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交通专业的兴趣和对车的喜爱,一到便买了辆二手车,借助各种机会体验其交通设施、管理控制措施以及规划理念和人的交通行为特点,并有意无意的和北京的交通进行对比。期间利用调研、开会和旅行机会,开车跑过的地方包括德克萨斯、伊利诺伊、弗吉尼亚、马里兰、佛罗里达以及华盛顿特区。对这些地方的交通状态有些粗浅认识,借此机会将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不够系统、权当积累。这一年中也收集了交通生活中较丰富的照片、PPT等素材,相信将有助于未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哥伦比亚新城
受美国联邦公路局Joon H. Byun博士邀请,参观了位于华盛顿特区和巴尔的摩市之间的哥伦比亚社区(Columbia Association,也可称之为哥伦比亚新城)。这个占地57平方公里的小城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一路上Byun博士为我们讲解了小城的历史和规划特色。1963年,ROUSE公司向140个私人分别购买土地,然后完全按照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建设的新城。其以“创建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为目标,以“以人为本,关注人们的生活”为理念,注重保护土地并提高土地的质量,延续地区历史,强调公共空间的开发,提倡环境为社区共享,构筑清晰的“新城—小区—组团”的三级结构体系。哥伦比亚城共有10个小区,每个小区由4到5个组团构成,组团、小区、城市都有各自的中心并围绕中心展开。在国内学习《城市规划》类科目时,常常被教材中的邻里单元、组团结构等概念和图形所迷惑。在参观时豁然明白,那是因为当时在我们周围找不到这样的实体,因此也无法理解我们的居住环境竟然可以设计的如此美妙——当然,这是在土地资源足够的条件下。
ROUSE公司将超过城市面积三分之一的土地用在公共开放场地,包括各类公园、运动场、湖泊等。现在10万人口的哥伦比亚城有3500个经济体提供8.9万个就业岗位,小城中还有26个中小学以及医院、商业中心、社区大学、图书馆、剧院等等。如此精心的规划和均衡的混合性用地,也从根本上消除了交通拥堵的可能性。哥伦比亚城分别在2006年和2008年分别被评为美国最宜居100个地区的第四和第八,也是美国公认的最成功的新城开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