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5、教育研究为什么要遵守针对研究对象的伦理原则,简述该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伦理原则是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须尊重研究对象享有的一切权利,承担保护研究对象的责任,使其权益免受研究活动的侵害;必须保证研究结果被合法、正当地加以利用。

  教育研究必须遵循伦理性原则,伦理原则对教育研究的可行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当研究的客观性与伦理性产生矛盾时,研究者须放弃违背伦理的研究,因为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

  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这句要包括三个方面:(1)研究的伦理可接受性,即研究者站在客观立场上,判断研究是否会对研究对象的权益、身心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2)充分认识并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尊重其研究意愿,研究对象有随意退出研究的自由,研究对象有知情权,有权拒绝某些或全部问题的回答,尊重隐私权等。(3)研究者承担对研究对象负责的义务:研究之前向研究对象说明其享有的各项权利,采取措施防范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受到的伤害,对于研究给研究对象带来的不良影响应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消除、对研究对象的个人资料保密等。

  四、论述题:

  1、根据杜威和斯宾塞来谈教育目的。有目的还是无目的。结合中国教育改革。

  答:(1)在教育目的上,斯宾塞持“教育准备生活说”,他认为,真正的教育目的与任务应该放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使教育为人的完满生活做准备。他从当时英国资产阶级个人的生活内容,论述了什么是“完满的生活”,并要求据此而确定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与方法。他所理解的完满生活内容包括下列五项主要活动,并按它们的重要程度自然地排列为;“1.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2.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3.目的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4.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为满足上述每种生活需要而作准备就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与任务,它们包括进行直接与间接保存自己的教育、当好父母的教育、做一个好公民的教育和善于进行各项文化活动的教育。

  (2)杜威与斯宾塞不同,他对教育目的持“教育适应生活说”。他认为,教育是社会共同生活的基础,只有使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此,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主张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要求学校把教育和儿童眼前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

  杜威提出这个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教育过份重视前人知识的传授,忽视让儿童参加社会实践的弊端。杜威认为传统教育过于注重教材知识的传授,而把儿童当作知识容器,这种教育导致了“为了深远的和多少不可知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儿童缺乏现实生活能力,没有了首创精神和责任感。同时,“这种脱离深思熟虑的行动的知识,是死的知识,是智力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就是动变,未来是难以预测的。学校作为专门培养人的场所,仅仅强调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着重培养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很明显,杜威在他的教育的概念上,强调了社会现实生活和教育的联系,要求注重培养儿童的实际技能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社会大生产的要求,是教育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3)斯宾塞和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事实上代表了传统与现代两种教育观的观点。从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来看,教育的功能一方面是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技能,以使其获得生存的必要手段,但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强调教育为将来做准备、过于强调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使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成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赫尔巴特的兴趣观及其在教育理论体系中的应用

  答:

  (1)在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体系中,兴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赫尔巴特认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在课程中应当排除与学生经验相脱离的内容,因为只有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而只有能引起儿童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儿童意识保持警觉状态,从而更好地接受教材。

  (2)赫尔巴特把多种多样的兴趣分为两大类: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其中经验的兴趣包括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兴趣包括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三种兴趣。依据不同的兴趣类别,学校应设置不同的课程,各种经验、兴趣对应应设的课程如下图所示:

经验的兴趣

经验的兴趣

自然、物理、化学、地理

思辨的兴趣

数学、逻辑、文法

审美的兴趣

文学、绘画

同情的兴趣

同情的兴趣

外国语、(古典语言和现代语)、本国语

社会的兴趣

历史、政治、法律

宗教的兴趣

神学

  3、选做题

  Ⅰ: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先前知识和经验,而这些知识经验会对之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错误),请简述错误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说明如何在教育中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

  答:

  1.儿童并不是带着空白的头脑进入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以及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形成了大量的个体经验,其中有些经验可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固定点,但其中也有很多理解是与当前的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这就形成了儿童头脑中的错误概念。由于错误概念影响到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因此必须转变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

  2.概念转变,就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它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旧经验的改造,实质是认知冲突的银发及解决过程。概念转变有两种可能:丰富和修订。丰富指新知识的纳入补充了已有知识;修订实质新信息与原有信息间存在冲突,需要对这种对立的理解做出调整。

  3.概念转变过程会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习者的形式推理能力

  为克服错误概念,学习者需要理解新的科学概念,能意识到证明新概念有效性的证据,看到事实材料是如何支持科学概念、而违背原有的错误概念的。所有这些都依赖于学生的形式推理能力。

  (2)学习者的“概念生态圈”

  “概念生态圈”表示影响概念转变的原有观念系统,它说明了学习者原有观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仅包括具体水平上的概念、实例,也包括更一般的信念和观念,这都是儿童经验世界的重要内容。

  (3)动机因素

  概念转变有四种主要的动机性因素:

  Ø 目标取向,即外在的、表现型的学业目标,还是内在的、掌握型的学业目标。内在的、掌握型的学习目标更有利于学习者对信息的深层加工,所以更有利于概念转变的发生。

  Ø 兴趣与学科态度:积极的态度兴趣会使学习者在学习中采用更有效的认知策略。

  Ø 自我效能感:它对概念转变的影响可能是双重的:其一,对自己原有概念的自信可能会妨碍概念转变的发生;其二,自我效能感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原有的观点,运用策略不同对的观点进行整合,从而有利于概念转变。

  Ø 控制点:内控的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支配自己的学习,面对新旧经验的不一致,他们可能会更积极地去解决。

  (4)社会情境(课堂情境)

  在教学中,概念转变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发生的。课堂教学中的任务结构、权威结构、评价结构、课堂管理、教师的示范、教师的支架作用都可能会影响概念转变。

  4.为了促进学生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背景;充分运用学生的原有概念,在教学中创设认知冲突;在开放化课堂气氛中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调整原来的看法,形成新观念。

  Ⅱ:对100名初一学生进行实验,这些学生在之前并没有学习过英语,请设计一个多媒体教学对初一学生英语阅读成绩影响的真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哪种实验比较合适,为什么?

  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

  原因:真实验,因此被试必须随机分配;由于学生之前没有学习过英语,因此无法进行前测;控制组的设置可以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

  (2)如何产生实验班和控制班。

  由于无法进行前测,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抽签的方式随机抽取50名学生作为实验班学生另外50名作为控制班学生。

  (3)这种实验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

  (1)消除前测与后测、前测与自变量的交互影响,内在效度高。

  (2)可以控制历史、成熟、练习与统计回归的影响。

  缺点:不能对被试缺失加以控制

  考研网推荐链接:

  考研网:2013政治考研真题

  2014考研英语单词记忆法

  2014考研各大事件时间汇总


考研大纲 考研经验 考研真题 考研答案 考研院校 考研录取
分享

热门关注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复合材料

测绘工程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考研方向

能源动力类专业考研方向

考研方向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考研方向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考研方向

工业生物工程

教育技术学考研考哪些科目

考研科目

小学教育专业考研可以考哪些专业

小学教育专业

会计学专业考研的科目

考研科目

小学教育专业考研科目有哪些

小学教育专业

人文教育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考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