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神话与现实的参悟

2013-09-07 15:46:27 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名著,发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不同时期的大家都对名著有所解读。然而我们写的读后感可能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可以从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东西就好了,这也是名著传递给我们的思想。

      一、真实与虚拟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大家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拟的确是这样。然则虚拟行使艺术的伎俩进行虚拟而不是任意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拟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孤军作战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孤军作战见关羽。相同的例子当然是不可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解可知这些虚拟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摹的一个小我私家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脑子观相违背了。并且作者在虚拟的同时还留意到了情节的公道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拟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怀孕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等成功的,并且这些情节也浮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不完满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个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范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处所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处所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对照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人。

  南宋闻名的理学家朱熹,觉得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早年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苍生也开始接管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合适儒家脑子,能被统治阶层所接管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个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根基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汗青上是好汉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摹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等于成功地塑造了很多本性光鲜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诚恳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猾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描绘,来浮现人物光鲜的特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警惕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与描摹,与此同时又插手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三国演义》可以或许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相关处理奖惩的恰如其分,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只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取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伎俩。《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树以及衰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个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论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接洽,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论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叉进行,读后感范文。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浮现的一个政治脑子观就是倡导典范的儒家脑子——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拟故工作节都是为了浮现这种脑子。正是如此,作者才果敢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起首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摹的诸葛亮,是“忠贞”和“伶俐”的化身,非凡是作者对诸葛亮的“伶俐”,更是用尽笔力,疯狂渲染。

  诸葛亮在那时的地主阶层统治集体中,是一个看题目对照敏锐、办事对照有胆识打定、能因时制宜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上风,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解那时形势,估量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役之前就已经对敌我两边的上风和瑕玷作了对照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环境作了分解,料知司马懿体会本身“平生盛大,必不弄险”,从而行使司马懿对本身长久形成的认识,采取了异常“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回“夜观天相”,几回“锦囊奇策”。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谬绝伦的描摹。相同的题目,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出力描摹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沟通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好汉。《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满是为了倡导封建的“忠”“义”脑子。《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合适封建统治阶层抱负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明、清的统治者曾经几回封其为“大帝”,四处为其立庙。这就清楚的声名,通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摹,是多么得当封建统治者的必要。

  另外,也是为了倡导为封建主子卖命,《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一系列所谓“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们为了尽忠汉献帝诛除“国贼”曹操,“虽灭九族,亦无怨恨”。作者把这些人吹捧为流芳千古的楷模人物。另外,写姜维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写孙夫人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节烈”。由此可知,《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贯穿了作者的社会政治观点的。

  五、诗词与歌赋

  《三国演义》的另一大成功等于引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固然数量比《红楼梦》中要少,然则个中不乏佳构之作。一部分诗词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引入的,另一部分则是出目前人物的吟唱中或笔下。如,“青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第三十七回),此乃文中诸葛亮所作。又如,“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阴谋中周郎……”(第四十五回),此乃后人叹曹操上钩误杀蔡瑁、张允之事。篇头词“临江仙”,气焰磅礴,让读者感到一股浩然之气;读过之后,更有一种意犹未尽、引人入胜的感觉。篇尾诗“古风”,则把三国一个世纪的兴衰成败、长达66万字的笔墨概括成仅300余字的长篇叙事诗。固然没有华丽的词采,然则它却像一片押韵的跋文一样泛泛,率领读者重温三国风云。其最后几句,更是激发了作者对汗青的思考与认识“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留给读者无穷的联想。

  最后说说孔明。凡读三国者肯定不会少了品他,孔明有“卧龙”之称。应居于山中潜心攻读百科,致使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后因刘备一个汗青抉择性的举措“三顾茅庐”被请出山、当刘备的智囊。若无诸葛亮,刘备能驻足于巴蜀的确就是一纸空文;相反,诸葛亮浑身伶俐也只能隐蔽,一辈子凑数其间。真可谓是隆中对。诸葛亮智勇双全,往返于疆场批示战斗也绝不害怕,他的伶俐无论在-上照旧军事上,都施展地极尽描述,以至于其他两国的智囊也对他生畏!就算身后,也构造算尽,好不罢休,他身后司马懿来犯,而蜀军照诸葛亮的叮咛,将他常兴兵座的椅子搬出来,司马懿望见了,尽管吓得率军回撤。可见一小我私人的伶俐是何等的重要!我们平常多学点、学好点,先在想起来,认为那真是没什么好诉苦的,常识和伶俐才是一小我私人最重要的“饰品”

  读后感栏目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大全

  中外名著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800字 1000字 1500字 2000字 3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800字 1000字 1500字 2000字 3000字
分享

热门关注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生4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生

小学生《西游记》读后感300字范文

学生西游记读后感

2021读《草船借箭》有感范文

关于读草船借箭有感

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大学生

红楼梦读后感大学

西游记读后感600字初一作文

西游记读后感初一作文

《三国演义》暑假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假期《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高中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范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