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大概有10个左右的省份实行“小平行”投档,所谓“小平行”,就是上述两种投档办法的结合,既“顺序志愿+平行志愿”的投档办法。在某一个批次内,设置3--4个志愿,第1志愿按“志愿+分数”投档,即顺序志愿投档,第2、3、4志愿按“分数”投档,即平行志愿投档。这种投档模式是将投档过程断然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虽然是顺序志愿,但实际上只有1个志愿,第二阶段,虽然实行大平行,但事实上70%以上(甚至可高达85%)的招生计划已经录满,考生选择余地已经很小。因此,对于实行这种投档模式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3个问题。
1、第1志愿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在第一阶段,顺序志愿是按“志愿+分数”投档,也就是在同一时刻,一个批次内所有考生的第1志愿都同步投向所有的高校。这种两个阶段的投档模式在第一阶段实际上是更加强化了第1志愿的作用,特别是在这个阶段本身就只有1个志愿的情况下,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还是能以确保第1志愿录取为上策。
考生首先要对自己高考成绩在整体成绩分布中的排位有一个判断,如果是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则这个问题就成为已知。其次要对上年度自己拟选报的高校在本省录取的分数分布要有一个了解,这些数据目前在大多数省份公布的年录取统计资料中查到。
如果将上年度每所学校录取的分数分布分都为上、中、下三个段落,那么,考生就面临三种选择,第1志愿是选报自己的分数能达到分数分布上段、中段还是下段的学校呢?
如果选择自己的分数能够达到学校上年录取分数分布上段的学校,考生的分数就会高出该校最低分数很多,被录取的把握就很大,但其实做出这种选择一定是有其它考虑的,例如学校的某一专业是同类院校中最好的,学校所处地区有益于完成学业等等,千万不要像拿钱买东西一样总想着值与不值。
如果选择分数能够达到中段的学校,则是可以兼顾学校量级并且有一定的专业选择余地,也是偏于安全的考虑,大部分考生都会做出这种选择。
如果考生选择自己的分数仅能达到学校上年录取分数下段的学校,被录取的可能性就较低,敢于做这样的选择,一是肯定有自己的判断,寄希望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或略高的其他考生由于各种原因,今年报考该校的人数会减少,二是肯定要有预案,或是有相应的补救措施,或是有足够的心里准备能够接受落选到同批其他本不想去的学校,或是就想降批录取。
总之,因为在这一投档阶段,考生只有一个志愿,没有志愿的回旋余地,比起完全实行”顺序志愿”投档来讲,第1志愿更加重要,无论是哪个批次的考生,也无论在批次内是高分考生还是低分考生,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面临的风险也是一样的,同样,填报第1志愿时考虑问题的基本思路也是一样的。
2、第2、3、4平行志愿如何填报
在实行这种投档模式的省份中,第一阶段顺序志愿按“学校+分数”投档后,多数省份都能完成批次计划的70%以上,个别省份甚至可达80%左右,所余计划数已不多,第二阶段平行志愿按“分数”一次性投档,实际上更多的是照顾第1志愿落选的高分考生。那么,考生的第2、3、4平行志愿该如何填报呢?
首先是要找出上年度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只有这样的学校才能作为第2、3、4志愿的备选学校,这里不存在其它第1和第2志愿拉开梯度的问题。在目前各省市公布的上年度录取统计资料中,有的省份的资料只有学校录取的分数分布,没有录取的学生志愿顺序分布,这对填报第3、3、4志愿作为平行志愿时参考意义有限。考生一定要确切的获知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有哪些,在这些学校中选择作为平行志愿,万万不能仅根据学校上一年度录取的分数高低简单的判断是否可以作为第2、3、4平行志愿。有不少学校录取分数不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第2志愿的学生被录取的机会几乎没有,除非学校在招生简章中有特殊注明,可以接受第2志愿的学生,但往往要附加一些条件,考生要特别注意。
其次,在可供选择作为第2、3、4平行志愿的学校中,分数相对较高的学生,选择的余地就大些,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比如仅比二批本科分数线高出10分左右的学生,如果执意要在本批次内上学,应主动放弃一些条件,尽量争取按志愿录取,也比最后作无奈的被动选择要好。所以,填报第2、3、4平行志愿,特别是在70%以上招生计划已经录取完成时,如果仅从分数的角度考虑,还是以确保录取为好。
高考填报志愿涉及到考生本人的背景情况,涉及到考生本人对各种不同类型层次高等学校的认识,涉及到考生上大学的基本出发点与目标,要综合考虑。本文仅从分数及技术的角度,提出在目前三种不同录取投档方式之下,考生报考志愿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文中提及的“分数”,在不同年度之间是不能比对的,考生应注意根据年度的全部考生分数分布折算成相对排位,用位置进行年度之间的比对才更合理。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 大学排名 | 专业排名 | 高考热门专业 |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 高考志愿填报系统 | 征集志愿 | 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