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邓稼先的名言栏目,提供与邓稼先的名言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邓稼先》教案

北师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 邓稼先教案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提供的北师版初一语文下册《邓稼先》教案,欢迎阅读与参考。

  《邓稼先》教案(一)

  教学要求: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

与邓稼先的名言相关的实用资料

邓稼先阅读答案

邓稼先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整理的邓稼先阅读答案,欢迎参考。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②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③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④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1、①段中的“那”改为“这”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段如果改为“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哪句效果好?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段中“今天”与“一个世纪以后”似有重复,如果去掉“一个世纪以后”,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表现邓稼先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简析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析文段在语言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热点考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①作为中国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杨利伟看到了浩瀚宇宙中关丽的地球,与此同时,许许多多中国人都在问:看到万里长城了吗?

  ②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太空中能够用肉眼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工建筑”的说法就广为流传。这个唯一。已经成为中国人引以为荣的骄傲和自豪。但是,杨利伟却非常明确而肯定地答复:“没有看到。”

  ③杨利伟的回答,让许多人在兴奋中感到一丝遗憾与失望,因为,据说外国宇航员都看到了,为什么咱们中国宇航员却看不到呢?

  ④杨利伟说的是实话,因为,长城的平均宽度不到10米,据计算,如果在月球上看长城,就相当于在2688米之遥看一根头发丝,如果不借助于现代化的观测仪器,肉眼是很难分辨的。

  ⑤杨利伟发现了真理,同时也发现了谬误。但是,实话要实说,却需要勇气。因此,有些被传闻认定的神圣的东西,虽是谬误的,但是人们心目中却是神圣而不可亵渎的。……其实早就有一些亲历太空的宇航员已在实事求是地纠正,说在太空用肉眼其实是看不到长城的。但是,有些媒体却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未予报道和纠正。

  ⑥杨利伟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具有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勇气;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另一种勇气——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勇气。尽管谬传已经成为国人引以为荣的自豪,成为一种神圣的民族辉煌,成为一种史诗般的英雄情结,但它毕竟是谬传,谬传的东西,早晚是要被真实的现实取而代之的。因此,实话实说需要勇气,我们也应该有这个勇气。

  ⑦长城是伟大而辉煌的,尽管你在大空中看不到它。但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伟大,却早己在太空中“雁过留声”...

与邓稼先的名言相关的实用资料

我梦见了邓稼先

梦见 邓稼先 小学二年级
作文标题: 我梦见了邓稼先
关键词: 梦见 邓稼先 小学二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二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600字)是关于小学二年级的作文(600字),题目为:《我梦见了邓稼先》,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我,我这是在哪里?”我站在一个漆黑的世界里。“踏....踏...”有人来了,那脚步声很清脆。

这时,一个人站在了我的面前。“是邓先生,邓稼先先生!”我终于见到你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看上去是那么年青,身穿一件黑色的西服,打了个蓝白相间的领带,与这漆黑的世界相照映着。他微笑着,他的微笑像阳光一样温暖,像花朵一样灿烂。

“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可以么?”此时,我的心情十分激动,生怕被拒绝。“小朋友,你有什么问题呀?今天,我就陪你啦!”那声音很平静,却有无比的感染力。“是什么让您这么热爱您的事业的?”这个问题仿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这个么,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我不希望让自己的国家就这样下去,所以,我开始了我的事业。”

此时,漆黑的世界有了点光亮。

“那又是什么让你有如此大的成就呢?”

“知识,唯有知识才能使我成功,知识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小朋友,你能见到我是因为你的内心一直想成为和我一样的人。所以,现在就开始积累知识,做一个博学多识的人。”

天亮了,亮的那么漂亮,那么有光彩。

邓稼先大步走去,走向另一个世界。我呢,笑了,如先生笑的一样。

知识,是一个人独有的财富。在心中,只要把这个财富放在第一位,那么光明就在不远的前方!

...

《邓稼先》读后感范文

邓稼先读后感范文 邓稼先读后感 读邓稼先有感

  邓稼先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是中国的“两弹”元勋。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小编整理的《邓稼先》读后感范文,欢迎查看。

  《邓稼先》读后感范文(一)

  我读了一本好书——《邓稼先》。邓稼先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是中国的“两弹”元勋。他那种艰苦创业的意志、勇于奉献的精神、热爱祖国的情怀深深地感动着我,让我对《邓稼先》这本书一拿起来就爱不释手。

  邓稼先接到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后,带领寥寥无几的科技人员,来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筹建核武器研究院。他作为理论设计负责人不得不从头做起,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

  中国从未造过原子弹,加上国外封锁,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他边读书边研究,边备课边讲学,备课到深夜就在办公室里睡一会儿,天亮了继续工作。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一天到晚晕乎乎的,走路时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骑车回家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经过含辛茹苦的奋斗,终于在1959年把原子弹的理论计算轮廓勾出来了。liuxue86.com

  为了核武器研制成功,邓稼先甘愿奉献出一切。一次,航投试验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他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这件事后,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也侵入了放射物。在这种情况下,邓稼先仍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继续工作。有一次,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甚至他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时仍想参加会议。

  邓稼先回到北京之前,有15次亲临现场指挥试验队的工作。有时,一月之内从工厂到试验现场几千公里往返几次,常常是一下飞机就工作,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他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呈现着一颗耿耿报国之心。

  经历国破家亡的苦难,饱受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的耳边时时回响着芦沟桥的炮声,敲打着他为祖国研制核武器的激情。到杭州开会游览岳坟时,他特意站到镌刻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的石碑前,神情激动地请求同志们:“来,请给我在这里照张相!”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个用生命谱写“精忠报国”新曲的伟大科学家。

  《邓稼先》读后感范文(二)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中国……遥远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悦耳的歌声唱出深深的情,为了这巨龙的腾飞有多少人付出血的代价!翻开祖国的书卷,每一页都有一个光辉的名字。在这光辉的背后,是多少人的付出!

  邓稼先,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九天,便谢绝了老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建设一穷二白的祖国,并带回了一脑子的关于原子核的知识。可现如今,有的人出国深造只顾自己的幸福,不为祖国建设出一丁点力,与邓稼先比起来,是多么渺小!邓稼先是在祖国最困难时回来的,为了祖国核事业,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数十年,而有的人,在祖国富强之时也不回来为国出力,身为一名中国人,不为祖国服务,多么可耻!

  当邓稼先听到祖国要放一个“大炮仗”后,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因为他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他甘当无名英雄,为了祖国有原子弹,他用手摇计算机算来算去;苏联专家撤走了,不怕!我们自己来研究,...

邓稼先_我最崇敬的名人作文

初一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我最崇敬的名人作文600字 关于我最崇敬的名人作文

  每个人心里可能都会有一个自己从心底敬佩,崇敬的人,这个人是自己的榜样,是自己学习的目标。我的心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也是我国一个民族英雄,因为邓稼先始终奋斗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让我国在军事方面强大起来,再数十年后,他又为国家创造了氢弹,再次让我国在科学事业上再次飞跃。m.zw.liuxue86.com出国留学网为你提供 邓稼先造原子弹和氢弹的时候,遇到了许多困难,许多技术上的困境,但他从不放弃,一直抱着坚定地信念坚持到底的研究科学技术,最好把国家的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因为从事的事业让他会常常接触有害物质邓稼先的身体曾遭受过三次的伤害,导致他先后做了三次大手术。本来他的病是可以好起来的,但他没有好好休息,仍然坚持做实验,要造好原子弹。因为他的身体坚持不住,所以在第三次的手术中,因大出血而死亡。他的潜心钻研科学事业,忘我工作的精神,使我们感动不已。我突然想起我自己在困难面前退宿的一件事

  记得平时做数学作业的时候,总是会遇到难题把我困住,所以我放弃了。现在想想,自己为什么这么轻易放弃地就被困难吓倒?当我想起邓稼先先生在造原子弹的时候遇到困难都没有轻言放弃,而我却让一道小小的数学题被吓到而放弃对比起来我是多么的渺小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向困难低头,只有少部分人抱着坚定的信念,坚持到底,直到胜利。

  所以,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像邓稼先先生学习,学习他忘我工作,遇到困难,自己解决,从不轻易放弃的精神。把我们中国的名族精神发扬光大。

  以上就是出国留学网作文栏目为你带来的《邓稼先_我最崇敬的名人作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启示,写出好的作文。

  为了更好的写好作文>>>请猛戳进入作文栏目了解更多信息

初一语文教案《邓稼先》

初一语文教案 邓稼先教案 初一教案

  老师还在为学生的上课备课而烦恼么?下面出国留学网小编给大家提供了《邓稼先》教案,仅供参考,谢谢查看。

  《邓稼先》

  教与学目标:

  1、 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与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背景及作者情况

  提示: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 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

《“两弹”元勋邓稼先》读后感

《“两弹”元勋邓稼先》读后感 科学家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两弹”元勋邓稼先》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两弹”元勋邓稼先》读后感

  今天我学完了《“两弹”元勋邓稼先》这篇课文。

  课文讲的是邓稼先两弹之父是如何工作的,邓稼先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夜以继日的工作着、为我们的祖国做出很大的贡献。liuxue86.com

  邓稼先不怕艰险、工作艰苦,当他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是一片庄稼地,而科技人员也寥寥无几,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换上工作服当小工,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

  邓稼先做事都是认认真真、不求回报。而我确实做每件事都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以后一定要学习邓稼先的精神。

  同学们,只有我们现在好好学习才能长大更好的报效祖国,为祖国出一份力,将来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篇二:《“两弹”元勋邓稼先》读后感

  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很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它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科技也得不到发展。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

  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听说中国的科技状况,放弃了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他知道:自己是祖国的儿女,是炎黄的子孙!

  他回到中国,积极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邓稼先不怕困难,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前线工作。他亲自到黄沙满天的戈壁取样本,还冒着被辐射到的危险监制原子弹。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检查出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

  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终于,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随后,对稼先又以惊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氢弹、东方红卫星。邓小平爷爷提到邓稼先,说:“两弹是他的勋章,中国为他骄傲!”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

  推荐阅读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范文

  《小王子》英文读后感

  

2013中考语文备考:《邓稼先》作者介绍

中考语文

  11邓稼先

  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汉族,安徽省肥西县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汉族人;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则于70年代发展成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并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个人简介

  杨教授历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和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又自1986年起,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7年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1999年自石溪分校荣休,同年出任清华大学教授,2003年底回北京定居;并曾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罗马教皇学院以及多个欧洲和拉丁美洲科学院的院士荣衔,以及多家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2004年11月受聘海南大学特聘教授。

  父亲杨武之是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主任多年。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在该校研究生毕业。此后他于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1966年以后,他长期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创立并主持该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他也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以他们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后二人因排名先后的问题交恶。1962年因为《纽约客》的一篇文章,两人正式决裂。杨振宁七岁的儿子杨光诺曾说,“我要一人得诺贝尔奖。”1989年他写给已故中研院长吴大猷的信,向老师报告两人合作情形。吴大猷覆信说:“整件事是一极不幸的事,我想truth是不能永远掩盖著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都不再在世人前争,而让truth慢慢的展现出来。”

  1977年他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促进中美关系。

  1980年杨振宁获得拉姆福德奖(Rumford),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杨振宁现居于北京清华大学。杨振宁的结发太太是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2003年10月因病过世。2004年底至2005年初,82岁高龄的杨振宁与28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再一次步入婚姻殿堂。

  杨振宁是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后来他的出生日期在1975年的出国护照上误写成了1922年9月22日)。他出生不满周岁,父亲杨武之考取公费留美生而出国了。4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方块字,1年多的时间教了他3千个字。杨振宁在50岁时回忆说:“现在我所有认得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目的2倍。”

  1928年杨振宁6岁的时候,父亲从美国回来,一见面就问他念过书没有?他说念过了。念过什么书?念过《龙文鞭影》。叫他背,他就都背出来了。杨振宁回忆道:“父亲接着问我书上讲的是...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