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崛起,重视科研投入,擅长与企业合作研发
亚洲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领先
数据来源:《泰晤士高等教育》杂志制图:张芳曼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杂志12日发布的世界学术峰会创新指数显示,韩国、新加坡、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印度等地的顶尖大学在与产业界合作、吸引企业投资以及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方面表现突出。此排名的评价指标是高校吸引产业界投资的能力。本报记者采访的排名编撰方和有关学者指出,亚洲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是大型跨国公司近年来把科技与计算机科学研究重点转向亚洲的重要原因。
制造业发展推动亚洲高校科研产业化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排名之一。此次世界学术峰会创新指数的编制是针对2012—2013年度排名中的前400所世界顶尖大学进行调查所得。这些顶尖大学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该项研究主要的评价指标是这些大学吸引产业界投资的能力。
《泰晤士高等教育》编辑菲尔·巴蒂接受本报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将每所高校吸收到的企业投资除以该校研究人员人数,就得到了研究员人均获得的研究经费(出国留学网 m.liuxue86.com)。调查显示,韩国的高校研究人员人均获得的研究经费为9.79万美元,排名第一,新加坡为8.45万美元,排名第二。而这一指标也是世界大学排名13项指标中的一项。巴蒂称,该统计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很直观地说明了问题的关键:企业愿意为高校科研投资多少钱?又在向哪些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项目投资?
亚洲高校在吸收企业科研投资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和英国在该项排名中仅名列第十四位和第二十六位。调查指出,亚洲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是大型跨国公司近年来把科技与电脑科学研究重点转向亚洲的重要原因。而对于亚洲本土制造业企业来说,只有开发出世界一流产品,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相反,欧美企业对本国科研项目投资不足,导致了制造业的衰落。正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长安博迪教授对本报记者所言,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产业界与世界级大学迫切需要进行合作研究。
另一方面,巴蒂认为,东亚国家充分认识到高校能够推动知识经济,能够将科研项目和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价值并影响世界。近年来,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对研究机构的投资超过西方国家。亚洲学术界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也吸引企业大量投资。企业也看到了与高校合作的丰厚回报。在西方,传统大学一直有将研究和商业分割开来的倾向,尽管这一情况近来有所变化,但是西方国家高校在研究成果产业化方面仍处于劣势。将实验室想法应用到现实世界的所谓“知识转移”已经成为现代高校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但以英国为例,“知识转移”只是高校的“第三项使命”,远不如教学和科研受重视,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亚洲高校重视与企业合作研发
调查认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数据显示,新加坡高校科研经费2/3来自于企业,而且主要是来自欧洲等地的跨国公司。高校和企业合作研究和开发高新技术,推动了新加坡产业升级,成为地区研究中心。
安博迪教授表示,南洋理工大学与多家企业有合作伙伴关系。今年以来,南洋理工大学已和三家全球行业巨头——宝马集团、劳斯莱斯公司以及国防安全和航空航天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建立了新的合作伙伴关系。7月,劳斯莱斯南洋理工大学企业实验室成立,研究项目涉及空间与深海科学。宝马集团和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该集团在东南亚的首家未来移动研究实验室。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在与南洋理工大学合作研究纳米技术。
新加坡国立大学常务副校长贝烈炜教授对本报记者表示,优秀的科研项目是吸引产业资金的关键。新加坡国立大学在科学、医疗、技术和人文领域的研究能力突出,已经和西门子、通用、安捷伦、罗氏、阿斯利康和礼来等大型跨国公司建立了研发合作伙伴关系。最近,该校生活实验室对新的互动数字媒体和信息通信解决方案开展广泛的测试和试用。产业界合作伙伴也被邀请参与到研发团队中,开发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建议中国高校加强纯理论研究
在世界学术峰会创新指数中,中国大陆以高校研究人员人均获得研究经费5.05万美元排名第七。巴蒂称,中国高校在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重视工程、科学和技术学科,而这些领域最有可能吸引企业投资。这不仅推动了中国高校世界排名的快速上升,也为中国的发展带来好处。建立世界级大学,收入来源多样化,囊括政府财政拨款、慈善捐助、学费、企业投资等等,是很重要的。
巴蒂建议,中国高校需要加强纯理论研究。像其他亚洲国家的大学一样,中国高校科研往往更侧重于短期应用,这点是成功的。然而,最具突破性的、能够改变世界的创新往往并不是来自于对短期应用的研究,纯理论研究往往为真正改变世界的创新奠定基础。(出国留学网 m.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