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科技处介绍

   2013年研究生考试已经告一段落,出国留学考研网为14年考生提供中国海洋大学介绍相关院校信息及专业简介,帮助考生在复习之初建立明确的目标院校,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期复习。

  中国海洋大学经过80余年的发展,特别是“985工程”一期、二期建设,学校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完善,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

  1.学科水平大幅提升

  学科水平是体现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高质量完成了“985工程”和“211工程”二期建设,大力强化海洋、水产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不断培育和拓展新的学科增长点,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科水平大幅提升。目前拥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1个培育学科)。新增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农业经济管理、会计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生药学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学位教育领域快速拓展,工程硕士领域由5个发展到18个,农业推广硕士领域由1个发展到5个,新增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法律硕士、翻译硕士等专业学位点。在教育部公布的2006至2009年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海洋、水产2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一,6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10位,10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20位,13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30位。

  学科水平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纵向提升特色优势学科水平,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统计,学校以水产和海洋生物研究为特色的植物学与动物学、以海洋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地球科学、以海洋工程及海洋信息技术为特色的工程技术3个学科领域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论文总被引频次进入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行列,在“985工程”高校中并列第22位。横向拓展了工科和文理交叉学科,海洋药物、海洋环境科学等新兴学科方向发展迅速,具备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基本条件;由海洋和水产等优势学科带动起来的海洋经济、海洋管理、海洋法学等具有文理交叉特征的学科发展势头强劲,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相对优势地位,产生了广泛影响。

  2.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高水平大学建设需要高水平人才队伍的支撑。学校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 按照“汇聚英才、构建团队、扩大总量、优化结构”的思路,采取各种措施,稳定、引进、培养人才,使人才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水平不断提升。六年多来,教职工总数由2045人增加到27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从35.3%提高到54.2%,其中重点学科达到85%。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学科梯队建设为重点,实施“筑峰人才工程”、 “绿卡人才工程”、“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和“青年英才工程”,不断完善“杰出学科(学术)带头人+国际知名学者+精干学术团队”的创新团队组织模式。在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团队、海洋药物研究团队、海洋动物分子系统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团队、海洋生物遗传育种研究团队、海水健康养殖理论与技术研究团队、海洋工程与技术创新团队、海洋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团队、海洋发展研究创新团队等特色与优势学科,建立了“杰出学科(学术)带头人+国际知名学者+精干学术团队”的创新团队组织模式,促进了国家重点学科及特色优势学科尽快融入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提升了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有力地推动了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

  目前,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中组部“****”入选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5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0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6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3人,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人,“海洋动力过程演变机理及其气候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创新研究群体2个。

  3.科技平台建设与创新研究取得突破

  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强大动力。学校紧紧围绕学科国际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显着提高了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特别是经过“985工程”重点建设,学校科研装备条件明显改善,仪器设备、研究手段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经费持续稳定增长。科研基地布局更为合理,高水平成果不断涌出。

  学校站在国家海洋事业全局的高度,通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推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2009年10月国内最大的海洋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奠基起建。2007年9月成立的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以国家战略需求和解决海洋发展重大问题为导向,实现了高起点建设和快速发展,已成为代表国家水平的海洋发展研究基地和国家相关决策咨询中心。以国家实验室和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为牵引,以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重要组成,总体构成了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

  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高技术发展计划能力明显提升。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工作,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能力显着增强,特别体现在以代表国家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能力的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绩斐然。共主持承担“973计划”项目5项,主持项目数列全国高校并列13位,居涉海科教单位之首,巩固了我校在海洋科学研究创新方面的领衔地位;2006-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均2850万,资助项目数及经费数连攀新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人数列全国涉海单位之首,推进了我校基础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并成为培养和造就优秀科技人才的摇篮。“十一五”以来主持承担“863计划”项目73项,主持项目数名列全国高校前茅,为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果夯实了基础。通过“863计划”的有效实施,学校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实现了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协调发展,开创了我校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4.科研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

  大尺度大洋环流能量平衡理论与实验的相关成果,回答了物理海洋学领域一个争论了近一个世纪的话题—海洋是否为热机,被着名物理海洋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Karl Wunsch在《Science》的文章中引用,认为是物理海洋研究领域2005年度最值得关注的论文,并在《Nature》上作了专门评述;在海洋纤毛虫的分类学与系统学领域取得了被国际同行誉为世界领导级(world-leading)的成就和地位;研制成功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系统成功为北京奥运会青岛奥帆赛和“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回收保驾护航;关于国家海洋管理体制改革和海洋权益维护问题的研究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成为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十五”以来获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其中“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实现了山东省、特别是我国海洋、水产领域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零的突破。另获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其中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各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山东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60余项(其中一等奖25项)。由管华诗院士等主持编纂的《中华海洋本草》成为我国第一部大型海洋药物典籍,被誉为全国海洋工作者为新中国60华诞的重要献礼,是迄今为止最系统最权威的大型海洋药物典籍。学校2003年“985工程”二期以来,年到位科研经费从1.01亿元增加到2.81亿元;获授权专利576项,其中发明专利369项;被SCI、EI、ISTP收录学术论文6000余篇,其中2008年度SCI论文数按学科全国机构排名中,列农学第5位、地学第9位、生物学第18位。

  5.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服务社会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主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六年多来,由学校研制并不断发展完善的海浪、风暴潮和海温数值预报模式的业务化运用,推动了我国海洋环境数值预报长足发展;“荣福”海带、“蓬莱红”栉孔扇贝以及“海大金贝”新品种,铝代铜关键连接工艺及腐蚀防护技术、系列环境友好型海洋防污涂料等一系列科技成果在沿海地区的推广应用,产生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自主研发的测风激光雷达在保障北京奥运会和“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海电视抓斗成为我国深海调查的主干设备之一,为我国深海资源原位调查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多项研究成果和学校教授提出的提高全民海洋意识的建议得到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并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学校积极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参与省、市及周边沿海城市的规划和咨询,主持编制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服务青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实施,承担完成的项目得到青岛市高度评价。

  6.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创新局面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是现代大学面向世界,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深入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开创了在国际对接平台上以联合培养研究生带动科研长期稳定合作的新格局,促进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目前,学校已与131所国际着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构建了“国际涉海大学协会”、“中德海洋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研究中心”、“中美10+10合作计划”等国际科教合作平台;建设研究生国际化课程体系,成功实现了与欧盟学分转换体系(ECTS)对接;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生,实现了我国高校与美国着名大学联合授予博士学位的突破。成功进入中欧高层次科教合作项目(欧中精英大学联盟,TANDEM),国际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留学生教育健康发展。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孔子学院项目进展顺利,在美国产生了良好影响。

  学校已成功与世界各海洋先进国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如,与美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的“太平洋和南海海-气相互作用”、“西北太平洋环境地质调查”、“长江口、黄河口领近海域联合研究”、“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响应试验”;与德国大学联合开展的“渤黄东海系统对全球变化的相应”、“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及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与法国联合开展的“ERS,TOPEXPOSEION卫星资料在太平洋和中国海的应用研究”;与俄罗斯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的“非线性内波研究”、“卫星SAR对中国海内波成像的研究”;与日本科技厅和气象厅联合开展的“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中日副热带环流合作调查研究”;与韩国开展的“中韩共同研究开发技术项目”等等。众多实质性、有意义的国际合作项目位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并使已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更加牢固、密切。



热点推荐: 2014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介绍汇总
重点推荐: 2014年生物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2014年大气科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2014年地球物理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2014年海洋科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分享

热门关注

考研怎么选择学校还有专业

考研怎么选学校

考研院校的选择有什么方法

考研院校选择

考研院校和专业哪个更重要

考研院校和专业

考研院校和本科院校哪个重要

考研院校和本科院校

考研院校报录比怎么查

考研院校报录比

2021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

2021年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学术型)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

2021年考研院校:中国史院校排行榜

考研中国史院校排行榜

2021考研:中国语言文学院校排行榜

考研中国语言文学院校排行榜

2020全国自动化专业的大学排名

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