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类型: 普通本科 所在地: 四川 性质类别:医药类
通讯地址: 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1166号
联系电话: 028-61800090 028-61800099
E―mail :
网 址:http://www.cdutcm.edu.cn/
更多高校录取分数线:https://m.liuxue86.com/gaokao/
成都中医药大学在重庆地区理科录取分数线
文科录取分数线 | ||||||
重庆- 理科 | 最低分 | 最高分 | 平均分 | 录取批次 | 录取线差 ? | |
2012年 | -- | 602 | 569 | 第一批 | 47 | |
2012年 | -- | 553 | 517 | 第二批 | 55 | |
2011年 | -- | 582 | 568 | 第一批 | 35 | |
2011年 | -- | 560 | 518 | 第二批 | 39 | |
2010年 | -- | 590 | 574 | 第一批 | 41 | |
2010年 | -- | 555 | 524 | 第二批 | 46 | |
2010年 | -- | 569 | 560 | 提前批 | 0 | |
2009年 | -- | 597 | 584 | 第一批 | 27 | |
2009年 | -- | 572 | 545 | 第二批 | 43 | |
2009年 | 582 | 601 | 591 | 提前批 | 0 | |
2008年 | -- | 594 | 560 | 第一批 | 16 | |
2008年 | -- | 588 | 530 | 第二批 | 42 | |
2008年 | 561 | 588 | 578 | 提前批 | 0 | |
2008年 | 561 | 588 | 578 | 提前批 | 0 | |
2007年 | -- | 573 | 548 | 第一批 | 43 | |
2007年 | -- | 554 | 499 | 第二批 | 49 | |
2007年 | 549 | 556 | 552 | 提前批 | 0 | |
2007年 | 549 | 556 | 552 | 提前批 | 0 | |
2006年 | -- | 595 | 563 | 第一批 | 32 | |
2006年 | -- | 563 | 528 | 第二批 | 52 | |
2006年 | 584 | 594 | 589 | 提前批 | 0 |
查看:2013重庆高考分数线 重庆高考分数线 成都中医药大学录取分数线
LIUXUE86.COM专题:全国历年高考理科分数线汇总 全国历年高考文科分数线汇总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相对于平均分,录取线差更具参考价值,而且是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所谓录取线差是该院校当年平均录取分数与其在所在招生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值,中国教育在线建议考生用“录取线差”来分析。由于每年高考模式不一、高考试卷难度有别,造成各个院校各年度的录取分数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是通过大量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对多数院校来说,尽管录取分数波动较大,但其录取线差一般波动不会太大。所以应该逐年计算目标院校往年的录取线差:
某年录取线差=当年平均录取分数-当年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例:某重点大学(理工类)在北京2003——2008年录取情况简单线差法分析示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成都中医药大学介绍: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名成都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6月原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原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并入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校是四川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现任党委书记张忠元,校长范昕建 。
成都中医药大学现有温江校区、十二桥校区、高新西区校区、人南校区、汪家拐校区五个校区,面积近2000亩。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 2000余人。
学校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兼有理、工、管、文、农、教等多学科相关专业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中医药大学。现有31 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全国首批开办的中医学专业(1956年)、全国最早开办的中药学专业(1959年)、七年制中医学专业(1996 年)、全国唯一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班——“中药学基地班”(1997年)以及中医特色人才培养试点班——“李斯炽班”(2010年)。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1年),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1997年)。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覆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二级学科1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
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省部级重点学科20个。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民族医药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管理学院、体育学院、外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15个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31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学校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者4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 300 余人。其中“国医大师”1人,“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首届高校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8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7 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6人,四川省教学名师8人,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4人,四川省名中医60人。
学校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三让”(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让学生得到发展机会、让学生增强发展动力)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级中医药人才,其中有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学本科毕业生和中医药硕士研究生、最早的中药学本科毕业生、新中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和第一位五官科学博士。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由学生主办已达30年的学术性刊物《中医学与辩证法》在全国高校有较大影响。学校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大学生文化艺术比赛、体育运动比赛等多次获奖。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特色鲜明,已连续多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表彰。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达到 2亿多元,馆藏各类图书近300万册,校园网覆盖全校。现有各级各类实验室58个,其中包括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与企业共建的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中药饮片炮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11个、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 20 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学校现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是国家发改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糖尿病基地)建设单位。
学校有国家中药 GCP 中心、四川省中药筛选评价中心、四川省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成都分中心、中医药文化中心等科研机构。“十一五”以来,学校科研成绩显著,新上各类科研项目1591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7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进步奖76项,科研经费达到5.13亿元。 2002、2005、2010 年先后成功承担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的学术组织工作。
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路子, 1994年学校发起组建高科技股份制公司“四川西南华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于1998年整合上市。2002年学校参与发起成立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四川),2004年牵头组建“四川省中医药科教集团”,2006 年参与组建四川生物技术协会。近年来,学校按照“政府规划、专家献智、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原则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力度,“十一五”以来学校签署校地、校企合作协议83项,签订技术合同和转让合同252份,合同经费超过8420万元,在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同时,学校积极发挥中医药专业特色和优势,在“ 5.12 ”抗震救灾、防治 SARS 、甲型 H1N1 流感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取得了良好成绩,学校因此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赴平武抗震救灾志愿服务队临时党支部被四川省委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学校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是我国中医药国际传播的重要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最早确定的有条件接受外国留学生(学历教育)的 200 所高校之一 , 也是最早开展对台教育的中医药院校之一,接收和培养了来自韩、日、新加坡、以、德、法、英、美、加及港、澳、台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历(含本、硕、博)及多种类型的短期进修培训学员,其中培养了我国第一位外籍针灸学博士、外籍方剂学博士等。开展了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美国缅因大学及台湾地区义守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历教育和互换学生等项目。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我校在葡萄牙举办的分校中实施中医针灸本科学历教育,开创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在海外举办学历教育分校之先河。学校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单位、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其中执行了我国与韩国、泰国、印尼等政府间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合作项目。学校还是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中医药国际合作(教育、医疗)基地”及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联合国人口基金“南南合作培训中心”等。
经过50余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凝练了“厚德、博学、精思、笃行”的校训,形成了“求实、团结、勤奋、进取”的校风、“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乐学、善思、求本、创新”的学风,“艰苦创业、乐于奉献、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成中医人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始终是成中医人前进发展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学校坚持“秉承传统、崇尚创新、突出特色、强化优势、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向着“十二五”期间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目标努力前进,不断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更新的贡献!
高考录取查询 | 录取通知书查询 | 一本录取 | 二本录取 | 三本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