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积玉桥中学的甘棋帅获得并通过分配生资格考试,这意味着他可以享受华师一附中今年录取线降30分的待遇,而如果单凭考试,他可能只能上一般普通高中。这一切得益于武汉推行的中招分配生制度。
“择校热”催生中招制度改革
据记者了解,武汉实施新课程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以前,学生进入什么样的高中学习,都是中考这一次考试决定。
这种传统的招生模式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为了冲名校,“择校热”持续升温,优质初中“大班”现象严重,而薄弱初中却面临生源匮乏、教育资源闲置的尴尬。甚至一些初中为了提高升学率,加重学生课业负担,部分学校陷入恶性的优质生源竞争,让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
从2006年开始,落实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的政策要求,武汉实行中招分配生制度,一批优秀初中毕业生不用参加中考,通过提前测试即可“保送”进省级示范高中。而招生人数从2006年的占省级示范高中指令性招生计划12%,逐步扩大到2013年的45%。保证每一所初中的优秀毕业生都有机会上优质高中,促进生源均衡分布。
“并非成绩优秀的学生就一定能够获得分配生资格。”武昌区武珞路实验初级中学校长邱宝生告诉记者,申报分配生的基本条件除了是应届在籍初中毕业生,被评为区级或以上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或者曾经两次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外,还要求综合素质评价为达到“4A1B”以上,必须得到全班同学和班级老师的认可。因此,考生在注意自己考试成绩的同时,更要注意平时表现,要避免出现考试考分高、综合评价拖后腿的现象。
阳光操作确保推荐过程公开、公正、公平
在推荐、确定分配生名单的过程中,公开、公正、公平是基本原则。武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从推荐分配生过程来看,一名学生要获得分配生候选资格,首先要在自愿的基础上报名,然后经过班级推选、学校推荐和教育部门审核,最后对社会进行公示等。
邱宝生说,在全校传达武汉市教育局分配生政策的基础上,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从4月12日开始,武珞路中学九年级的每个班都举行了分配生政策说明会,向学生详细介绍了相关政策、讲解招生条件。并将相关政策内容在学校公示栏进行了公示。随后,符合条件的学生申请,并经过民主推荐后,学校将推荐出来的名单也进行了公示,最后才确认参加分配生资格考试的名单。
积玉桥中学九(四)班班主任唐碧峰告诉记者,向学生公布了分配生政策后,他的电话就没有断过,只要有一点不清楚,家长就会打电话过来咨询。“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每位学生及家长准确了解分配生招录的所有政策、流程等相关内容,让他们能抓住这个机会。”
“早在我侄子读书时,就听说有分配生这项政策。轮到儿子今年即将升高中,我特别关注。”甘棋帅的妈妈告诉记者,分配生名单公示在学校黑板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大家心里都有数,能不能上这个名单全靠孩子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三年来的表现决定。
8年实践助推学校、学生均衡发展
8年来的实践证明,武汉市实施中招分配生制度,一些薄弱学校的学生,乃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有了读优质高中的机会。在汉阳区德才中学,曾有一年分配生全是“流动花朵”。
江岸区培英中学校长姜志伟说,他们学校80%的学生是附近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生源质量不高,“许多对口入学到我们这类一般初中读书的学生,过去总担心考不上优质高中而择校,而现在即使在一般初中就读,仍有机会进入省级示范高中。”对于培英这样的薄弱学校来说,学生有了宽松的出口,不再外出择校,也保证了学校稳定的生源,对学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记者从部分高中了解到,由于“分配生”的学生综合素质比较高,绝大多数学生受到了校方的欢迎。武汉某省级示范校负责人表示,许多“分配生”综合素质高,是校园中的“进步力量”,他们普遍具有很强的集体意识,热衷于学校的活动,相当一部分人还担任了班干部,他们的学习成绩大多优秀。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认为,随着省级示范高中数量的增加,分配生规模的扩大,其引导家长理性择校的作用将放大,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有利于缓解当前的“择校热”,实现学校和学生的均衡发展。
据了解,近年,武汉市还在探索义务教育学区制、学校共同体等教改“新模式”,使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小班化”教学试点规模。到2015年,全市义务教育开设“小班化”教学的学校数,达到总校数的20%以上,班级数达到总班数的10%以上。同时,发挥分配生在“生源导向”上的作用,逐步提高优质高中分配生招录比例,力争2015年达到省级示范高中指令性计划的50%。
中考录取查询 | 中考录取查询系统 | 中考录取查询时间 | 中考录取查询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