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山教学反思 篇1
《采山》是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深受学生喜爱的歌曲。但我们的音乐教学一堂课中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学唱歌曲上,也不能局限在学生会唱、声音唱好的这种“为了学唱而学唱”的层面,教师要寻求深入、突破的途径,教师要善于从挖掘歌曲本身的资源、素材、音乐要素的角度出发,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歌曲,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逐步学会怎样把一首简单、短小、普通的歌曲,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塑造、创作与表现,用歌声全方位、多角度地演绎成丰满、立体、多彩的歌曲。这样,我们的歌唱教学带给学生的才不会是单单的一首歌而已,而是更多的歌唱的兴趣、知识、技能、和声音响、音乐能力、审美体验等,同时也为学生的音乐可持续性发展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素养。
为此,在本课中,我力求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强调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音乐审美体验的整体把握。充分挖掘歌中的资源、素材、音乐要素,以“采山”为主题,创设“走进大山——在山上(向大山问好、采蘑菇等采山活动)——告别大山”的音乐情境并以此为主线,运用游戏、聆听、演唱、律动、拍击节奏、编配声响等多种音乐活动形式,将发声练习、节奏体验、歌曲中音乐知识(节奏型、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的了解、歌曲学唱与表现等各块内容有机地融入审美体验活动中。
通过多种途径,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山中”用“多声部的回声”向大山问好,聆听、模仿山中的“雨声、鸟叫声”并进行“山林二重唱”,来有趣地练习发声,使学生在获得丰富的和声音响,积累多声部演唱经验的同时,也为最后学生表现、歌曲演绎打好伏笔。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如:范唱对比、画图谱、体态律动、谈话
启发、即兴创作表现(加人声演唱的“多声部山中回声”的引子,歌曲演唱中“山中声响”的伴唱加入)等引导学生把一首简单、短小、普通的歌曲,创编成丰满、立体、有音乐情境的多声部的歌曲,并用歌声来塑造、表现音乐形象。
当然,一节课上下来,感觉到在某些细节上还需要改善和完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也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启示,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会有更加成熟的教学思维,更加精彩的教学活动,来丰富我和孩子们共同的音乐课堂。
采山教学反思 篇2
这节课,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从中体验到了快乐。一:在导入时,我采取了情景创设,播放了一组优美的图片,从学生的不断“哇”的感叹声中,我得到了满足,变了一个小魔术,在课前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兴奋的不得了。我自己也觉得把课堂中的表演派上了用场。三年级的课堂,应该是有趣,生动的。二、在评价环节,我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单独以一组孩子为评委,让他们为别的几组的小朋友评价。为了这个比赛,我还制定了评价标准,告诉了学生什么样的声音才是好的声音,怎样唱才能唱的更好听,更整齐。三、在这一课的难点处理上,我以游戏作为铺垫,和孩子练习了16分音符的节奏型,学生也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点。
这课上完以后,我觉得虽然让没接触过音乐的孩子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收获了快乐,但是同样有不足。在处理难点节奏型上,虽然在游戏中学生已掌握,但在带入歌曲后,还是处理的不理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将教材挖掘的更深,上的更加精彩,学生在音乐课中也能收获到更多的快乐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