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语文中考知识点栏目,提供与语文中考知识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初中语文中考必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 语文中考必备知识点总结

  初中作为最重要的学习时间段,语文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语文中考必备知识点总结有哪些呢。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中考必备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语文中考必备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储备】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扬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肖像)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三、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四、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十五、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六、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七、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例证法)、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喻证法)

  【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 (议论文、记叙文)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1、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四、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五、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B、“××”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六、议论文论证方法作用分析 答题方式: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七、小说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

与语文中考知识点相关的中考语文

2013高考语文:高考语文中的常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 2013高考
   2013年高考在即,高考语文备考中的几个关键时间点整理如下,希望考生认真阅读,取得理想高考成绩!

  第一,时间安排。高考备考中几个关键时间点的把握与安排,同学们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能够做到从整体上掌握。

  高一高二是细致全面备考积累丰富细节的阶段;2012年6、7月份是明确高三要求,布置暑假任务的阶段;8月是完成暑假任务的阶段。从9月份开学到2013年期末统测,同学们要跟着老师进入全面复习的阶段;2013年寒假,是明确自己薄弱环节,反思内省的阶段。到了明年2月份至4月份,做到突出难点;4月份至5月份,注意突出重点;从5月份开始至高考之前,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需要全面查漏补缺,进入临考状态。

  第二,学生对细节的理解与积累。一件事做的好或者不好不是概念问题,是细节问题。要想把一件事,做好,做的更好,甚至做到极致,很多时候不是靠一个想法,一个理解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而是看对这件事积累了多少细节。所以对于高考来说,细节的理解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举一个例子:《红楼梦》中宝黛相遇的场景。

  “贾宝玉一见林黛玉,可那样了!”这是一般人的语文课。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寸,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是曹雪芹式的语文课。这段话曹雪芹没有写林黛玉的衣着服饰,更多的是从精神的层面上去描述的。

  高考复习备考中,也包括高一高二,很多时候在读书思考,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很容易把第二种描述,理解为第一种描述。这两种描述是远远不能对等的,如果把后者理解为前者,一定不能获得理想的分数。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多少学习的细节,是决定你分数的事。这是非常要引起重视的。

  突破记与练的局限,关注思维的清晰与严整

  平时我们备考时很注重“记”与“练”,在这两方面着力最多。但是,仅仅简单的“记”和“练”都不能让成绩突破提高。所以在复习中更应该注意的是思维的清晰与严整。

  2013年高考作文备考建议

  针对2013年高考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命题的基本规律,给大家提出五点建议,希望大家能在关注这五个方面之后,充分备考,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潜质,这是科学备考很重要的方面。

  建议一:往我们的文化里看一看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些文化的体验在作文中,特别是中国文化的体验,有助于我们完成一个高级写作。

  建议二:我们的视野不妨再大一大

  很多时候,文章的选题和视野能够决定文章的高度,凸显独到之处。

  建议三:往生活的深处去品一品

  2013年的高考作文很希望考生能够写出带着真实的生活体验的作文,不希望大家在古人堆里说话,不希望大家说别人的话、现成的话,希望大家能够自己谈好自己的生活。

  建议四:将我们惯常的角度换一换

  换一下自己平时写作的角度。比如,通常我们用一个“人”来讲一件事,能不能用一颗“树”来讲这件事呢?

  建议五:将晦涩抑郁的文风改一改

  任何人都不太喜欢你的晦涩,这会让别人难以理解。别人也不喜欢你的抑郁,大家都喜欢能带来快乐的东西。晦涩抑郁的文风在考场上会影响你的得分。应该让文风尽量的明丽、闪耀、蓬勃...

与语文中考知识点相关的高考语文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1语文

中考知识点 语文知识点 2021中考语文知识点

  2021中考语文知识点同学们总结过吗,没有的话,快来小编这里瞧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知识点归纳2021语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1语文

  1.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4.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周礼》

  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6.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7.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8.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9.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0.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3.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14.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15.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16.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史”,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8.“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9.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0.《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

  21.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2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23.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24.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25.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26.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

  27.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28.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拓展阅读:小升初语文知识点归纳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归纳一

  【复习要点】

  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

中考语文知识点:异读字

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知识点 中考语文考点

  小编在这里为考生们整理了“中考语文知识点:异读字”,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的及时更新哦。

  中考语文知识点:异读字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二:异读字

  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文言文异读字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

  破音异读,又叫“读破”。它是采用改变汉字通常读音的方法来表示该字词性和意义的改变。如:天雨墙坏。(《智子疑邻》)句中没有谓语动词,因此“雨”转化为动词。所以,在习惯上把它读作yù,以表示和作名词的“雨”(yǔ)的区别。

  所谓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里的“说”是“悦”的通假字,因此,就应该读成它的本字“悦”(yuè),而不能再读shuō音了。

  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民族称呼、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此句中“可汗”是对我国古代北方部族首领的称呼,应读为“kèhán”,而不能读为“kěhàn”。

  信 本义是表示“诚实”“信任”“的确”“任意”“使者”等意,读xìn。例: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有时假借为“伸展”“伸张”之意,即与“伸”同义,读为shēn。例: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食、其 在用于人名时,“食”读yì,“其”读jī。例:

  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史记·淮阴侯列传》)

  房 古同“旁”,读páng,用于“阿房宫”。例: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王 作名词,表示“帝王”“诸侯王”等意时,读wáng。例: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当其用作动词,表示“成就王业”等意时,读wàng。例:

  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度 作名词,表示“计量长短的标准”“限度”“法制”“气度”“度过”等意时,读dù。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在作动词,并表示“计量”“揣测考虑”等意思时,读duó。例: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臭 作形容词,表示与“香”相对的意思时,读chòu。例:

  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昌言·理乱》)

  作名词,表示“气味”时,读xiù。例: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乘 作动词,在表示“驾”“坐”“趁”等意时,读chéng。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赠汪伦》)

  在表示“车辆”或作“四”的代称时,读shèng。例: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读 表示“诵读”等意时,读dú。例:好读书,不求...

中考语文易错知识点

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易错知识点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出国留学网中考网为大家提供中考语文易错知识点,更多中考复习资料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中考语文易错知识点

  1、文言文:知识点与课外材料结合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向课外知识的延伸或与课外文言文链接材料的勾联能力,作答时,易出现只注重课本知识点而不理会链接材料具体内容的情况,形成理解层面上的“两张皮”现象而失分。

  策略:文言文课内知识点要与课外的链接材料“二合一”,既要顾及课内,还要结合课外的链接材料,在整合课内与课外知识点的基础上贴近文本进行答题。注意概括句与具体支撑句之间的关系。

  2、现代文阅读:从整体上把握文脉现代文阅读考题失分原因较多,因不善于从整体把握文脉,而找不到相应答题区域或出现答题区域顾此失彼的情况较为普遍。答题时贴近文本不够,任意作答而失分的现象比较严重。

  策略:现代文阅读强调整体阅读意识,通过题目、过渡句、关键词、议论句、首句、尾句、主旨句等来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在读懂文本的前提下答题,不要拿到试题就慌着读题,然后再从文本中去找答案。学会根据关键词句、分值来判断答题要点。

  3、作文:谨记“七口诀”作文问题意识不强,在结构上较为死板的“拼盘”样式,及缺乏真情实感的表述,这些也都是易失分的重灾区。

  策略:高分作文七口诀:题好一半文,高分给中心,文体见分明,选材应典型,结构需照应,字是通行证,量足方可行。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2016年中考复习资料汇总
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

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出国留学中考网为大家提供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

  一、记叙文知识点

  ★时间地点和人物,主要人物中心定;(中心:中心思想)

  ★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要素要分清;

  ★记叙顺序有四种,顺插倒补看事情;(顺插倒补:顺叙、插叙、倒叙、补叙)

  ★第一人称以我写,局外人写三人称;

  ★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议抒描和说明;(叙议抒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人物描写有四种,肖像动作和言心;(言心:语言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

  ★环境描写记分明,社会自然要分清;

  ★记叙文体多线索,时空物人和感情;(时空物人:时间、空间、事物和人物)

  ★抑扬对比和陪衬,象征手法加拟人。(抑扬: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手法:写作手法)

  二、说明文知识点

  ★给人知识说明文,介绍事物阐事理;

  ★基本要求抓特征,多用方法来表意;(特征:事物的特征;方法:说明方法)

  ★图表数字和举例,诠释分类下定义;(画图表、列数字、举例子、作诠释、分类别)

  ★还有比较和比方,阅读写作要注意;(作比较、打比方)

  ★说明顺序只三种,时间空间和逻辑;

  ★说明语言要准确,简洁平实求浅易;

  ★总分并列和递进,说明结构细分析。(总分:包括总分关系、总分总关系和分总关系)

  三、议论文知识点

  ★表明观点和主张,以理服人议论文;

  ★观点态度要鲜明,论据一定要充分;

  ★例证引证和喻证,对比论证要分明;(四种论证方法)

  ★提出问题是引证,分析问题即本论;

  ★解决问题是结论,议论结构须分清;

  ★议论语言要准确,更是要求严密性。

  推荐阅读:

  中考语文阅读题及答案:天职

  中考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祈求

中考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梳理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整理

  很多同学在复习初中语文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在复习时整体效率不高。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梳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部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

2013高考语文知识点:《陈情表》知识点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所忧愁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

  二、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5、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6、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7、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8、臣少多疾病。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9、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所忧愁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

  二、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5、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6、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7、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8、臣少多疾病。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9、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二)虚词“之”用作助词。

  (1)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的,定中之间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的,定中之间

  (2)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可不翻译

  (三)文中重点掌握实词

  1、当

  (1)当侍东宫。任,充当,动词。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定,副词。

  2、命

  (1)辞不赴命。任命,名词。

  (2)人命危浅。生命、性命,名词。

  (3)更相为命。生活、生存,名词。

  3、终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

  (2)无以终余年。结束,度完,动词。

  (3)愿乞终养。终了,动词。

  (四)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4、迁,改官。

  5、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6、徙,改...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