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

  读后感又俗称读书笔记,是对于一句话,一段文字,一本书的感想和见解。好的读后感应该是和原著作者在思想上的一次火花交锋,在文学修养上的一次升华。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在此为大家提供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为你提供读后感范本两篇。)

篇一:

  我读了毛泽东的《实践论》让我深刻的了解到,《实践论》是毛泽东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在马克思辩证维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的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

  《实践论》中说道“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 用来指导实践的,而实践是用来检验理论的。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偏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不管是开展工作还是认识自然都是由点到面,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结合理论,用实践来积累自己的经验认识,用自己的直接实践经验再结合别人的经验(学习来的知识)来对事物进行判断,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客观的认识事物和开展工作。

  我们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通过接受外部信息,通过主动观察,形成了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再积累一定资料的同时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便会得到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形成了对规律的认识,这才到了理论层面。当然理论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认识都具有其时代局限性。

  《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

  《实践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绝对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被人单独认识,不能被某一句话阐述,因为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篇二:

  时光荏苒,转眼我的大学生活已过去了一年半,最近,我借着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的热度,从领袖著作中汲取营养,认真仔细地阅读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实践论》。这是我今年读的一篇很有深度和深远意义的思想政治的文章,读后启发很大。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细细品读,我发现其中蕴含着很多人生哲理,并非只对当时的革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工作生活而言,仔细研究《实践论》,更会受益匪浅。

  1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在物质生活以外,还和政治生活文化生活(阶级斗争)密切联系。我们的认识是需要一个具体的环境的,更是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更像我们看《红楼梦》,对其进行研究之时,不同的会做出不同的认识:文学家注重其语言的优美,选材的精巧,美食家看重具体的美食烹饪,社会学家看到的是社会的兴衰,不同阶级的人看待里面的人物更会有不同的视野。

  2由于人们的生产活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也会由浅入深,有片面到多方面的发展。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认识会逐渐深化,考虑问题也会更全面周到。,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不断接受新事物,拒绝思想上的顽固保守,从实践中学习,并且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从不懂不会到清楚明了,不断有新的突破与发展。

  3认识的过程,第一步,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

  的阶段。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但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的确,我们为了得到相对而言比较正确的认识,需要对现实事物充分了解,有了深刻而丰富的感觉,才有可能形成质的飞跃——有了概念。而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得到预想的结果,我们要根据改变了的现实情况,不断地修正自己原本的工作方案,做出恰当的实践,进行相应的调整。就像我们在完成所有作业之时,先要有一个大致的感觉计划,然后进行判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实施,遇到意外要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而不是一味的无计划埋头苦干。

  4一个人的知识,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仍离不开实践。为了合理利用各方宝贵的资源,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件事都自己亲自去进行实践,获得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向优秀的人请教,向好的事物学习,学习他人的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工作与学习。

  5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通过实践,不断形成一些相对而言的真理,但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我们会有所改观,形成新的真理认识。就如古代在一定时期内,人们信奉地球中心说,但后来实践证明,人们一直所信奉的“真理”只是相对更前面的时代而言有所进步罢了,是那一时段内的真理,但事实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真理。我们要反对两种不良倾向,其一是经验主义,其二是教条主义。作为学生我们往往容易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一切硬往理论上套。就这点而言,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风骨:“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6最终,本文深入简出得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知行统一观),总结了认识的过程: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

  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的确,这正如我们的学习,要从各方面实践,得到新知识,并不断实践证明,进行质疑和更好的解答,从而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储备。其实不断的进行实践至关重要,这正如我们进行学习记忆名篇的过程,需要反复诵读记忆。科学家爱迪生也是经过多次反复实践,才发明了电灯泡。

  短短的一篇文章,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论的全部精华,虽然这篇《实践论》是毛泽东在七十多年前写下的,但到今天读来仍令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大学生,虽然我已有几次社会实践和兼职,但实际工作与理论知识之间存在的鸿沟还没能完全逾越。因为我虽然读了十几年的书,但接触到的人和事还很少离开学校的大背景。在上大学后虽然自己有过不少社会实践与兼职工作,在社会上历练了不少,并从中获取了不少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例如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有了有大的提高,很多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去。去年在图书馆实习之时,我就将文书档案学课上学到的许多知识很好的运用到了实践中去,得到了见习老师的肯定,并通过实践对文书档案学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但我个人认为还远远不够,因为现在绝大部分的知识都还来自于书本和老师,有待于完成由理论向指导实践的第二次飞跃。要将理论完全运用于实践,学以致用,我觉得我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其实,细细品读这篇《实践论》,不仅仅是一堂人生的思政课,让我对历史以及毛泽东思想有了进一步深切的了解,更让我对当今社会有了更为深切的思考,对自己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有了更深的领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一

  定时常翻阅这篇文章,使自己时刻不忘“实践论”,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更好的生活学习。

  读后感栏目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汇总

  读后感大全汇总

  中外名著读后感汇总

  四大名著读后感汇总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呐喊读后感1000字左右大学

呐喊读后感大学

青铜葵花读后感范文500字

读青铜葵花有感500字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800字大学生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大学生

狼图腾读后感1000字高中生

狼图腾读后感高中生

童年读后感范文500字六年级

童年读后感六年级

2020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2020匆匆读后感

匆匆读后感

2020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

初中《童年》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读后感又俗称读书笔记,是对于一句话,一段文字,一本书的感想和见解。好的读后感应该是和原著作者在思想上的一次火花交锋,在文学修养上的一次升华。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在此为大家提供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为你提供读后感范本两篇。)

篇一:

  我读了毛泽东的《实践论》让我深刻的了解到,《实践论》是毛泽东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在马克思辩证维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的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

  《实践论》中说道“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 用来指导实践的,而实践是用来检验理论的。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偏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不管是开展工作还是认识自然都是由点到面,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结合理论,用实践来积累自己的经验认识,用自己的直接实践经验再结合别人的经验(学习来的知识)来对事物进行判断,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客观的认识事物和开展工作。

  我们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通过接受外部信息,通过主动观察,形成了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再积累一定资料的同时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便会得到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形成了对规律的认识,这才到了理论层面。当然理论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认识都具有其时代局限性。

  《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

  《实践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绝对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被人单独认识,不能被某一句话阐述,因为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篇二:

  时光荏苒,转眼我的大学生活已过去了一年半,最近,我借着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的热度,从领袖著作中汲取营养,认真仔细地阅读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实践论》。这是我今年读的一篇很有深度和深远意义的思想政治的文章,读后启发很大。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细细品读,我发现其中蕴含着很多人生哲理,并非只对当时的革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工作生活而言,仔细研究《实践论》,更会受益匪浅。

  1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在物质生活以外,还和政治生活文化生活(阶级斗争)密切联系。我们的认识是需要一个具体的环境的,更是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更像我们看《红楼梦》,对其进行研究之时,不同的会做出不同的认识:文学家注重其语言的优美,选材的精巧,美食家看重具体的美食烹饪,社会学家看到的是社会的兴衰,不同阶级的人看待里面的人物更会有不同的视野。

  2由于人们的生产活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也会由浅入深,有片面到多方面的发展。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认识会逐渐深化,考虑问题也会更全面周到。,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不断接受新事物,拒绝思想上的顽固保守,从实践中学习,并且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从不懂不会到清楚明了,不断有新的突破与发展。

  3认识的过程,第一步,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

  的阶段。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但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的确,我们为了得到相对而言比较正确的认识,需要对现实事物充分了解,有了深刻而丰富的感觉,才有可能形成质的飞跃——有了概念。而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得到预想的结果,我们要根据改变了的现实情况,不断地修正自己原本的工作方案,做出恰当的实践,进行相应的调整。就像我们在完成所有作业之时,先要有一个大致的感觉计划,然后进行判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实施,遇到意外要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而不是一味的无计划埋头苦干。

  4一个人的知识,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仍离不开实践。为了合理利用各方宝贵的资源,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件事都自己亲自去进行实践,获得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向优秀的人请教,向好的事物学习,学习他人的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工作与学习。

  5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通过实践,不断形成一些相对而言的真理,但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我们会有所改观,形成新的真理认识。就如古代在一定时期内,人们信奉地球中心说,但后来实践证明,人们一直所信奉的“真理”只是相对更前面的时代而言有所进步罢了,是那一时段内的真理,但事实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真理。我们要反对两种不良倾向,其一是经验主义,其二是教条主义。作为学生我们往往容易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一切硬往理论上套。就这点而言,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风骨:“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6最终,本文深入简出得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知行统一观),总结了认识的过程: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

  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的确,这正如我们的学习,要从各方面实践,得到新知识,并不断实践证明,进行质疑和更好的解答,从而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储备。其实不断的进行实践至关重要,这正如我们进行学习记忆名篇的过程,需要反复诵读记忆。科学家爱迪生也是经过多次反复实践,才发明了电灯泡。

  短短的一篇文章,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论的全部精华,虽然这篇《实践论》是毛泽东在七十多年前写下的,但到今天读来仍令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大学生,虽然我已有几次社会实践和兼职,但实际工作与理论知识之间存在的鸿沟还没能完全逾越。因为我虽然读了十几年的书,但接触到的人和事还很少离开学校的大背景。在上大学后虽然自己有过不少社会实践与兼职工作,在社会上历练了不少,并从中获取了不少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例如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有了有大的提高,很多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去。去年在图书馆实习之时,我就将文书档案学课上学到的许多知识很好的运用到了实践中去,得到了见习老师的肯定,并通过实践对文书档案学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但我个人认为还远远不够,因为现在绝大部分的知识都还来自于书本和老师,有待于完成由理论向指导实践的第二次飞跃。要将理论完全运用于实践,学以致用,我觉得我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其实,细细品读这篇《实践论》,不仅仅是一堂人生的思政课,让我对历史以及毛泽东思想有了进一步深切的了解,更让我对当今社会有了更为深切的思考,对自己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有了更深的领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一

  定时常翻阅这篇文章,使自己时刻不忘“实践论”,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更好的生活学习。

  读后感栏目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汇总

  读后感大全汇总

  中外名著读后感汇总

  四大名著读后感汇总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