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阅读作者的作品我们就能从中收获古人的智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您是否明白优秀的作品读后感该怎样写吗?下面是栏目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读后感",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
语文读后感 篇1
在第一部分“于永正论语文教学”中,有一篇文章叫《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给我很大的启发。教语文,到底简单不简单呢?这个话题,可以说刺痛了大部分语文老师的神经。遥想求学时代的我,对语文绝对——反感,甚至有些抵触的心理。呵呵,自然,语文成绩好像也没怎么好过。即使后来阴差阳错地教起了语文,也没提起多大的兴致来,抱怨倒是一大堆。归根结底,还是觉得教语文太难,太繁琐了。
然而,近一年来,随着自身阅读量的增加,认识越来越深刻,思想也似乎跟着更澄澈了一些。原先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多么愚蠢。要不怎么有人说:“人若笨,先读书。”一句看似开玩笑的话,却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
如果认为教语文很难,现在来看,其实是没“上道”,也就是说没有找到教语文的规律和方法,就像没头的苍蝇——乱飞。其中的“规律”,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两个方面来:
先说说教学的主要内容——教材。按照课程标准来说,无非就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习内容既螺旋上升,又交叉进行,较为完整地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说得再简单一点儿,其实就是“写字、阅读、习作”,至于其它方面,都可以在这三个点的学习中,穿插进行。如果说有差别,也就是在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侧重点不一样而已。如果可以说得再简单一点儿,教语文就是“多读书,少做题”。
这是语文学习的本质和规律,任教材教法怎么变,没有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
再说说教学的对象——学生。关于学生的话题——很多,很热,也很杂,以至于听起来有些混淆,甚至很难辨别谁是谁非。看看于永正老师是怎么做的呢?在其总结的“五重”教学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重情趣”,可见,这一点儿在于永正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于永正老师还把它总结为一句话:“少些理性,多些情趣”,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之一。
回想现实中的课堂,我们大多数时候的所言所行,不是正好相反吗?
重情趣,无论从儿童的情感需要,还是认知成长需要,都是符合其发展规律的。就像于永正老师所总结的那样——情是互逆的,趣也是互逆的。老师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如果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抓不住孩子成长的规律和特点,怎么能教好书,育好人呢?
于永正老师从备课、上课及课外活动,给广大老师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抓好“重情趣”也就相当于抓住了学生的心,后面的“四重”教学,可以说水到渠成。
语文读后感 篇2
说到“成长”,最近隐隐约约是够感受到的。只不过,这种感觉中还隐藏着一丝丝顾虑,不知道自己走的路对不对,坚持的到底有没有价值,就像“摸着石头过河——没底儿”。
但是,这本书,在无形中似乎又给了我力量,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比如写字,我在坚持写,也带着学生坚持写;看到了自己越写越好,也看到了学生越写越好;体会到了自己对书写越来越自信,也感受到了学生对书写越来越自信。作文还有阅读,我一直坚持读,也在想方设法坚持带着学生读。我想,只要给学生,哪怕带来一点点儿触动,也是值得的。说不定,哪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