远,从现在包容兼并的角度来看,孔子一家之言也没有强行推崇的必要,因此,在经典介绍中,朱先生秉承着尽量和其他著作平起平坐的态度对他进行了客观介绍。对于《论语》,朱先生的评价也是相当客观: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对于经典的入门书籍,最忌讳的就是加入自己的感情判断,如果在整本书中《论语》或者《周易》被扩大篇幅,不停地赘述他们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那势必会对读者产生一定的误导,既然入门,就让给出事实,让读者自己去推开经典的大门,让他们去取舍其中的奥秘。儒家未必周全,八卦也未必无用,做到能够让书籍回归书籍本来的位置,才是朱先生本书最大的用意所在。

  除开对于经典书籍的介绍,书中的后面几篇对诗、辞和文的历史演变也做了一次梳理,在详细得学习“举头望明月”之前实在是非常有必要,不然就只记得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曲,连来龙去脉都搞不清楚,就有点吃瓜吞核的糊涂了。

  篇二:《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

  近日读完了朱自清先生的这本《经典常谈》,该书主要是介绍讲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书的自序上也说这本书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典籍,也可以称作为“国学入门书”。既然能够称得上“国学入门书”,其分量可谓不言自喻。这本书的出现也为各个阶层的人群翻阅史籍做了一个很好的指引。

  朱先生这部书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的“四书五经”,“十三经”等著作。囊括了经,史,子,集四部的一些最广为流传,最为经典的著作。在朱先...

与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相关的读书笔记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1000字模板11篇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

  出国留学网专题“经典常谈读书笔记”推荐内容。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篇1)

  这本小书,虽只是佩弦先生一家之言,不能说没有纰漏、亦不能尽信,但作为一本国学导读,还是相当经典的。细细品味这十三篇文章,愈发感到羞愧。作为一个中国人,对国学的了解竟然只在皮毛!

  看到朱自清先生的名字,第一印象就是背影和背影,平实的言语,真挚的情感。如朱自清先生前言所说,要做一个好向导,作为后辈游览了景之后方能说此向导是否名副其实。毋庸置疑,朱自清先生这样的向导的令人无比信服。散文大家朱自清闲话说文解字、周易直至诗、古文,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评释引申,读来畅快。

  平平说出,曲曲说出,只像对朋友说家常话,并不在字面上用工夫,而自然达意,委婉尽情。评价经典虽然都点到为止,但都切中要害,还一点也不掉书袋,实在难得。行文明白晓畅,观点融合各家,还是比较公允,讲评相得益彰,非常耐读,也解决了不少过去囫囵吞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

  内容不乏考究却又深入浅出,散文风格不自觉间能引人入胜,虽说之前对诗四书五经战国策楚辞史记汉书汉赋乐府诗明清八股也有极为浅显固执的印象,但通读此书,才对所谈国学经典的背景、发展和内容以及各自间的演化有几分了然感觉,特别是柳宗元的《封建论》豁然开朗将之前谈及的鬼治主义、德治主义、礼治主义、法治主义彻底串联,楚辞汉赋乐府诗唐诗宋诗的演化将诗联接起来,文又将经史子合并讨论,诸多经典就在这社会变革间真伪相存详略相间。

  不仅仅是国学经典的通识科普,更是朱自清先生的个人阅读书评啊。这让我这囫囵吞枣式读书,藉读书回避现实中不能承受之伤的人情何以堪。这才是真正的读书。旧书新翻,依旧经典;常谈匪易,足荫后学。对非文学专业的人而言,此书不啻于一部简明文学史;对文学专业的人来说,此书叙述之扼要,观点之通融,编排之平易,立意之敦实,愈久弥稀,足可借鉴。现在不缺高头大册,就缺这样的大家小作,既通俗,又学术,看似雕虫,实为雕龙,倘非高手,诚不能为。

  这是一本国学的入门绍介。以极短的篇幅梳理了浩瀚的经史子集及百家杂说,提要钩玄,高屋建瓴,尤对百代以来文脉衍变的解析更是独到而精确。近代大师大家通读原典,引证考释俱是信手拈来,如今学人对于阅读原典恐怕都只是一鳞半爪罢了。读完这本书,一方面见识到了朱先生深厚的国学功底和可爱朴实的文笔,另一方面激发了我读《诗经》《楚辞》和《史记》的热情。不过,于我来说,《诗经》简单些,但是难以把握意味实质,只得表面和音律的情趣;《楚辞》有些晦涩拗口,但着实有先民自然可爱之情志;《史记》尚未有时间看。以我浅薄的知识,难以得之皮毛,实在是可惜的事情。

  小时候读朱自清的散文,被打动的是情,后来会了一点文体审美,觉得他的文写的也是极好,再后来知道了他还会教书,会写论著,当然旧学功底和外文本领也是不弱,好生敬佩。到现在,原来民国那些小说散文诗歌都是一绝的大师们个个也是教书论述著文的好手。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篇2)

  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朱自清

  学生年代已然过去廿余年,再读朱自清先生《经典常谈》是在从事中学语文教育二十二年后的今天。不知不觉,忙到飞起的这个暑假,已悄然过了大半,也只有在静夜才得以独自沉浸于朱先生凝练简洁的文字中,感受先生80年前在浩繁艰晦的中国古代典籍中皓首穷经,青灯文字的...

与经典常谈读书笔记范文相关的读书笔记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