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时事政治2013:公款吃喝

2013-07-30 17:09:45 半月谈公务员时事政治
   管住公款吃喝的嘴、公款旅游的腿,不能靠个人觉悟,靠的是严格制度和严明纪律

  公款吃喝,百姓反感,干部怎么看?最近,《人民论坛》杂志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干部对享受高规格公款接待感到愧疚。联想起此前有干部抱怨“一天陪洗八次澡”、感慨“做梦都想喝小米汤”,这一数据折射的干部心态更耐人寻味。

  可能有人会说,一边享受公款接待,通体舒泰,一边感到愧疚,良心不安,是不是有点矫情?其实,不必如此苛责。心怀愧疚,起码说明这些干部心里有是非标准、荣辱界限,对奢靡之风是有评判的。

  当然,不管有没有愧疚,在公务接待上都不能大操大办、大吃大喝。愧疚是不可期待的,也是靠不住的,更何况现实中不少人不仅毫无愧疚之心,反而欣然受之。比如,媒体曝光,今年1月初广东省阳江市数十名中小学校长,分别到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公费“考察交流”。面对质疑,有关部门竟然以中央八项规定文件“来得慢”为托词。说到底,管住公款吃喝的嘴、公款旅游的腿,不能靠个人觉悟,靠的是严格制度和严明纪律。

  日前,中央纪委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其中包括用公款大吃大喝,也包括以开会名义公款旅游,还包括滥发福利等等,都是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消息传出,舆论普遍好评。就在前不久,有全国政协委员还表示,要防止“中央强调抓一下,强调过后放一下,出了问题紧一下,形势好了松一下”的一阵风现象。中央纪委的通报表明,转作风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做做样子,而是动真格、见真招。如果将通报监督制度化,就会形成更强大的震慑效应,减少走形式、搞变通的现象。

  赏罚分明,才能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现实中,“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怪象,反映了一些干部“吃吃喝喝不犯法,只要不往兜里拿”的认识误区,更暴露了违规成本低的现实问题。正如调查显示,逾八成的受访干部认为“公款吃喝受到处罚的可能性”较小。如果公款吃喝近乎零风险,必然引来更多的人效仿,把公务吃喝当成一种心安理得、不吃白不吃的惯性。

  清除这种惯性,除了加强个案监管,还应看到铺张习气的形成,与不良政治生态息息相关。比如一些地方把接待当成“生产力”,“不宴请、不迎送,心里不踏实”,“四菜一汤,项目泡汤”。这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到印证——多数受访干部对于公务接待给自己带来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得到更多升迁机会”,比“得到他人的尊敬和羡慕”更感兴趣。

  这就说明,要管住奢靡之风,除了加大惩处力度、曝光强度,还需从清理灰色官场文化、净化政治生态入手。通过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完善政绩考核机制等,使干部看到,成绩是干出来的,而不是招待出来的;升迁要靠真本事,而不是靠利益输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公款吃喝玩乐的需求与冲动。

  治奢靡、倡勤俭,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但这也是一场持久战。好比钉钉子,不奢望一下子到位,不追求一锤子就钉得牢,重在稳打稳扎、步步推进,常给力、不卸力,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如此,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可期。


    公务员推荐阅读:公务员时事政治     半月谈

公务员时事政治 半月谈时评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报考指南 历年考试真题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