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推免生必读

  每年的10月都是一个与“考试”有关的月份。公务员报名、高考改革政策出台吸引了众人眼球,而10月也注定是高校招收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最忙碌的月份——高校迎来一场接一场的推免生笔试、面试。

  推免生,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不用参加常规的研究生考试,但是从取得推免生资格,到最终被心仪的高校免试录取,也并不像常人想象的轻松。尤其是近年来,部分高校推免生比例过高、内推生过多、考试注水等问题,使得推免生选拔陷入了一场新的水平与公平的争议之中。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要求,着力提高推免生选拔质量,加强推免生校际交流,推动推免招生与统考招生协调发展等等。那么,推免生的真实情况又是怎样呢?现有的推免生制度还有哪些改进空间?

  唯分数论的延续

  国内的推免生通常是如何炼成的呢?

  在国内某知名师范院校中文系本科生林霖眼中,想要取得推免生资格,第一要务就是把本科前3年的大小考试拿下,体育课、通识课一个都不能少。林霖所在的中文系同年级有100多人,“只有英语通过四六级、综合排名前30名的学生才能获得推免生资格,而考试成绩往往在综合排名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陕西某“211工程”高校传播系学生黄琼对此深有同感。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学校的推免生政策,尽管删去了学生工作的加分,但是对学术能力的考查、鼓励仍然不够。譬如,发表论文可以加1分,且没有字数、刊物级别的限制,但是同学中几乎没有人发表过文章。“因为跟考试成绩比起来,写论文费时、费钱、费精力,更重要的是加分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在成为准推免生的道路上,人们仿佛再次看到高考的身影,分数的指挥大棒在挥动,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别敦荣指出,如今从重点高校到地方院校“死读书、读死书”的问题比较严重,一些所谓的优秀学生并不是真正“会读书”,而是“会考试”,尤其擅长考老师讲过的内容。通过考试成绩优秀获得推免生资格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研究生招生对生源素质的要求。

  他进一步指出,研究生招生的要求是招收具有创新精神,受过比较好科学训练,理论基础、应用能力相对较强的优秀本科生。然而,目前高校对推免生资格的认定,大多是简单的行政操作,即教务处计算出学生的排名,然后从前往后确定学生是否有推免资格。“各个院系、专业推免出来的学生没有经过学术考核,只有通过这个学术考核环节、具备一定学术潜力的优秀本科生,才能享受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资格。”

  学校越好,外推越少

  在国外大学,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不鼓励学生留在本校读研、读博,哈佛、麻省理工学院亦如是。因为只有把学生推向不同的校园文化,思想才会更活跃。

  而在国内,虽然嘴上不言明,但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更愿意招收本校的推免生。这类高校,尤其以“985工程”高校为代表。

  林霖告诉记者,鼓励学生外推的专业,一般来说学科实力较弱。她所在的专业由于学科实力较强,大家都在努力争取内推。

  “排名靠前的学生不愿意也不敢外推。”林霖说,更重要的是,学校规定如果选择外推,就意味着要放弃内推的资格;同时,腾出的一个内推名额,可以顺延给同级的同学。可是,没有人愿意承担外推失败的风险。“只有排名靠后的学生,才会无奈地选择外推。”但是,少有人愿意保送去学科实力更弱的高校。

  最后的结果就是,林霖同专业的推免生,全部内保到本校,外推到其他高校的人数为0。

  别敦荣表示,“985工程”高校优秀生源内部消化的情况,近些年来在个别高校有所松动,但总体上依然还存在。“大面积内推,反映了高校办学中的本位主义、封闭办学倾向。这种模式没有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

  事实上,把排名靠后的学生推向外校,恰恰反映了部分高校忽略了人才培养中的“七八九”现象。别敦荣告诉记者,有人做过考察,走向社会最有成就的人,往往不是排名第一、第二、第三名的学生,而大多是第七、第八、第九名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总体排名靠前,但又非名列前茅,他们学习能力较强、综合素质比名列前茅者更强,成功的几率往往比后者更高。

  “内部消化现象的存在,是高校执行推免生政策的一个误区。学生在一所学校学习,已经熟悉了其教育和校园文化;如果换一所学校读硕、读博,可以接触到另一种新的教育和文化。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别敦荣说。

  每年的10月都是一个与“考试”有关的月份。公务员报名、高考改革政策出台吸引了众人眼球,而10月也注定是高校招收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最忙碌的月份——高校迎来一场接一场的推免生笔试、面试。2014年推免生全攻略>>

  推免生,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不用参加常规的研究生考试,但是从取得推免生资格,到最终被心仪的高校免试录取,也并不像常人想象的轻松。尤其是近年来,部分高校推免生比例过高、内推生过多、考试注水等问题,使得推免生选拔陷入了一场新的水平与公平的争议之中。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要求,着力提高推免生选拔质量,加强推免生校际交流,推动推免招生与统考招生协调发展等等。那么,推免生的真实情况又是怎样呢?现有的推免生制度还有哪些改进空间?

  唯分数论的延续

  国内的推免生通常是如何炼成的呢?

  在国内某知名师范院校中文系本科生林霖眼中,想要取得推免生资格,第一要务就是把本科前3年的大小考试拿下,体育课、通识课一个都不能少。林霖所在的中文系同年级有100多人,“只有英语通过四六级、综合排名前30名的学生才能获得推免生资格,而考试成绩往往在综合排名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陕西某“211工程”高校传播系学生黄琼对此深有同感。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学校的推免生政策,尽管删去了学生工作的加分,但是对学术能力的考查、鼓励仍然不够。譬如,发表论文可以加1分,且没有字数、刊物级别的限制,但是同学中几乎没有人发表过文章。“因为跟考试成绩比起来,写论文费时、费钱、费精力,更重要的是加分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在成为准推免生的道路上,人们仿佛再次看到高考的身影,分数的指挥大棒在挥动,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别敦荣指出,如今从重点高校到地方院校“死读书、读死书”的问题比较严重,一些所谓的优秀学生并不是真正“会读书”,而是“会考试”,尤其擅长考老师讲过的内容。通过考试成绩优秀获得推免生资格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研究生招生对生源素质的要求。

  他进一步指出,研究生招生的要求是招收具有创新精神,受过比较好科学训练,理论基础、应用能力相对较强的优秀本科生。然而,目前高校对推免生资格的认定,大多是简单的行政操作,即教务处计算出学生的排名,然后从前往后确定学生是否有推免资格。“各个院系、专业推免出来的学生没有经过学术考核,只有通过这个学术考核环节、具备一定学术潜力的优秀本科生,才能享受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资格。”

  学校越好,外推越少

  在国外大学,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不鼓励学生留在本校读研、读博,哈佛、麻省理工学院亦如是。因为只有把学生推向不同的校园文化,思想才会更活跃。

  而在国内,虽然嘴上不言明,但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更愿意招收本校的推免生。这类高校,尤其以“985工程”高校为代表。

  林霖告诉记者,鼓励学生外推的专业,一般来说学科实力较弱。她所在的专业由于学科实力较强,大家都在努力争取内推。

  “排名靠前的学生不愿意也不敢外推。”林霖说,更重要的是,学校规定如果选择外推,就意味着要放弃内推的资格;同时,腾出的一个内推名额,可以顺延给同级的同学。可是,没有人愿意承担外推失败的风险。“只有排名靠后的学生,才会无奈地选择外推。”但是,少有人愿意保送去学科实力更弱的高校。

  最后的结果就是,林霖同专业的推免生,全部内保到本校,外推到其他高校的人数为0。

  别敦荣表示,“985工程”高校优秀生源内部消化的情况,近些年来在个别高校有所松动,但总体上依然还存在。“大面积内推,反映了高校办学中的本位主义、封闭办学倾向。这种模式没有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

  事实上,把排名靠后的学生推向外校,恰恰反映了部分高校忽略了人才培养中的“七八九”现象。别敦荣告诉记者,有人做过考察,走向社会最有成就的人,往往不是排名第一、第二、第三名的学生,而大多是第七、第八、第九名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总体排名靠前,但又非名列前茅,他们学习能力较强、综合素质比名列前茅者更强,成功的几率往往比后者更高。

  “内部消化现象的存在,是高校执行推免生政策的一个误区。学生在一所学校学习,已经熟悉了其教育和校园文化;如果换一所学校读硕、读博,可以接触到另一种新的教育和文化。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别敦荣说。

  招谁,学校有谱吗?

  毕竟,内推,学生对本校知根知底。外推,学生可就要遭遇气象万千。

  黄琼就曾经遭遇过一场“人仰马翻”的外推生考试。坐了20多小时的火车赶到广东的一所“211工程”高校,可是她见到的场景却是只招20多人的专业,浩浩荡荡来了100多人,“只要是一本院校的学生申请都被通知来考试”。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考场座位不仅座位不够,还有人掏出手机查询。不只如此,“申请专硕、学硕的在一起考试,面试时没有老师问专业课问题”。

  考试的结果,黄琼自然不抱希望,因为很明显,这是一场走过场的考试。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黄琼遭遇的“走过场”,恰恰是因为大学招生中缺少一个独立的部门——招生委员会。在这种情况下,行政可以干预招生的结果,招生的标准很模糊,招生的过程也不透明。

  他举例,行政干预下的招生,往往会设置诸多条框,譬如有的大学明确规定研究生招生时,要招多少个“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学生,达到这个标准,表示今年招生情况良好。这就背离了推免生考核中的学术标准。

  “设置专门的招生委员会,一方面,可以发挥制定相关学术标准的功能,从而避免行政干扰,招收到符合学校特色的学生;另一方面,一旦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招生委员会有权向相关行政人员追责。”熊丙奇说,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本科生自主招生的过程中,正是因为没有一个独立的招生委员会,大家才会担心出现潜规则。

  比例之争

  教育公平是人们最关注的高等教育话题之一,甚至有时候超越了关注教育水平本身。

  翻开前些年的推免生数据,北大、清华、复旦等“985工程”高校的推免生比例触目惊心,有些专业的推免生比例高达80%以上,甚至还有被推免生“包圆”的专业。

  根据《通知》中的要求,各招生单位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推免生的比例固然可以通过政策加以限制,然而对于教育公平而言,这还远远不够。

  熊丙奇认为,如今获得推免资格的高校多集中在“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及部分省属院校,应给予普通院校、民办高校同等的推免资格。他解释,“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普通高校的行政划分,造成了高等教育的首轮不公平。如果在推免制度上再设高校层次的门槛,实际上就是对普通高校、民办高校学生的变相歧视。“长此以往,还会加强基础教育的‘名校情结’,学生宁可复读考‘985工程’、‘211工程’的高校,也不去读二本、三本。”

  “实际上,大学生本身的素养并不能由某个大学决定。虽然二本、三本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学校的学生就没有学术理想和追求。”熊丙奇说。

  尤其是在可以推免专业硕士的当下,“更应该给二本、三本学生推免的机会”。熊丙奇同时强调,并不是说只给二本、三本学生推免专业硕士的机会,而是学术型硕士、专业硕士均允许,“应该在推免的入口处公平对待来自每个学校的学生”。

  别敦荣则提醒,如今有300多所高校获得推免的资格,如果把最近10年成立的本科院校除外,获得推免资格的高校已经占到老本科院校的70%左右,基本能反映高等教育的质量差异。“推免生遵循优中选优的逻辑,短期内大量增加高校范围,难免会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导致降低推免生的声誉,再要扩大范围须格外谨慎。”

  毕竟,内推,学生对本校知根知底。外推,学生可就要遭遇气象万千。

  黄琼就曾经遭遇过一场“人仰马翻”的外推生考试。坐了20多小时的火车赶到广东的一所“211工程”高校,可是她见到的场景却是只招20多人的专业,浩浩荡荡来了100多人,“只要是一本院校的学生申请都被通知来考试”。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考场座位不仅座位不够,还有人掏出手机查询。不只如此,“申请专硕、学硕的在一起考试,面试时没有老师问专业课问题”。

  考试的结果,黄琼自然不抱希望,因为很明显,这是一场走过场的考试。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黄琼遭遇的“走过场”,恰恰是因为大学招生中缺少一个独立的部门——招生委员会。在这种情况下,行政可以干预招生的结果,招生的标准很模糊,招生的过程也不透明。

  他举例,行政干预下的招生,往往会设置诸多条框,譬如有的大学明确规定研究生招生时,要招多少个“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学生,达到这个标准,表示今年招生情况良好。这就背离了推免生考核中的学术标准。

  “设置专门的招生委员会,一方面,可以发挥制定相关学术标准的功能,从而避免行政干扰,招收到符合学校特色的学生;另一方面,一旦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招生委员会有权向相关行政人员追责。”熊丙奇说,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本科生自主招生的过程中,正是因为没有一个独立的招生委员会,大家才会担心出现潜规则。

  考研网推荐链接:

  2014考研各大事件时间汇总

  考研报名:2014研究生报名时间和流程

  2014年研究生考试大纲——数学二

  2014年数学一研究生考试大纲


考研大纲 考研经验 考研真题 考研答案 考研院校 考研录取
分享

热门关注

英语考研究生考试科目是什么

英语考研科目

跨专业考研专业哪些比较好

跨专业考研哪些专业好

计算机专业考研方向是什么

计算机专业考研方向

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有哪些考研专业

环保设备工程专业考研专业

环保设备工程考研有哪些专业

环保设备工程考研

2021推免生需提前准备的信息

推免生需准备的信息

2021推免生网上支付报名费的准备工作

推免生网上支付的准备工作

2021年“推免服务系统”的具体操作流程

推免服务系统操作流程

大专生可以考研究生吗

大专生与研究生

本二可以考研究生吗 考研究生有哪些要求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