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高考的洗礼,孩子会怀揣青春激扬的梦想,带着激动、兴奋、稍许紧张的复杂心情郑重地走进大学校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崭新的天地。然而大学不是天堂,也不是娱乐场,而是步入职场前充电加油的场所,他们会一点一点地发现这里似曾相识却又全然不同,他们需要适应和面对的,可能远远超过曾经的预想。大学生活将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孩子要为自己的新角色做好充分的准备。
1.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又是独立生活,要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首先,思想上要独立。不要再妄想父母或他人的帮助,清楚明白地告诉自己要学会独立,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嫌学校的条件不好或不够好,不要嫌日常打扫太麻烦,这些都是一个人生存在世的基本能力要求,而且这些事你是为自己做的,没什么可抱怨的。
其次,充分熟悉校园环境,接受了这个环境就在适应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例如每一间食堂都去试试,找出最好吃的一家;每家超市都去转转,比出哪家更物美价廉;甚至还可以向学长及老师“取经”。一些大学的校园论坛,会开设新生报道专栏,专门为新生答疑解难。高校BBS,逐渐成为新生快速了解学校,融入大学生活的最好方式,热心的高年级同学会经常登录校园BBS,对新生的求助有问必答,甚至还附上了校园地图、风景照……人的恐惧感经常是因为陌生而导致的,环境其实也像人与人的相处一样,熟悉了就好了。
大一开学不久,各社团就开始摆摊“招新”了。大学的社团名目繁多,但社团活动会对你的个人时间、身体素质和经济状况有一定要求,选择参加时一定不要盲目。比如要参加网球协会之前,你就一定要做好不断花钱更新球拍和租练习场地的思想准备。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谨慎地选择一两个社团参加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学生会的工作有时会对学习影响很大,比如说学生会要办个什么事情,让你旷课你就得旷课。对学生会工作有热情的可以考虑尝试。但总的来说,社团活动会丰富你的校园生活,还会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另外,大一的聚会、联谊特别多,一般都是些社团、同乡会等,这些活动可以让你更加了解大学生活,帮助你适应,也扩大你的交友圈。其中,学长学姐能帮助你更好的成长,少走弯路。外地的学生可以利用大一的时候多出去走走,因为只有大一才有那么多时间和心情。
2.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1)大学与中学学习大不同
大学的课程是按照课表来进行的,虽然同专业同学的必修课是一样,但因为大家的选修课不一样,所以每个同学都有专属于自己的课表。
变化一:内容多了
中学阶段,我们一般只学习10门左右的课程,而且有两年时间都把精力放到高考科目上了,老师主要讲授一般性的基础知识。而大学四年需要学习的课程在40门以上,每个学期学习的课程基本不相同,内容多,学习任务远比中学重得多。大学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大学三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以及选修课,大学四年级重点学习专业课和进行毕业设计、找工作。
变化二:老师管得少了
中学时期,一切听从老师指挥,老师教学生是“手拉手”领着教;而在大学提倡自主学习,上课的老师来自学校不同的院系,师生之间接触时间很少,只在上课时见见面,且有的课程就只上几周课,大量的课外时间要自己安排。
变化三:讲课快了
大学教师讲课一是介绍思路多,详细讲解少。主要讲授重点、难点内容,而且许多教师都使用多媒体授课,授课进度比较快,一节课可能要讲一章或几章的内容,听课的同学连翻书的时间都没有。二是抽象理论多,直观内容少。三是课堂讨论多,课外答疑少。四是参考书目多,课外习题少。大学老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很宽,老师要讲的东西很难能找到一本能全面覆盖的书,所以有的老师会在开课时列出好几本书目。上课时这本书讲这几章,那本书讲那几章。同学们看书时也不能死扣教材,要学会筛选着看。
变化四:教室、同学不固定了
中学时,教室、座位、同学都是固定的,但在大学,每个班没有固定的属于自己独享的教室,有时1、2节课可能在这一栋楼的某个教室,但3、4节课又可能会到另一栋楼去,上自习也要自己找教室。和你一起上课的同学也是不一样的,基本情况是:公共基础课跟着学校里别的专业的同级学生一起上;专业课跟着本专业的同级学生一起上;公共选修课则会和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一起上。
(2)转变学习方法
没有了督导员似的中学老师跟前跟后,督促学习;没有了父母一刻不停地唠叨学习;没有了铺天盖地的作业练习。“放羊式”的大学学习方式可能会让很多新生一时间无法适应,其实从现在开始,就要自己管自己。
①学习要自主
大学老师的角色定位是“引路人”,一门课程通常是一周2到3节课,按一学期上课18周计算,总共才36或54个课时,可见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大学教材几乎都是大部头,动辄四五百页,因而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一堂课几十页地讲。一些同学会抱怨大学老师讲课太快,内容不够详尽,这其实是对大学的教学方式认识不足所致。简而言之,自学是大学学习的主要特征,大学课堂学的是“知识的精要”,不仅上课所学的要靠你的自觉性去消化吸收,整个的知识体系也要靠自己去补充完善。
②制订学习计划
制订一个学习计划,以月或周为单位(便于执行),列明具体的科目和计划学习的内容,例如“要阅读的书目”“每天背英语单词的数量”“教材每章的小结复习”等等。将“学习计划表”贴在书桌前,还可以添上几句学习名言鼓励自己。制定计划时,不要急功近利,如果将计划排得过于密集,让计划难以完成,结果不是不了了之,就是实施起来疲惫不堪,所以要考虑到它的可行性。
3.适应新的人际关系环境
很多大学生带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期望与同学交往,但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语言、个性、生活环境有较大差异,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耐心和宽容。“太自私了”“太难相处了”……几乎大家都在感慨大学的人际关系复杂。
(1)大学宿舍
一味地抱怨别人和慨叹世态并不能帮你找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捷径,要把时间花在如何解决上。大学室友是最有可能成为挚友的人,因此我们需要善待室友,学会尊重、宽容、忍让、关心。自我中心主义是宿舍集体生活的大忌,必须坚决摒弃。宿舍集体生活不可能像一个人生活这么自由。特别是“夜猫子”要注意,你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规律。多为别人考虑一下,千万不要影响室友休息。同时,要善于辨别哪些朋友你可以深交,哪些只是点头之交。尽量找些优秀的人做你的朋友,你会受益匪浅的。
处理好与室友的关系,请记住以下三个建议:
1.宿舍是大家的,你和室友就像家人,相互迁就很重要。
2.卧谈会是增进室友之间友情的最好机会。
3.集体行动。一起去吃饭,一起参观校园……如果是女生,可以全宿舍一起去逛街,男生的话,来场篮球赛会是个不错的主意,还可以叫上旁边宿舍的同学加入。想尽一切办法让大家熟起来。
(2)自己的班级
大学的班级已经不是中小学那种班级概念。没有固定的教室;班内同学来自全国各省市;班主任不会跟前跟后,如果他(她)没有担任你所修读课程的科任老师,那么你很难看到他(她)的踪影,可能只是开学班会时见一次,期末班级总结时见一次。简而言之,大学班级是一个相对松散的集体。正因为大学班级的特点,所以在与班级同学交往方面给新生提出如下建议:
①重视新生见面会
班级新生见面会上,同学们的自我介绍要用心听,记住每位同学的样子和名字,这是一种礼貌和尊重,而且这有可能是你与某些同学在大学期间唯一的相识机会。
②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因为平时上课位置不固定,大家多是与宿舍同学坐一起,除去个别积极分子外,大部分同学的交流机会不多,所以班级活动就是班级大融合的最佳途径,班级旅行、野外郊游、节日聚餐,联谊晚会……大一的班级活动尤其丰富,因为是以“玩”为主题,气氛欢快,同学们都比较能放得开,很快就能玩到一起。
由于大学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如果没有在大一开始时就形成团结的班集体,同学们没有归属感,那班级越往后会越松散。所以每一位新生都应该有集体意识,以实际行动促进班集体的团结。
③尽心尽力
当需要你为班级出力的时候,例如校运会、班级文艺演出等,一定要挺身而出,千万不要因为怕苦怕累,甚至是不想“抛头露面”的原因而拒绝,作为班级的一员,对班级要有一种责任感。而且当你在为班级荣誉而战的时候,会收获掌声与欢呼声,而你也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豪。
④调整心态
有个别同学因为不适应大学这种新的班级模式,或者是过度留恋中学班级和同学,难以融入新的班集体,这对于自身的发展其实是有消极影响的。因为大学同一个班级的同学是同一个专业,大家成为同行的可能性非常大,在大学时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将来毕业后出来工作也能够互帮互助。无论着眼于现在,还是放眼看未来,良好的班级关系都是必需的。
4.适应新的心态调整环境
步入大学校园,面对全新的环境,对于有些由于心理准备不足,或高中时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调整,而导致不能适应新环境、人际交往能力差、不够自信和过分自卑的大学新生来说,在学习、生活方式上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能否在这个过程中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能否在心理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成功进行大学生角色的转换,将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的质量。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遇到意外或挫折,新时期的大学新生更是如此,因此有意识地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非常必要。
目前,大学生或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许多高校的注意,大多数大学都设有心理咨询室或其他专门机构,许多学校的校园网站也专门开辟了心理版块,积极开展咨询活动。作为学生本人千万不要对心理咨询有偏见,认为去心理咨询的人就一定有精神疾病,其实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通过与心理咨询人员的交谈,使自己对自身和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态度和行为,并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更好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