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小神童”冯邵一的一封“退学申请书”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当前教育的关注和热议。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核心问题】 素质教育——教育要遵循客观规律
【背景链接】
“我的理想就是和最心爱的女孩一起生活,哪怕是以砍柴,拾破烂为生,也愿意和她在一起……我申请退学,我不想把我的理想葬送在这无聊的作业和考试中。”2012年11月份,珠海一位10岁少年冯邵一的退学申请书引发网络关注。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说这番话的冯邵一,品学兼优,绝不是一个“坏孩子”。
调查得知,申请书的确出自冯邵一之手。冯邵一说,自己从来没想过退学,只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引发大家对初中教育的关注。看到附有他《申请书》的微博,被上万次转发,冯邵一开心极了,他说:“我的目的达到了。”
【影响分析】
一、从教育学角度看,“揠苗助长”不符合孩子发展的一般规律。
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必须尊重这些规律。孩子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个别差异。孩子的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一般孩子的发展需要经历共同的发展阶段,但每个孩子发展的速度、水平与发展的优势或领域则千差万别。
二、从心理学角度看,“揠苗助长”容易使孩子产生急功近利心态。
教育的宗旨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社会上充斥着追求物质利益、忽视精神追求的潮流,容易使孩子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态,不利于把孩子的身体与心灵引向和谐发展的轨道,培养个人对他人和世界的美好的感情基础,不利于培养孩子快乐的精神世界。
三、从社会学角度看,“揠苗助长”不利于社会专才的培养。
中国的教育走的是全才之路,家长想让孩子琴棋书画都会,什么都要学到优,但是一个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个性、爱好是千差万别的,若要面面俱佳,这样做不但浅尝辄止,学不出什么特色,反而逼之过急,物极必反,孩子不堪重负。
四、从脑科学角度看,“揠苗助长”不利于培养孩子想象力。
如果家长违背教育规律,单纯的增加孩子的学习时间来追求成绩,那就是“揠苗助长”,最终会扼杀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更不用说身心健康发展。
五、从健康角度看,“揠苗助长”导致孩子累趴在中途。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如果采取“揠苗助长”式教育孩子,那孩子暂时赢在了起跑线上却会累倒在起跑线。平时孩子在学校学习规定的课程,周未参加家长安排各种辅导班,孩子的每天都处于高强度、高节奏的运转状态,根本没有时间去玩耍,孩子的童年就是这样在学校和各个培训班中度过的,许多小朋友失去了本应该有的快乐童年,同时也使身体过早疲惫。
【原因分析】
一、家长们的功利目的和人文精神的缺失。中国人比较喜欢互相攀比,作为父母,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到别人的孩子多才多艺,便不管自己的孩子喜欢不喜欢,强制性地让孩子学钢琴、书法、舞蹈、绘画等。所谓的兴趣班变成了“家长的兴趣,孩子们的班”。
二、巨大的经济利益。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孩子上学后成绩一般都比较好,孩子可以较轻松地考入一个好的大学或者是一个好专业,这样又可以节省一笔学费或者是“择校费”。同时一所好的大学,一个好的专业意味着将来可以有一份较好的职业。
三、学校的强大的应试压力。我们的教育评价机制依然是“唯分数论英雄”,在强大的应试压力面前,为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计(比如招生),教师的晋级评优保岗,校长的脸面、升职,众多教师、校长与家长们一起堕入“分数囚笼”中,一起沦为“分数的囚徒”。于是在这个“囚笼”中,神童成块宝,非神童成根草。
【解决对策】
一、“神童”虽具有超越同龄儿童的智力,但他首先是“儿童”,同样需要遵循儿童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同样需要在与外界的社会交往中汲取养分。
二、家长要摆正心态、调整好期望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神童”由于在童年时就表现出来了超凡的智力,很容易使家长的期望值极度“膨胀”,在这个时候父母保持正常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社会也应该少一些喧嚣的“炒作”,尽量避免发生“逼子成龙”、“逼女成凤”的悲剧,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宽松的氛围。
公务员面试名单 | 公务员面试时间 | 公务员面试真题 | 公务员面试技巧 | 公务员面试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