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文铭》
意不在高,有情则诚。境不在远,有悟则赢。斯是作文,文以载道。立意上辩证,排比中比喻。文段有规范,古今通中外。可以引诗词,据经典。无审题之大意,无书写之烦忧。开头引人趣,结尾引人思。山人云:夫复何求?(文/谢明波)
【解读】根据高考作阅卷标题,仿照《陋室铭》拟写了这篇《妙文铭》,以帮助大家明确好的作文是什么样的。
“意不在高,有情则诚。境不在远,有悟则赢。”以往我们都倾向于追求立意的高远,孰不知道最能打动阅卷老师的不是你的文采,也不是你的立意,而是你笔下的真情实感,当然,有真实的情感和感悟,再加上好的文采,那便是锦上添花。素材运用也是如此,强调真情实感,而非生搬硬套。比如,我们一定要写《感动中国》的人物吗?不一定,因为他离你的现实生活也许很远,不一定真正能给你启发。但换个角度说,一定不能写《感动中国》的人物吗?也不一定,也许他的的确确从精神上打动了你,触动了你的内心,让你有了真情实感。如此观之,没有什么所谓的素材是能写不能写的,关键还在于你是否对其有真实的领悟。
“斯是作文,文以载道。”高考是整个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对中小学教育方向的引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考作文一直在积极地引导考生关注现实,传承美好品质。全国卷素来有作文材料结合社会热点的命题习惯,比如,2008年全国卷将汶川地震作为作文材料。2015年新课标卷材料即为社会热点话题,I卷为“女儿微博举报父亲起违反交规”,II卷为“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
“立意上辩证”。当我们追求立意深刻时,我们在追求什么?其实,我们是在追求辩证的思维方式。比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大众所认可,换个角度立意,为何不能写常理的另一面呢,“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就拿我们常举例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说,大部分同学都用这一事例来论证环境对人的影响。但,辩证思考,我们知道, 事物发展的原因分内因和外因,内因才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同理,若非孟轲自己知道刻苦努力,就算孟母一年三六十五迁,天天换环境,也成就不了伟大的孟子。再举一例,当我们谈垃圾分类时,我们其实是在谈资料的回放再利用,正所谓,垃圾只不过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和资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先进的技术和环保的理念让垃圾不再是真正的垃圾,分类回收后,亦可转化为资源。
“排比中比喻”。翻阅优秀作文,你是否会发现,在语言写作上,大多优秀的作文都运用到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特别是我们所谓的炫文采的段落,常可见一组文采飞扬的比喻句的排比写法。如大家最熟悉的优秀作文名句:“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 ;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那么,信念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扇动的翅膀 。”
“文段有规范,古今通中外。”古人写诗讲究“起承转合”,推及文章写法亦是如此。高中作文一定要合理分段,有些作文一段到底,让人一眼看去,根本无法分出重点,这对于阅卷老师把握其行文结构和思路造成了十分大的影响。另一种作文则是频频分段,更有甚者,800字作文分出十段,行文毫无结构感可言。对于高考作文,我们更多的主张以800字作文以五段为黄金分割点,通过段落的划分来突出行文的起承转合,起笔要直入主题,不一定要拘泥于古人所要求的“起要平直”,纵观而今的高考阅卷,反而文章起笔惊艳的开篇更受青睐,这一点看阅卷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