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芒种的来历栏目,提供与芒种的来历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芒种的来历和风俗介绍

芒种的风俗介绍 芒种的来历风俗介绍

  芒种的由来不仅有趣,还通过这一节气衍生出了许多的习俗哦。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芒种的来历和风俗介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芒种的由来

  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芒种习俗

  “芒种”一词最早出自《周礼》中的“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其中“芒”指的是在阳光照耀下如波浪般摇摆的麦芒,表明此时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而“种”则代表稻谷,这时候是种稻谷的最后时机,倘若错过便再不能种植了。随着芒种的到来,初夏时节正式作别,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仲夏时节特有的黄梅时节。与其他节气类似,“芒种”也有着特有的物候。随着气候日渐炎热,深秋产下的螳螂卵鞘逐渐孵化,伯劳开始鸣唱,而聒噪数月的反舌鸟则变得静默无声。古人自然也有许多顺应节气的习俗。

  芒种节气习俗——煮梅

  芒种习俗里名气最大的便要属至今尚存的“青梅煮酒”。在江南地区和日本,每逢初夏时节,梅子次第成熟,但酸涩滋味却令人难以入口。于是妇孺孩童先采摘青梅进行清洗,再加水烹煮至酸味尽除。煮熟的青梅或是入缸加糖腌渍,或是投入黄酒中煮制。比如在《三国演义》之中,刘备与曹操“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芒种节气习俗——安苗

  当然,芒种作为农业节气,自然也与其他节气一样,有着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习俗。从唐朝开始,百姓们逐渐自发组织起名为“安苗仪式”的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稻谷丰收,这一习俗到清朝道光年间时达到鼎盛。在芒种当天,村中各家族长推举数名德高望重的长辈负责吉时选定,然后每家居民都用新收割的小麦磨粉和面,然后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的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装在竹箩中作为供品,集中在村社前举行仪式,然后相互交换面饼食用。随着现代宗族观念日益淡薄,这一习俗也基本消亡。

  芒种节气习俗——送花神

与芒种的来历相关的实用资料

二十四节气芒种的来历简单介绍

芒种的来历简单介绍 二十四节气芒种的来历

  芒种节气的到来,你知道芒种节气都有哪些习俗或者芒种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芒种的来历简单介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二十四节气芒种的来历简单介绍

  芒种的由来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节气是在6月6日(农历五月初五)。芒种时太阳到达黄经75°。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芒种这天做什么?

  1、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2、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提及。

  3、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4、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5、嫁树

  芒种是农忙季节,在山西荣河开始收获大、小麦,当地人称之为“农忙”。有谚语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因此在此节气,妇女也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而在河北盐山则是在“忙中”这天有“嫁树”的习俗。就是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芒种的传说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在太行深山里挂云山脚下,有个十几户的村庄,西北角有两间茅草房,住着一家,母子二人过日子,儿子叫芒种,二十岁了还没有娶妻,母亲老得头发都白了。母亲纺车摇不动了,刷锅洗碗抱柴禾也不能干了,芒种一个人里里外外,又种田又做饭,又上山砍柴。有一次他母亲想吃鲜鱼,正是十冬腊月天气,芒种就将冰凌砸开,然后打捞鲜鱼让母亲吃。离芒种家不远的山神庙下住着聪明伶俐俊俏的荞麦姑娘,她的老家原在百里外后山,爹娘早年去世,由于她相貌十分出众,心灵手巧,几家财主都企图抢霸她为妻。荞麦姑娘寄住在姑母家里躲避灾难。她经常到池塘边洗衣担水,被芒种这种孝顺母亲的行为所感动,她就经常借故和芒种接触,随着时间的推移,竞和芒种产生了爱情,姑母看出了苗头,成全了这门亲事。婚后两口子恩恩爱爱,互尊互敬,男耕女织,二人孝敬母亲,生活虽然艰苦些,日子过得也挺美满。母亲也为有这如意的媳妇...

与芒种的来历相关的实用资料

二十四节气芒种的来历介绍

芒种的来历介绍 二十四节气芒种的来历

  我们每一年都会过芒种节气,那你知道为什么有芒种节气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芒种的来历介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二十四节气芒种的来历介绍

  节气起源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对于古代农作物的生长有很重大的指导作用。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南方地区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到了芒种时节,华南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二十四节气芒种的特点

  1、麦粒接近饱满

  时节“芒种”的意思就是麦粒上长出了尖尖的芒刺,表示麦粒接近饱满,有待成熟,预示丰收。农业专家提示说,芒种时节是农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各地群众要抓紧时间进行抢收抢播和田间管理,勤施肥,确保粮食生产好收成。

  2、农事繁忙的节气

  芒种节气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

  3、气温攀升,进入梅雨时期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很接地气的含义吧,可这个节气,从气象的角度来看,太不安分了:雨量充沛,气温显着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我们长江中下游呢?即将进入让人头疼的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真的是比较煎熬的几天。

  芒种节气习俗

  贵州侗族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

...

与芒种的来历相关的实用资料

关于芒种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芒种的来历 芒种的风俗简介

  芒种就快到了,来看看芒种的来历和风俗,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芒种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芒种的来历和风俗简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关于芒种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芒种的来历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时太阳到达黄经75°。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我国古代将芒种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芒种的风俗

  嫁树

  芒种是农忙季节,在山西荣河开始收获大、小麦,当地人称之为“农忙”。有谚语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因此在此节气,妇女也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而在河北盐山则是在“忙中”这天有“嫁树”的习俗。就是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送花神

  芒种时节送花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习俗。人们认为,芒种已过,百花开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是日,人们要设案供物,焚香祭祀,来为花神饯行。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道:“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按照古老的说法,芒种过后,各种盛开的鲜花开始凋落,花神退位,人们便会隆重地为她践行,以表示感激之情,期盼来年再次相会,这就是送花神。如今,送花神这一习俗已经不存在,而名著《红楼梦》里却有关于为花神饯行场面的精彩描写:“至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钱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绞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

与芒种的来历相关的实用资料

关于芒种的来历和风俗最全介绍

芒种的来历和风俗介绍 关于芒种的来历和风俗最全

  在6月5日左右就到了芒种节气,你知道芒种节气的由来和它的风俗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芒种的来历和风俗最全介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芒种的由来

  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芒种习俗

  “芒种”一词最早出自《周礼》中的“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其中“芒”指的是在阳光照耀下如波浪般摇摆的麦芒,表明此时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而“种”则代表稻谷,这时候是种稻谷的最后时机,倘若错过便再不能种植了。随着芒种的到来,初夏时节正式作别,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仲夏时节特有的黄梅时节。与其他节气类似,“芒种”也有着特有的物候。随着气候日渐炎热,深秋产下的螳螂卵鞘逐渐孵化,伯劳开始鸣唱,而聒噪数月的反舌鸟则变得静默无声。古人自然也有许多顺应节气的习俗。

  芒种节气习俗——煮梅

  芒种习俗里名气最大的便要属至今尚存的“青梅煮酒”。在江南地区和日本,每逢初夏时节,梅子次第成熟,但酸涩滋味却令人难以入口。于是妇孺孩童先采摘青梅进行清洗,再加水烹煮至酸味尽除。煮熟的青梅或是入缸加糖腌渍,或是投入黄酒中煮制。比如在《三国演义》之中,刘备与曹操“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芒种节气习俗——安苗

  当然,芒种作为农业节气,自然也与其他节气一样,有着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习俗。从唐朝开始,百姓们逐渐自发组织起名为“安苗仪式”的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稻谷丰收,这一习俗到清朝道光年间时达到鼎盛。在芒种当天,村中各家族长推举数名德高望重的长辈负责吉时选定,然后每家居民都用新收割的小麦磨粉和面,然后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的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装在竹箩中作为供品,集中在村社前举行仪式,然后相互交换面饼食用。随着现代宗族观念日益淡薄,这一习俗也基本消亡。

  芒种节气习俗—...

与芒种的来历相关的实用资料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