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

2013-05-30 13:07:36 高考作文指导

  2013年高考即将到来,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各位考生精心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高考作文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写出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欢迎考生同学们参考借鉴。出国留学网在此祝愿大家考出一个好成绩。

  “写作构思”到底“构思”什么——基于还原构思过程的作文备考策略高考作文如何才能获得高分甚至满分?面对即将到来的2010年的高考,有没有一个有效的作文备考策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高考阅卷经验,从还原构思过程的角度,把关注的目光从“写作中”提到“写作前”,强调“写作构思”的实效高效。很多人经常提到“写作构思”,但不见得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到底构思什么内容,构思的内容有没有一个比较合理的顺序。笔者认为,构思内容至少包含以下四点:审题立意,联想素材,选择文体,确定范式。这四点环环相扣,不能打乱顺序。下面笔者就简略谈一下自己粗疏的想法。

  一、确立一个与命题导向相契合的观点。

  多少年来,作文阅卷点有一句“口头语”:年年有高考,年年话走题。走题,就是把作文考题“审”错了,跑到其他地方去了。这是很严重的失误,其得分只能是 “不及格”!虽然现在高考作文审题难度有所降低,但每年仍有很大一部分考生因审题失误而无缘高分!那如何审题立意才能有效保证不偏题不走题呢?笔者以为,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不应仅仅考虑“自己”想写什么,而且更应考虑.‘命题人”想让写什么,:吉合起来方为上策,特别应注意的是,宜先分析命题人的想法,然后才是自己的想法。

  举例如下:

  雪窦禅师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一见便生擒。可怜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有人从诗中看出了高度,有了高度才能一扑必杀;有人看出了视野,视野开阔才能一览无余;有人看出了灵性,有了灵性才能举重若轻;也有人看出了执着,寻寻觅觅未必不是一种境界……你从诗中看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将你的感悟写成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则以诗歌为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诗歌的基本内容为“苍鹰靠高度和视野开阔捕捉到了兔子,而猎犬虽执着但因缺乏灵性而没有发现兔子”。而诗中的“捕住兔子”可比喻为“参透禅机”或“获取成功”。就这个材料作文而言,其审题过程应是这样的:首先捕捉命题人的“提示立意”—“成功需要高度”、“成功需要视野开阔”、“成功需要灵性”、“成功需要执着”,然后根据诗歌内容进行甄别,易」除“成功需要执着”这一迷惑提示,最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认识选择“成功需要高度”、“成功需要视野开阔”、“成功需要灵性”中任一个或几个来确定立意。这里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如果认为“提示立意”中有正确的立意,那就选一个或几个来直接作为文章立意,不必去想新的立意,最好不要盯着“提示立意”后面的省略号再大做文章,舍易趋难、舍明趋晦是不明智的,也多不会成功;二是如果认为“提示立意”中没有正确的立意,那就可以考虑省略号中的内容了,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在2009年高考作文中,全国卷I、辽宁卷、江西卷、广东卷、海南卷、宁夏卷都不同程度地给出了“提示立意”,只要顺着正确的“提示立意”写作,就不会担心审题失误了。但也有人担心,这样立意过于趋同化,会造成立意“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局面。对此笔者是这样认为的,分析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发现,大多数文题都是只有几种立意,很少有那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真正多元化文题,多为“一元化”或“几元化”,特别是新材料作文,其特点就是立意的限制性,因此不必担心立意的单一化问题。切记,审题上最重要的不是求新,而是求准,不必担心和别人观点一样.因为即使是同题作文也会有上下高低之分。审题准,立意正确,则才有可能得高分;审题不准,立意偏颇,则一定得不了高分。

  二、联想与观点相成或相反的系列素材。

  当论点确定之后,下一个任务就是联想与观点相成或相反的素材,素材越多,思路就越多,文体选择的范围也越广。应当说,围绕观点联想素材不应成为考生写作的 “瓶颈”,素材的典型性、准确性,不至于让考生为难。然而,由于近几年“套话作文”的泛滥和某些“名师”、“万能素材”的说教,高考中却往往会出现让人 “啼笑皆非”的现象,以2009年全国卷I写“发展特长”为例,有人竟这样写道:

  司马迁“发展特长”,最终因写作《史记》而名流千古;苏轼“发展特长”,最终因被贬黄山而悟出人生真谛;毛泽东“发展特长”,最终因“农村包围城市”

  的伟大思想而解放全国;史铁生“发展特长”,最终因废弃的古园而重获新生!

  确实难以想象!考生的“水平”实在是高,能把“非典型素材”与“观点”

  强行“绑”在一块,可惜这些素材与观点正如“油”与“水”一样,永远不能合二为一!令人堪忧的是,这种“套子”现象并非个VI,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摆脱“套子”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去联想与观点相关的典型、准确的素材。所谓典型、准确的素材,就是根本不用仔细考虑,就能一眼看出跟观点关联的素材。

  举例如下:

  一群学生向老师询问成功的诀窍,老师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宫本和柳生。宫本是柳生的师傅。柳生拜师学艺时,问宫本:“师傅,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答道:

  “最少要十年。”柳生说:“假如我加倍苦练呢?’’宫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柳生一脸狐疑,又问:“假如我晚上不睡觉,夜以继日地苦练呢?”宫本答道:“那你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流剑客。”

  说到这里,老师问他的学生:“你们知道师傅为什么这么说吗?”

  有同学说:“欲速则不达嘛!”有同学说: “柳生如此急功近利,当然不能成功,因为成功需要等待。”有同学说:“柳生只盯着成功,却不能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他当然不能成功。”有同学说:“柳生太看重结果了,不享受过程,一味苦练,怎么可能成功呢?”……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则以现实故事为素材的新材料作文题,其“提示立意”很多,比如以“不能急功近利,成功需要等待”为论点,可以想到很多素材,比如酿酒,拔苗助长,蝴蝶破蛹,勾践十年复国,诸葛亮卧龙于山冈,等等。这些素材与观点或相成,或相反,都非常典型。素材典型了,自然“套话”现象也就消失了。

  三、慎重选择一个适合表达观点的文体。

  高考作文选择什么文体,受三个方面影响:一是文题适合或要求写什么文体,二是自身擅长写什么文体,三是素材影响写什么文体。

  就文题适合或要求而言,以2009年高考作文为例,辽宁卷(明星代言引发争议)、江西卷(蔡铭超高价拍下兽首而拒付款)、海南宁夏卷(对乞讨者施舍引发的争议)、天津卷(我说“90后”)和广东卷(对“常识”的认识)就适合或要求写议论文,而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重庆卷(我与故事)、山东卷(见证)、湖北卷(站在_的门口)和四川卷(熟悉)就适合写记叙文。

  就自身写作擅长而言,如果能够把记叙和描写写得比较好,善于写感性的文字,就写记叙文或散文;如果自感缺乏描写的细胞,喜欢我手写我口的直率,就写议论文。但必须说明的是,了解自身的同时也必须清楚各种文体的亮点,一般而言,记叙文侧重曲折情节,议论文强调逻辑推理,散文注重优美语言,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有所斩获。

  就素材影响而言,一般跟素材的多少和类型有关。笔者把素材分为四类,分别为自然类(包括动物和植物),领域类(包括军事、政治、商业、艺术、教育、科学、体育),时空类(包括古今中外人物事件)和人物类(包括名人、普通人和特殊人)。一般而言,记叙文需要的素材较少,而议论文则需要的素材较多,素材的分类对议论文写作很有益处。

  四、灵活挑选一个符合考情的写作范式。

  在这里谈写作范式,未免有束人手脚之嫌。但笔者想解释两点:一是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一位考生而言,了解一些写作的范式总比随意写效果要好得多;二是只就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文体推荐一些既容易写又容易获取高分的写作范式,这些范式并不代表全部。在选择文体之后,根据掌握素材的情况和当时自己的状态,灵活选择一个写作范式。

  现介绍五种经典写作范式,记叙文两种,议论文一种,散文两种。

  1.以时为序,脉络分明。

  这类作文的构思是这样的:主体部分往往有三到四个场景,然后按时间顺序,让时间串起这些场景。这类作文的特点就是场景细致,线索分明,层次清晰。2005 年福建卷高考满分作文《八·十八·二十八》就是这种范式的典型例文。文章主要写了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写八岁时自己被老师批评;第二个场景,写十八岁时自己看见有人作弊,内心想举报而实际没有举报;第三个场景,写二十八岁时自己对朋友和老板说违心话,而自己内心却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文章就是通过这三个场景表达了自身成长从“棱角分明”转变为“圆滑世故”这一主旨。

  2.借物显情,细节传神。

  这类作文的构思是这样的:主体上往往分为三个部分,即描写现在、回忆过去、回到现在,而串起这些内容的,就是一个物件。这类作文的特点是以回忆过去为写作重点,通过对物件与人物的一个个细节描写,表达一种细腻的情感。2007年山东卷满分作文《母亲手中的稻草绳》一文就是这种范式的典型例文。文章通过写昨晚还摸了摸枕头下的稻草绳起笔,开始回忆过去的故事—母亲病了,父亲让“我”

  去为母亲买些爱吃的菜,而这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母亲爱吃什么菜,而浮现在眼前的却是母亲一遍又一遍编稻草绳的画面—最后是回到现实,写自己时刻不忘把稻草绳带在身边、放于枕下。整个故事以“稻草绳”为线索,深情赞颂了伟大的母爱。

  3.由物及人,分层论证。

  这类作文的构思是这样的:主体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物”(动物和植物),第二部分写“人”,“物”所占篇幅小,“人”所占篇幅大。在“人”的部分再分两到三层,可从不同领域(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不同时空(从古到今或从外到中)和不同人物(从名人到普通人,或从特殊人到普通人)切人。这类作文的特点就是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材料也较为丰富。2007年全国卷I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文就是这种范式的典型例文。文章先写了“物”—老鹰,然后以一句“物犹如此,人亦然”过渡写“人”。在写“人”部分,又分别写了孔子、卓别林和比尔·盖茨三个素材。文章整体上层次清晰地表达了无论是 “物”还是“人”都应寻找到自己正确位置的主旨。

  4.找准切点,反复抒情。

  这类作文的构思是这样的:选准一个抒情对象,从“本应”和“可是”或“原来”和“现在”分两大层用第一人称抒情。这类作文的特点是既富于抒情性,又强于逻辑性,走煽情和深刻合一的路线。2009年全国卷I高考满分作文《西安的无奈》就是这种范式的典型例文。文章先写出西安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再写出如今的西安却走向无奈—努力成为“现代都市”,进而写出西安应以怎样的姿态来迎接未来。文章就是通过对西安的反复抒情表达了“发挥强项”的深刻主旨,引人沉思,给人启迪。

  5.三足鼎立,诗意呈现。

  这类作文的构思是这样的:文章整体上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三个部分可一脉相承,也可各自成篇,关键点是每个部分都为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不是陈述出来,而是用描写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表现主旨。这类作文的特点是层次清晰,画面感强,诗情浓郁,极富感染力。2009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发扬长处,青史留名》就是这种范式的典型例文。文章以政治上不得意、文学里展才华的三个古代人物陶渊明、李太白、苏东坡为抒情对象,分为三个部分以诗意兼画境之笔表现了他们“发扬长处,青史留名”的宗旨。

  在本文中,“写作构思”只写了四点,但在具体构思时远不止四点,比如题目如何拟,开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等等。在这四点之中,审题立意和联想素材是不可预知的,备考只能侧重方法和态度,而文体及写作范式却是可预案的,这也正是实效备考之所在。文体不仅有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三种,还可以有创新文体,比如书信、寓言、故事新编、对话、小品甚至网页设计,等等。考生可根据个人所长多选择几种备考文体,并在备考文体中再多准备几种写作范式,平时勤于练习,达到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只有这样,在考场上才能驾轻就熟、一挥而就、一举夺魁!

 

高考作文推荐阅读:

  2013最新高考作文指导大全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 高考作文押题 高考作文预测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英语作文
高考记叙文 高考议论文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零分作文 高考作文专题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高考作文指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2021山东高考作文题目已发布

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2021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已出炉【汇总】

高考作文题目已出炉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已出炉2021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

甘肃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2021

甘肃高考作文题目

2021青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青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指导

作文写作技巧

2020高考作文范文:希望

2020高考作文

优秀高考作文范文:世界

世界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摘抄

高考作文素材

优秀高考作文范文:理想

优秀高考作文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2013年高考即将到来,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各位考生精心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高考作文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写出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欢迎考生同学们参考借鉴。出国留学网在此祝愿大家考出一个好成绩。

  “写作构思”到底“构思”什么——基于还原构思过程的作文备考策略高考作文如何才能获得高分甚至满分?面对即将到来的2010年的高考,有没有一个有效的作文备考策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高考阅卷经验,从还原构思过程的角度,把关注的目光从“写作中”提到“写作前”,强调“写作构思”的实效高效。很多人经常提到“写作构思”,但不见得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到底构思什么内容,构思的内容有没有一个比较合理的顺序。笔者认为,构思内容至少包含以下四点:审题立意,联想素材,选择文体,确定范式。这四点环环相扣,不能打乱顺序。下面笔者就简略谈一下自己粗疏的想法。

  一、确立一个与命题导向相契合的观点。

  多少年来,作文阅卷点有一句“口头语”:年年有高考,年年话走题。走题,就是把作文考题“审”错了,跑到其他地方去了。这是很严重的失误,其得分只能是 “不及格”!虽然现在高考作文审题难度有所降低,但每年仍有很大一部分考生因审题失误而无缘高分!那如何审题立意才能有效保证不偏题不走题呢?笔者以为,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不应仅仅考虑“自己”想写什么,而且更应考虑.‘命题人”想让写什么,:吉合起来方为上策,特别应注意的是,宜先分析命题人的想法,然后才是自己的想法。

  举例如下:

  雪窦禅师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一见便生擒。可怜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有人从诗中看出了高度,有了高度才能一扑必杀;有人看出了视野,视野开阔才能一览无余;有人看出了灵性,有了灵性才能举重若轻;也有人看出了执着,寻寻觅觅未必不是一种境界……你从诗中看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将你的感悟写成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则以诗歌为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诗歌的基本内容为“苍鹰靠高度和视野开阔捕捉到了兔子,而猎犬虽执着但因缺乏灵性而没有发现兔子”。而诗中的“捕住兔子”可比喻为“参透禅机”或“获取成功”。就这个材料作文而言,其审题过程应是这样的:首先捕捉命题人的“提示立意”—“成功需要高度”、“成功需要视野开阔”、“成功需要灵性”、“成功需要执着”,然后根据诗歌内容进行甄别,易」除“成功需要执着”这一迷惑提示,最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认识选择“成功需要高度”、“成功需要视野开阔”、“成功需要灵性”中任一个或几个来确定立意。这里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如果认为“提示立意”中有正确的立意,那就选一个或几个来直接作为文章立意,不必去想新的立意,最好不要盯着“提示立意”后面的省略号再大做文章,舍易趋难、舍明趋晦是不明智的,也多不会成功;二是如果认为“提示立意”中没有正确的立意,那就可以考虑省略号中的内容了,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在2009年高考作文中,全国卷I、辽宁卷、江西卷、广东卷、海南卷、宁夏卷都不同程度地给出了“提示立意”,只要顺着正确的“提示立意”写作,就不会担心审题失误了。但也有人担心,这样立意过于趋同化,会造成立意“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局面。对此笔者是这样认为的,分析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发现,大多数文题都是只有几种立意,很少有那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真正多元化文题,多为“一元化”或“几元化”,特别是新材料作文,其特点就是立意的限制性,因此不必担心立意的单一化问题。切记,审题上最重要的不是求新,而是求准,不必担心和别人观点一样.因为即使是同题作文也会有上下高低之分。审题准,立意正确,则才有可能得高分;审题不准,立意偏颇,则一定得不了高分。

  二、联想与观点相成或相反的系列素材。

  当论点确定之后,下一个任务就是联想与观点相成或相反的素材,素材越多,思路就越多,文体选择的范围也越广。应当说,围绕观点联想素材不应成为考生写作的 “瓶颈”,素材的典型性、准确性,不至于让考生为难。然而,由于近几年“套话作文”的泛滥和某些“名师”、“万能素材”的说教,高考中却往往会出现让人 “啼笑皆非”的现象,以2009年全国卷I写“发展特长”为例,有人竟这样写道:

  司马迁“发展特长”,最终因写作《史记》而名流千古;苏轼“发展特长”,最终因被贬黄山而悟出人生真谛;毛泽东“发展特长”,最终因“农村包围城市”

  的伟大思想而解放全国;史铁生“发展特长”,最终因废弃的古园而重获新生!

  确实难以想象!考生的“水平”实在是高,能把“非典型素材”与“观点”

  强行“绑”在一块,可惜这些素材与观点正如“油”与“水”一样,永远不能合二为一!令人堪忧的是,这种“套子”现象并非个VI,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摆脱“套子”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去联想与观点相关的典型、准确的素材。所谓典型、准确的素材,就是根本不用仔细考虑,就能一眼看出跟观点关联的素材。

  举例如下:

  一群学生向老师询问成功的诀窍,老师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宫本和柳生。宫本是柳生的师傅。柳生拜师学艺时,问宫本:“师傅,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答道:

  “最少要十年。”柳生说:“假如我加倍苦练呢?’’宫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柳生一脸狐疑,又问:“假如我晚上不睡觉,夜以继日地苦练呢?”宫本答道:“那你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流剑客。”

  说到这里,老师问他的学生:“你们知道师傅为什么这么说吗?”

  有同学说:“欲速则不达嘛!”有同学说: “柳生如此急功近利,当然不能成功,因为成功需要等待。”有同学说:“柳生只盯着成功,却不能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他当然不能成功。”有同学说:“柳生太看重结果了,不享受过程,一味苦练,怎么可能成功呢?”……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则以现实故事为素材的新材料作文题,其“提示立意”很多,比如以“不能急功近利,成功需要等待”为论点,可以想到很多素材,比如酿酒,拔苗助长,蝴蝶破蛹,勾践十年复国,诸葛亮卧龙于山冈,等等。这些素材与观点或相成,或相反,都非常典型。素材典型了,自然“套话”现象也就消失了。

  三、慎重选择一个适合表达观点的文体。

  高考作文选择什么文体,受三个方面影响:一是文题适合或要求写什么文体,二是自身擅长写什么文体,三是素材影响写什么文体。

  就文题适合或要求而言,以2009年高考作文为例,辽宁卷(明星代言引发争议)、江西卷(蔡铭超高价拍下兽首而拒付款)、海南宁夏卷(对乞讨者施舍引发的争议)、天津卷(我说“90后”)和广东卷(对“常识”的认识)就适合或要求写议论文,而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重庆卷(我与故事)、山东卷(见证)、湖北卷(站在_的门口)和四川卷(熟悉)就适合写记叙文。

  就自身写作擅长而言,如果能够把记叙和描写写得比较好,善于写感性的文字,就写记叙文或散文;如果自感缺乏描写的细胞,喜欢我手写我口的直率,就写议论文。但必须说明的是,了解自身的同时也必须清楚各种文体的亮点,一般而言,记叙文侧重曲折情节,议论文强调逻辑推理,散文注重优美语言,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有所斩获。

  就素材影响而言,一般跟素材的多少和类型有关。笔者把素材分为四类,分别为自然类(包括动物和植物),领域类(包括军事、政治、商业、艺术、教育、科学、体育),时空类(包括古今中外人物事件)和人物类(包括名人、普通人和特殊人)。一般而言,记叙文需要的素材较少,而议论文则需要的素材较多,素材的分类对议论文写作很有益处。

  四、灵活挑选一个符合考情的写作范式。

  在这里谈写作范式,未免有束人手脚之嫌。但笔者想解释两点:一是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一位考生而言,了解一些写作的范式总比随意写效果要好得多;二是只就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文体推荐一些既容易写又容易获取高分的写作范式,这些范式并不代表全部。在选择文体之后,根据掌握素材的情况和当时自己的状态,灵活选择一个写作范式。

  现介绍五种经典写作范式,记叙文两种,议论文一种,散文两种。

  1.以时为序,脉络分明。

  这类作文的构思是这样的:主体部分往往有三到四个场景,然后按时间顺序,让时间串起这些场景。这类作文的特点就是场景细致,线索分明,层次清晰。2005 年福建卷高考满分作文《八·十八·二十八》就是这种范式的典型例文。文章主要写了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写八岁时自己被老师批评;第二个场景,写十八岁时自己看见有人作弊,内心想举报而实际没有举报;第三个场景,写二十八岁时自己对朋友和老板说违心话,而自己内心却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文章就是通过这三个场景表达了自身成长从“棱角分明”转变为“圆滑世故”这一主旨。

  2.借物显情,细节传神。

  这类作文的构思是这样的:主体上往往分为三个部分,即描写现在、回忆过去、回到现在,而串起这些内容的,就是一个物件。这类作文的特点是以回忆过去为写作重点,通过对物件与人物的一个个细节描写,表达一种细腻的情感。2007年山东卷满分作文《母亲手中的稻草绳》一文就是这种范式的典型例文。文章通过写昨晚还摸了摸枕头下的稻草绳起笔,开始回忆过去的故事—母亲病了,父亲让“我”

  去为母亲买些爱吃的菜,而这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母亲爱吃什么菜,而浮现在眼前的却是母亲一遍又一遍编稻草绳的画面—最后是回到现实,写自己时刻不忘把稻草绳带在身边、放于枕下。整个故事以“稻草绳”为线索,深情赞颂了伟大的母爱。

  3.由物及人,分层论证。

  这类作文的构思是这样的:主体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物”(动物和植物),第二部分写“人”,“物”所占篇幅小,“人”所占篇幅大。在“人”的部分再分两到三层,可从不同领域(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不同时空(从古到今或从外到中)和不同人物(从名人到普通人,或从特殊人到普通人)切人。这类作文的特点就是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材料也较为丰富。2007年全国卷I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文就是这种范式的典型例文。文章先写了“物”—老鹰,然后以一句“物犹如此,人亦然”过渡写“人”。在写“人”部分,又分别写了孔子、卓别林和比尔·盖茨三个素材。文章整体上层次清晰地表达了无论是 “物”还是“人”都应寻找到自己正确位置的主旨。

  4.找准切点,反复抒情。

  这类作文的构思是这样的:选准一个抒情对象,从“本应”和“可是”或“原来”和“现在”分两大层用第一人称抒情。这类作文的特点是既富于抒情性,又强于逻辑性,走煽情和深刻合一的路线。2009年全国卷I高考满分作文《西安的无奈》就是这种范式的典型例文。文章先写出西安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再写出如今的西安却走向无奈—努力成为“现代都市”,进而写出西安应以怎样的姿态来迎接未来。文章就是通过对西安的反复抒情表达了“发挥强项”的深刻主旨,引人沉思,给人启迪。

  5.三足鼎立,诗意呈现。

  这类作文的构思是这样的:文章整体上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三个部分可一脉相承,也可各自成篇,关键点是每个部分都为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不是陈述出来,而是用描写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表现主旨。这类作文的特点是层次清晰,画面感强,诗情浓郁,极富感染力。2009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发扬长处,青史留名》就是这种范式的典型例文。文章以政治上不得意、文学里展才华的三个古代人物陶渊明、李太白、苏东坡为抒情对象,分为三个部分以诗意兼画境之笔表现了他们“发扬长处,青史留名”的宗旨。

  在本文中,“写作构思”只写了四点,但在具体构思时远不止四点,比如题目如何拟,开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等等。在这四点之中,审题立意和联想素材是不可预知的,备考只能侧重方法和态度,而文体及写作范式却是可预案的,这也正是实效备考之所在。文体不仅有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三种,还可以有创新文体,比如书信、寓言、故事新编、对话、小品甚至网页设计,等等。考生可根据个人所长多选择几种备考文体,并在备考文体中再多准备几种写作范式,平时勤于练习,达到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只有这样,在考场上才能驾轻就熟、一挥而就、一举夺魁!

 

高考作文推荐阅读:

  2013最新高考作文指导大全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 高考作文押题 高考作文预测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英语作文
高考记叙文 高考议论文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零分作文 高考作文专题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