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由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欢迎转载。更多信息欢迎访问https://m.liuxue86.com
我想,要理解叔本华的思想不能不了解他的生平。因为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思想的形成。既然叔本华被奉为悲观主义的代表人物,那么就一定有形成他悲观思想的客观原因。
阿尔图尔·叔本华(1788——1860),19世纪德国哲学家,出生于但泽(今波兰)一个世代为商的家庭。早年在法国受教,后随父母游历英国、瑞士和澳大利亚,1809年进入哥亭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1811年转入柏林大学,1814年获耶拿大学博士学位。1822年被聘为柏林大学讲师,又因与黑格尔竞争惨败而离开讲坛,靠父亲遗产过离群索居的生活,死于法兰克福,终年七十二岁。他的主要著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自然意志》、《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等。
叔本华的父母是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人,老叔本华比约翰娜(即叔本华的母亲)大二十岁。老叔本华生性耿直,坦率得吓人,对违背他心愿之事从不假以辞色,哪怕是国王。而约翰娜则生性活泼,喜欢交际,又极富才情。由于性格和年龄的差距,夫妻二人的关系并不和谐。约翰娜经常在家中举办沙龙聚会,以其高雅的风度、机智的谈吐、高超的交际手腕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上流社会的男男女女,这让沉默寡言的老叔本华妒火中烧。妒忌也是最终导致他从汉堡家中阁楼上摔下来而死于非命的原因。叔本华深知忌妒之害,他在《论生命悲剧哲学》一书中指出:“忌妒是人的天性,……但却是幸福生活的大敌。”“至于忌妒,我们可以认为是针对别人的。如果我们遭到别人的忌妒,应当永远记住:没有哪一种仇恨像忌妒而引起的仇恨那样难以和解,我们应该小心谨慎,避免遭人忌恨,并且,正如其他许多形式的不幸一样,由于其后果的严重性,我们也绝不要玩弄可恶的忌妒之火。”同时叔本华也给出了我们面对忌妒时的处理办法:“倘若遭人忌妒,你就应与心怀妒意的人保持一定距离,并尽可能避免与之发生联系”。不过我倒觉得有时忌妒是不可避免的,忌妒别人说明你不如别人,别人是你的竞争对手,被嫉妒者此时应该高兴,因为如果自己不强大、不优秀,是不会引来忌妒的。适当的忌妒会激励人发奋图强,朝着更高的水平迈进,不断修炼提升自己。但是过分忌妒则会使人心胸狭窄,人格扭曲,惶惶不可终日。
父亲的性格影响着叔本华,他从父亲那学到了勇气、自负和头脑清醒,也继承了父亲抑郁的气质。而他那冷静的、往往又是生硬的、突如其来的自我意识也得自于他的父亲。但叔本华强烈的自我意识、自我感觉并没有得到温情脉脉的呵护,他从小就缺乏母爱,当然也没有弗洛伊德所说的那种“恋母情结”,他对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投以陌生的目光。这种奇异的“丧魂落魄”使得叔本华对生命意志感到惊讶,同时又感到恐惧。因为他最初有一种情绪,使他无法感知生命的温馨。叔本华以“意志”涵盖一切,统一世界,试图将这最遥远的东西拉回来,使其变为最切近的东西,他认为“自在之物”就是意志,意志就是冲动、本能、渴望,它没有目标,也没有界限,这也恰是叔本华对于生命的感觉。著名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霍克海默尔曾说:“叔本华从他父亲那里继承来的商人的头脑,凭借他的才干所获取的不受任何事物约束的能力;对其他国家的熟悉,精通外语;还有那种训练有素的清醒,这在叔本华那里已上升为哲学。”
小编精心推荐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