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计划成报考2013年最新变化

2013-06-06 19:26:05 高考招生计划成报考

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今年4月,全国首批14家通过“2011计划”认定的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名单对外公布。从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来看,从最初申报的两三百所,到初审的167所,再到答辩的32所,考察17所,最终仅有14个高校牵头的协同创新中心获得认定。

    在2011计划首批名单尚未出炉前,笔者随专家现场考察了若干所高校牵头的“协同创新中心”。当时任行业产业专家组成员的大连交通大学校长李学伟就说,“学科排名靠前?我们有;平台建设数一数二?我们也有。但为什么还是没有培养出来能回答钱老之问的人?”

    李学伟认为,“211工程”侧重于学科建设,“985工程”则更多关注高水平的平台建设,但仅仅依靠单个学科“点”、平台“点”是搞不出前沿科学和核心技术的,更培养不出创新人才。毕竟,在具体的科研乃至教学工作中,高校与高校、高校与院所,乃至高校和企业之间都常常需要“协同创新”,而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两个单位之间出现“利益纠葛”,受影响的都将是其中的个人。

    正如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所言,“2011计划让科研不再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如果单靠大学,科研只能止于文章,要真想做出东西来,必须靠协同。”

    这些对高考生来说看似遥远,实则息息相关。因为,中心就要把他们当中最为优秀的一部分人培养成回答钱老之问的“杰出人才”。

    根据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的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对外公布的数据,该中心将把30%的招生名额用于自主招生。

    此外,该中心还将实行宽基础、重实践的弹性学制,对15%的优秀生实行8年制本硕博连读,弹性学制,实行允许自由选择、动态调整的双导师制,设立多学科综合实验平台和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基地。

    当然,对更多的家长和学生来说,“专业师资力量如何,就业前景好不好”等问题可能更实在。而这恰恰是2011计划可以回答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所提供的正是最前沿的专业、最受国家重视的领域和最有就业保障的可能。

    教育部对2011计划的解读就是面向“国家急需、世界一流”,而目前首批入选的14个协同创新中心也都是围绕这一点——— 量子物理、化学化工、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

    以轨道交通为例,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的一家组建单位负责人说,轨道交通安全,是所有现代化国家都急需研究的课题,“国外对此还有核心技术上的封锁”,特别是7·23动车事故和上海9·28地铁事故之后,整个社会舆论也开始重视起来。

    2011计划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协同创新中心在提升学科、科研水平的同时,也能协同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来。“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攻关大飞机项目?我们不是为了大飞机而大飞机,而是要通过这一科研过程,把材料、设计、加工都带动起来,把人才培养带动起来。”中南大学教授张新明说。

    国家的重视,意味着研究经费的增多,自然也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师资力量,让专业学习有了实打实的保障 
高考招生 自主招生 招生计划 高考招生简章 高考保送生
分享

热门关注

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本吗

上海海洋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是985学校吗

中国传媒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是211学校吗

东北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是几本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

东华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东华大学

女生报考北京什么大学好

北京什么大学好

2020河南省内专科院校的最新排名榜

河南省内专科院校排名榜

2020河南郑州最好的大专学校排名最新公布

郑州最好大专学校排名

2020强基计划36所一流大学名单

强基计划36所一流大学名单

2020年贵州大学排行榜

贵州大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