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 留学生活体验分享

2013-07-02 11:02:34 836478124 留学经验

  “你说他们都在想什么呢?”这是我这个新老师通过和学生的一段交流后,经常好奇的一个问题。年长的同事半开玩笑地跟我说:“这个问题不要琢磨,若真知道学生每天都在想什么,你会疯掉的。”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好奇,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我至今仍是个酷青年,但十七八岁的本科生做事的方式还是时不时让我惊讶,使我不情愿地承认世界上大概真有“代沟”这东西。二是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英国大学里很强调师生双方都能有“职业范”,尊重并维护师生区别。你可以很受学生欢迎或喜欢,但“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的老师在英国大学里,不论是在学生间还是同事间,大多不会得到认可。这不是我所在的学校独有的现象,而是英国高校的普遍氛围。

  教育学研究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很简单:学生支付学费来上学,期待遇见的是有权威性、能答疑解惑的老师,而非能和自己谈天说地的“酷表亲”。这是学生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反过来,老师也应该对学生这个“职业”表示尊重。我第一次和负责指导的几个本科生见面,就发现确实如此。师生界限其实不需我划,而是英国学生自己就习惯性地在言谈举止中划出来的。他们自然喜欢有故事的老师,但并不希望有老师参与到学术之外的话题。另外,院系也会特别叮嘱老师,只负责学生的学术发展,其他问题有专门的学生工作负责人。

  乍听起来对“职业性”的强调好像疏远了师生关系,但我发现其实这种维持距离的相互尊重是件好事。比如听一些国内大学的老师说,每届学生里都会有“刺头”,有经验的老师总会有办法消一消他的锐气,使“刺头”学生更合群。英国大学对这种情况处理就完全是另一个角度。如果遇到学生语言挑衅或者有“态度问题”,老师首先会假定这是学生因家庭或学业压力等原因,缺乏安全感或者缺乏自信的反应。因为在强调师生各司其职的氛围下,默认的共识是老师一定是师生关系上的优势,处于弱势的学生有“刺头”表现未必是年轻气盛,更可能是因一些困扰而急于表现和证明自己。因此处理办法不是消锐气,而是寻找让学生感到困扰的缘由。

  来英国7年,发现英国社会虽不教条但很刻板,这“师”与“生”的差别就是一个例子。我想,学生扎堆在一起的时候,估计也少不了八卦:“你说老师们都在想什么呢?”我常常觉得这种刻板背后是鞭策每一个人的一种认真:老师要有老师的风范,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校园里两个平行群体各尽其责,未尝不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师生模式。

分享

热门关注

日本留学省钱技巧分享2021

日本省钱小技巧

如何适应留学生活 留学社团选择技巧

留学生活适应方法

日本留学生活分享 留学日本真实情况介绍

留学日本经验

德国留学生真实生活分享 怎样适应出国留学

德国留学生活

西班牙留学省钱技巧 去西班牙留学的费用有哪些

西班牙留学技巧

丹麦留学生活体验 生活注意情况

丹麦留学

丹麦留学生活体验情况介绍

丹麦留学生活体验

英国国际学生在美国纽约的留学生活体验

留学美国

美国留学生活真实体验分享

留学美国经验

瑞士留学真实生活体验

瑞士留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