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扎实做好迎接党的十九大。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村官心得:“三心”促改革,迎接党的十九大》,欢迎阅读参考。
村官心得:“三心”促改革,迎接党的十九大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文化,一个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却游离在生活之外的存在。对于老百姓而言,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但又需要深思的东西。它既是教科书上“鲁迅式知识分子的文章”,也是风雅颂、赋比兴的优雅和高深;既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厚重历史,也是投江的屈原、精忠报国的岳飞带来的震撼;既是遗留千年被保护的古长城,也是喜闻乐见的臊子面和逢年过节的陕北大秧歌;既是汉服、汉婚的重温与回归,也是春节到来的团聚与狂欢。文化,是渗透在血液中的归属,也是人民的精神乐园。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归属感,全面迎接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
握紧文化改革的“核心”方向盘,明确文化前行的方向。文化姿态千千万万,但有一点很明确,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化必须是符合我国历史实际和具体国情的客观存在,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文化。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深厚的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砥砺前行。只有明确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性问题,才能把握好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与重点,真正做到文化改革不偏不倚,着重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全面加强文化产业的生产力,保持文化健康、有序发展,持续激发文化改革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夯实民众的文化获得感。
画好顺应“民心”的鸿篇巨制,切实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进得来、出得去,是对文化事业的一大考验。民之所向,改革之所归。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查民情、顺民意、合实际,确保文化产品足够“硬”,出得去也存活得下来,而不是见光死。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交流最频繁的莫过于文化的借鉴、吸收与传承。能够经受住时间检验的,都是历久弥新的精华。从春秋战国的孔孟学说,到后来的唐诗宋词等等,都在世界范围有一定影响力并被长久地保留下来,被人们不断传颂。虽历经千年风雨的洗刷,却依旧熠熠生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篇镌刻精细的鸿篇巨制,让人应接不暇、拍手称赞,这种自信与自豪,是一种源于内心的认可。能流芳千古的,多是百姓所接受的。
坚决保持“恒心”助改革,夯实民众文化获得感。改革非朝夕就可完成,更不是一蹴而就,尤其文化改革,需要我们精准发力、细水长流,发扬蜜蜂采蜜精神,做细、做精文化产品和产业;需要我们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瞄准目标,有的放矢,在全面审视文化产业和产品的档口以磨刀霍霍向糟粕的勇气,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文化改革,需要端正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切勿操之过急,用力不当。用改革之举筑牢民众文化获得感之根基,需要气魄,更需要长久坚持下去的毅力和恒心。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