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海南全国统一高考生物卷(真题)

2013-04-25 14:48:56 海南高考试题高考重点

  【解析】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正确;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B错误;神经细胞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C错误;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错误。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细胞的结构,神经递质的传递方向,静息电位等相关基础知识,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16.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存在T细胞

  B.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C.HIV感染人体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

  D.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答案】D

  【解析】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后迁移至血液中,A正确;大多数抗原物质在刺激B细胞形成抗体过程中需T细胞的协助, B正确;,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C正确;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的是浆细胞,D错误。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T细胞的分布、T细胞的作用、HIV感染人体后T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等内容,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1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答案】B

  【解析】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正确;森林群落阶段比灌木阶段复杂而稳定,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复杂,B错误;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C正确;森林阶段叶面积指数比其灌木阶段大,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故D项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类型及定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同群落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光能的利用情况等,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18.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B

海南高考语文试题 海南高考数学试题 海南高考英语试题 海南高考理综试题 海南高考文综试题
海南高考语文答案 海南高考数学答案 海南高考英语答案 海南高考理综答案 海南高考文综答案
分享

热门关注

高中学好物理的方法是什么

高中学好物理的方法

高三有哪些方法提高理综成绩

高三提高理综成绩方法

高考有哪些理综的答题技巧

理综答题技巧

高中化学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

高中化学快速提高成绩

高中化学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考试知识点

2019年江苏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高考生物真题

高考生物怎么提高成绩

高考生物

2020高考生物选择题九种快速解题技巧

2020高考生物快速解题技巧

2021高考生物答题技巧三篇

高考生物答题技巧

2020高考生物易错考点整理

高考生物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