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 篇1
关于救赎
对于《肖申克的救赎》早闻其名,但真正与之见面是在去年的电影频道有关栏目中。该片在1995年的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以微弱票数负于《阿甘正传》,让当时的影评人和观众达为不平。看完电影意犹未尽,及至发现电影是**于同名**,赶紧将它带回家里细细品味。
让人意外的是作者是著名的惊悚**之王、美国通俗**大师斯蒂芬·金,而这本中篇**集、尤其是《肖申克的救赎》完全没有惊悚的味道,却是这位著名**家既畅销又被书评人一致认可的作品。
**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保守稳重的银行家安迪·杜弗尼因**罪被判入狱(实际上是被冤枉的),两个无期徒刑决定了他没有希望的一生。他没有屈服,凭借自己的智慧,在残暴的狱卒手下为犯人们赢得了啤酒、图书馆以及与尊严和自由更为接近的牢笼生活;用一把小石槌在美女海报后面凿了二十年墙,爬过500米的粪池水道,在电闪雷鸣滂沱大雨中迎来了久违的自由。
安迪有一颗很多人都缺少的善意的心。只有内心真正温柔的人才能做一些让人感到温暖的事情。**中的人物雷德说他一直记得他和同事们在那个阳光宜人的午后,在屋顶上喝着安迪为他们从狱卒那里智取来的啤酒,安迪自己则蹲在阴凉处悠闲地晃着膝上的双手,脸上挂着温柔的笑意。
在肖申克,声称经历过这一幕的人数从9人增加到200人。
这部电影在故事的背景下可能并不完美。最值得怀疑的一点是:哪个监狱允许犯人在同一个牢房的同一个地方挂一张半高的大海报,而这张海报已经20多年没变了?安迪很聪明,人们认为他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事实上,他只是斯蒂芬金创造的一个角色。
类似于这样的疑点还有很多,但它是这样成功地阐述了获取自由的过程是多么艰难,人的智力和本能的力量是多么强大,你又**会去在乎**中可能存在的些许不足呢?
最后,我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说这是斯蒂芬金的经典作品。它已经走出了寻常的范畴,给人们带来了绝望之后的希望。或者说,它救赎了我们。救世主有两种:一种是决心拯救世界的救世主,另一种是尽力拯救一个人的救世主。
安迪是后者,他用自己的坚韧、能力和人格魅力,慢慢改变肖申克。到他离开的时候肖申克已经完全不同。在那雨夜之后,他完成了自己和肖申克的救赎。
事实上,这不是一夜,而是19年。黑暗似乎没有改变,但它实不同的。一开始就决心拯救全人类的,差不多都疯了,尼采是著名的例子,安迪的胜利更得益于他外表永远的平静、从容和永不放弃的信念。
肖申克是一个监狱。但那里不失是一个小社会,等级分明,各司其职,有着明确的规章制度,在其下也有着很具影响的潜规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终其一生也不会遭遇牢狱之灾,但遗憾的是,许多人却心甘情愿地留在自己建造的监狱里,走到**,枷锁就背到**,身体虽然自由,心灵却从未放飞。
书中通过雷德的口说道,“我很佩服他(指安迪),尽管他碰到不少麻烦,还是继续过他的日子,但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却办不到,他们不愿意或没有能力这么做,其中许多人根本没有被关在牢里,却还是不懂得过日子”。拯救听起来很沉重,但这是我们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作为一个老师怎样救赎(如果可以的话)?首先,要在琐碎重复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突破口,为自己定下一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些小目标。在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像安迪一样,继续努力,永不放弃。
在你向着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