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报道:经过层层选拔,全国2045名初中报名者中,500名早慧少年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复试环节,最终仅130名初中生被预录取。昨日,成都晚报记者从西安交大招生办了解到,130人中有10名川籍学生,其中男生6名,女生4名(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6人,成都七中育才学校2人、新都一中实验学校1人、绵阳东辰中学1人)。昨日,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的这6名学生接受了成都晚报记者采访。他们坦言,自己离“神童”很远,至今仍对顺利考入“少年班”感到意外。
考入“少年班”的学生,通常被誉为“神童”,他们或智力超群,或有着同龄人不具备的才能。但受访的6个孩子均称自己离“神童”级别“相差甚远”,记者梳理出他们有以下相似点:成绩并不拔尖,但理科突出,生活中独立自主,动手能力强。
成绩不靠前 偏爱数理化
石皓天:对能源动力很感兴趣 陈仁松:痴迷生命工程
记者采访发现,成都上榜学生的综合成绩都不靠前,分数最高的只能排到年级第50名。但是,他们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科目,却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
“我设计过一种热机和汽车的独立悬挂。”初三(6)班的石皓天说,自己对能源动力很感兴趣,将来希望研究地沟油的综合利用,将地沟油“裂化”为燃料。初三(5)班的陈仁松则痴迷生命工程,自学数字艺术和3D建模,其目的也非常简单,“为我的研究找寻理论依据,并加入现代科技手段,丰富研究成果。”
正因为对数理化的偏爱,两人仅复习了不到一周就顺利通过了初试与复试的严格考核。
脱离“温床” 个个都独立
陈哲思:每个周末才能与父母相聚 梁峰:功课完全不用家长操心
进入少年班的学生均在15岁以下,能否适应大学生活,让不少家长很担心。但对几位拿到预录取的成都学生来说,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早已成为习惯。
“我爸在温江上班,妈妈在雅安,一家三口周末才能聚在一起。”初三(9)班的陈哲思告诉记者,他基本上在学校就能完成日常学习,不需要请家教补课。记者发现,这6名学生中,有4人都与父母不在同一座城市,有的一个月才能见上一面。就算家在成都的,独立性也很强。比如梁峰,父亲做水果批发生意,母亲是家庭妇女,在学业上都不能给他辅导或意见,但他成绩依然不错。除了学习不用父母操心,这些孩子还早已习惯了自己打理日常生活,甚至有人连报考“少年班”也没跟家长商量,直到要去西安考试时才告知父母。
女生不逊色 动手能力强
张瀚月:女“撬锁王” 隆凤秋:修眼镜架、通厕所都能“搞定”
“少年班”的复试阶段,涉及动手操作的实验题型,这让不少女生望而却步。隆凤秋、张瀚月两名女生却顶住压力成功突围。
“我们班有五大‘撬锁王’,我是唯一一个女生,男生的铁柜坏了也是我帮忙打开的。”说到动手能力,性格开朗的张瀚月调皮地向记者介绍,自己从小跟男孩子一样,喜欢把玩手枪、汽车模型类组装玩具,这在无形中锻炼了动手能力;上中学后,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还能轻松帮助同学打开铁柜或门锁。另一位女生隆凤秋也毫不逊色,类似眼镜架“关节”摔坏的修复、厕所堵塞的疏通,她都能“搞定”。
连线“老生”
“少年班”光环已褪去
经过2年预科、1年本科学习后,于2009年进入西安交大少年班的成都学生刘玉婵,选择了自己的最爱计算机专业。当年,四川地区仅2名学生进入少年班,刘玉婵正是其中之一。
如今,年近20岁的刘玉婵坦言,少年班的概念已经淡化了许多。“进入大二时,大家选了喜爱的专业,少年班也就自动解散了。”融入到正式的大学生活中,刘玉婵与比她大两岁的“新同学”相处融洽。“最大的感触是这几年自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习与工作的目标也更加明确。”
专家视线
学生期待“个性化教育”
从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以来,关于大学少年班是“因材施教”还是“拔苗助长”的争议就一直没有断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中国高校少年班从火爆转冷,再到现在似乎又变得火爆起来,其反映出学校个性化教育普遍缺失,促使学生通过“少年班”一类培养模式来寻求个性化教育。
熊丙奇认为,少年班在办学中,似乎是有“个性”的,可是当这些孩子汇聚在一起时,学校是否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是否配备导师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在一个重视个性教育,给每个个体自主发展空间的教育环境中,是不需要‘少年班’这种设定的成才模式的。”(成都晚报)
(www.liuxu86.com/gaokao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饮食攻略 | 高考励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