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会计基础知识学习章节1.3

 第三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的涵义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是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一)资产
1.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特征
(1)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
(2)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的有( )。
A.计划下月购买计算机20台,价值7万元
B.公司厂区内的空气、阳光
C.以融资租入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D.公司一批已经变质不能再出售的食品
【答案】ABD
【解析】选项A未发生;选项B不能货币计量;选项D不能带来经济利益。选项C属于企业控制的符合资产特征。
3.资产的分类。资产按其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在1年内或长于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被耗用的资产。
非流动资产是指不能在1年内或长于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被耗用的资产。
4.确认条件。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还必须是很可能流入企业;
(2)并且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负债
1.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特征
(1) 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3) 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其流动性,一般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例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负债的有( )。
A.预收账款
B.预付款项
C.应收款项
D.应付票据
【答案】AD
4.确认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
1.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2.特征
(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配现金股利,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负债后,剩余的财产才能分配给所有者;
(3)所有者凭借所有权能够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例题3·判断题】所有者权益在发生减资、清算或分配现金股利时,要先清偿所有者权益,然后再清偿负债。( )
【答案】×
【解析】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配现金股利,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负债后,剩余的财产才能分配给所有者。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三)所有者权益
3.来源(分类)。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的金额和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的那部分金额,即资本溢价。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①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②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①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
②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3)留存收益:是指企业历史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四)收入
1.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收入的本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的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和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的收入。
2.特征:
(1)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例题4·多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形成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所有者权益增加一定表明企业获得了收入
C.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D.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属于收入
【答案】ABD
【解析】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所有者权益增加不一定表明企业获得了收入;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
3.确认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4.分类。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一般指的是营业执照注明的主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一般指的是营业执照注明的兼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五)费用
1.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特征
(1)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2)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3)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费用的确认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4.分类。按照其经济用途不同,费用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前者计入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后者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例题5·判断题】费用是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 )
【答案】×
【解析】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六)利润
1.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利润的来源构成。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3.利润的确认条件。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4.计算过程: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一营业税金及附加一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一所得税费用
5.利润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从企业的产权关系来看,企业实现的利润是属于所有者的,企业发生的亏损最终也应由所有者来承担。因此,利润大于零(实现利润)时,一方面表现为资产的净增加或负债的净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增加;利润小于零(发生亏损)时,一方面表现为资产的净减少或负债的净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减少。
三、会计要素的计量及其应用原则
(一)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实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实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语气需要支付的库存现金或者库存现金的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的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的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剂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在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现金净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现值通常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价值的确定。
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交易的双方自愿进行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交易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计量的,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
四、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也称为会计平衡等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一)基本会计等式
1.会计等式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或: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或:资产=权益
2.会计等式的含义。
(1)该等式反映了企业任何一个时点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来源,无论在什么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应该保持上述恒等关系。
(2)该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相对静止状态,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
3.会计等式的意义。
该等式表明在同一时点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利恒等关系,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注意:等式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针对的是同一时点,否则等式不成立
4.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化,可归纳为四类九种:
(1)某个要素内部一增一减;三种
如:存款购买原材料、用银行借款偿还所欠材料款、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等
(2)等式左右同增;两种
如:购买材料款未付、收到所有者投入得机器设备等。
(3)等式左右同减;两种
如:用存款支付到期银行借款、所有者按法定程序减少资本,用存款向所有者返还资本金等。
(4)等式右边一增一减;两种
经批准企业将已经发行的债券转为实收资本,决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会计基础延伸阅读

  会计基础(Basic Accountancy)是指会计事项的记帐基础,是会计确认的某种标准方式,是单位收入和支出、费用的确认的标准.对会计基础的不同选择,决定单位取得收入和发生支出在会计期间的配比,并直接影响到单位工作业绩和财务成果。

  会计基础是在编制财务报表时,特别是为了确定收入和费用所归属的会计期间、确定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金额,为运用适合于有关交易和项目的重大概念而提供的方法。

  会计基础是一种计量标准,它不可能脱离会计体系整体而发挥作用,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只有在有效的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制度框架下才有实际意义。

  另一涵义:会计学基础学科

  会计基础是现代会计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会计学的根本问题,阐明会计基本理论、基本办法和基本技能。是会计从业资格的课程内容。

推荐阅读: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准考证打印
推荐阅读: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查询
推荐阅读: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相关信息通知

会计基础真题 会计基础答案 会计考试备考辅导 会计考试经验 会计考试题库

会计基础真题 会计基础答案 会计考试备考辅导 会计考试经验 会计考试题库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