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题(1)

   1、“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

  A.认识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2、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兴起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4、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下列有关定金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债务人履行债务时,定金不能收回,而应抵偿价款。

  B.有定金条款的合同,定金条款自合同成立之日起生效。

  C.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协商确定,但不得低于合同金额的20%。

  D.定金是金钱担保。

  5、“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A. 曹操、曹丕、曹植 B. 苏洵、苏轼、苏辙

  C. 班彪、班固、班超 D. 杜甫、杜牧、杜旬鹤

  6、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7、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8、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9、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10、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11、反对中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是一种杞人忧天的行为。这种家长式的焦虑非常可笑,就像劝阻孩子不要碰一块蛋糕一样,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说那块蛋糕里面长满了毒素。而事实证明,已经有无数人在吃过那块“蛋糕”之后是安然无恙的,再用夸张的词汇去形容它的不堪就是说谎了。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 )。

  A.中小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是他们的自由,家长们无权干涉

  B.尽管《三国演义》中有不合适的东西,但不妨碍孩子们阅读

  C.事实证明,《三国演义》是我国艺术文萃,任何人不得歪曲

  D.通过损害文著内容来反对孩子读《三国演义》做法实不可取

  12、画者练就一双画眼。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光有色流过眼前,偶有美感,即刻被这双眼捉住,尽情地痴醉其间,这是何等的快乐。这些快乐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便一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不是那些眼前见过的画面,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我不过没有时间将它形之于纸,却常常这样完成了绘画所必须的全部思维过程。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画家构思的过程 B.艺术创作过程的快乐

  C.好画诞生的过程 D.艺术品是内心世界的形象

  13、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以剥夺农村为手段来发展自己。因为城市并不必然代表先进,农村更不意味着落后。工业区边界的推进和农田的退缩并非天然正当的。如果单纯依据经济效率,则自然用地必然比不上农用地,而农用地又必然比不上工业和城市用地。但这不是城市无止境地侵蚀农村的理由。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农村的价值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增加。考察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否健康,一定要看它与周边农村的关系是否和谐。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城市不顾实际需要,狂热圈地影响城市化进程

  B.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能单纯依据经济效率

  C.推进健康的城市化,城市需与周边农村和谐发展

  D.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价值日益凸显

  14、毫无疑问,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当今社会颇具影响力的人群之一。借助大众传媒的影响,主持人成为公众人物。他们的角色因此不同于普通人,而是集社会角色、媒介角色及个人角色于一体的特殊角色。选择了这一职业,不仅仅意味着选择了鲜花和掌声,财富和荣耀,更意味着选择了媒体和社会必然赋予他们的责任。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大众传媒的发展使主持人具备特殊的影响力

  B.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发挥着特殊的社会作用

  C.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主持人所应肩负的责任

  D.主持人应借助传媒的影响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15、孔子尝曰:“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乐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有时候人们确实觉得后者更重要,但这并非由于死本身,而是因为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续。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孔子关于生死的看法对中国人产生深远影响

  B.生与死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

  C.中国人对生与死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以生为旨归

  D.对生死问题的不同答案源自讨论者的不同观念

    行测推荐: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之历史常识汇总     公务员常考百科常识汇总

行测真题 行测答案 行测答题技巧 行测题库 模拟试题
分享

热门关注

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12.14

公务员面试题

国考面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12.11

国考面试题

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12.9

公务员面试题

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12.8

公务员面试题

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如何理解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建设

公务员面试题

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11.16

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11.19

公务员面试模拟题

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8.31

公务员面试模拟题

2020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7.16

公务员面试模拟题

2020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8.25

2020公务员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