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中医学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发扬“勤求博采,厚德济生”的校训精神,致力于传承中医药学术和文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对外合作等方面居于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解决中医药重大科技问题、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病的重要基地,为中医药事业和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中医药高等学府。
学校现有“国医大师”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3人,形成了一支以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内有影响的中青年教授为主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研究生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高职部等教学机构。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以高层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五年制、七年制)、中药学、制药工程、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9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学七年制含科研方向、中医临床方向、中西医结合方向、针推对外交流方向等培养方向班。
学校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权,囊括2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学科授予点,并有26个硕士学位学科授予点。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另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6个,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学校现有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6所,教学实习医院24所。
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最高级)实验室14个,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
学校自建校之初,即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已为世界89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4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并先后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73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派遣专家3000多人次分赴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讲学、参与临床工作。
学校主办有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和《中医教育》杂志,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面对高等教育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学校正加快发展步伐,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坚定不移地走教育创新和内涵发展之路,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周边环境
北京中医药大学分东西两校区,西校区位于北京朝阳区和平街北口,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毗邻,东校区位于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推荐阅读:上海市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推荐阅读:北京市高考满分作文汇
北京高考语文试题 | 北京高考数学试题 | 北京高考英语试题 | 北京高考理综试题 | 北京高考文综试题 |
北京高考语文答案 | 北京高考数学答案 | 北京高考英语答案 | 北京高考理综答案 | 北京高考文综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