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与分担
不知从哪里得来的一句话:“将我的欢笑同你们一起分享,让我们一同分担你的忧伤。”
——题记
学校是建在郊区的。
那个遥墙镇,离市区很远,离机场很近。
每天来来回回的飞机起落,我们总是能一抬头,就看见。
视力极好的,偶尔还能瞥见飞机上那大大的“中国航空公司”几个字样。
我们是属于住校的。
一周回家一次,像我同班的外地生,学习刻苦努力的,一个月两个月回家一趟,都是家常便饭。
便是这样的环境,让我们在学校里相互依靠,相互扶持。逐渐成为彼此心灵上的寄托。
那一天返校,我回到宿舍后,将东西放下,便要去教室。
到宿舍门口,看见很多女生站在门口,举着手机朝着天空。嘴里还发出不时的感叹声。
我一时奇怪,她们在干什么?
走到门口,顺着她们的目光看去,便看到漫天的云霞。
赤彤彤的夕阳,挂在学校标志性建筑物——圆顶楼的后面。满天烂漫的云霞,以红色为主,夕阳为中心,向四周渐渐变淡。红色、橙色、蓝色、紫色,再向外扩散,便是白色了。
这难得的一幅美丽的画卷,将学校衬的更是美丽万分。
我一喜。
难得学校景色如此之好,不抓紧时间拍下来,当真是可惜了。
用手机将这绚烂的“落日云霞图”拍下之后,心中着实感叹、惊喜。
我将照片给同学看,同学惊喜道:“这是火烧云啊!明天一定会是个好天气!”
于是,我们相携手,望着满天烂漫的云霞,笑着前往教学楼。
那一日,遥墙镇的雨很大。
有许多同学都没有带伞,我提醒他们:“一定要记得带伞啊!”或者是:“带伞了没?打雷了,估计待会儿要下雨呢。”同学回我:“没。你带了吗?”我说:“带了。”同学笑,说“那咱俩打一把伞吧。”我说:“成啊。”
夜里,雨哗哗的下着。
雨水顺着伞檐,汇成一道道水柱,浸湿了我们的衣服。
我和同学一同打着伞,笑呵呵地跑向宿舍。
同学笑,说:“以后就不用带伞了,就和你一块打好了。”我将伞顶点点地面,让伞面上的雨水流到地上,抬头,笑:“成。要是我伞够大,就把你们都包起来。”
其他的同班同学正巧路过,笑说:“你倒不如买顶能移动的帐篷,这样咱全班都能让你护着了。”
我们开玩笑,说:“那咱女生就能保护男生了,到时候把他们护着跑到男生宿舍楼,宿管大叔怒吼一声:”你们是谁!?‘咱就撤。省的他们老说咱的不是……哈哈……“
于是,女生笑作一团。
同学一向在写关于学校的作文中,喜欢写:“在这个叫遥墙镇的小地方……”或者又写:“一个名叫向阳村的小村子……”
做着语文卷子,发现其中一个文学常识的题说:辛弃疾是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阙村)人。
我们当时笑成一片,同学开着玩笑,用不耐烦的语气说:“不就是向阳村的人吗……至于吗……”
后来同学说:“我一看遥墙镇的那个,就以为是错的。结果发现,他竟然是对的!”
我们在这个,名叫遥墙镇向阳村的地方,一起生活。
在这里,没有父母在身旁,只有我们在一起。
有开心,有欢笑,也有忧伤。
但我们可以在一起,一起分享欢笑,一同分担忧伤。
让我们无比幸福与快乐,并且,在渐渐长大中,学会了坚强。
星期天晚上返校时,望着学校那辉煌的大门,心中默默说一句:“你好,遥墙。”
【点评】
本文是一篇洋溢着校园和谐气息的优美散文。作者运用轻松舒缓的笔调,慢慢地向我们讲叙了校园里的同学情谊,表现了“分享阳光,分担风雨。”的主题。
全文选取了“机场落日云霞图”、“校园雨中互助图”两个场景,巧妙地用“遥墙”这个历史名镇将其贯穿起来,结尾又穿插了辛弃疾这位历史名人,既暗含了伟人忧时忧事的分担精神,有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作者组材时所写两个场景和所叙作文中爱用“遥墙”的写作习惯,貌似零散,但处处围绕“分享阳光,分担风雨”这一主旨展开,加上直截了当的题记,篇末的卒章显志,表现了求学在外,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因为有了“分担”“分享”依旧显得无比幸福快乐,歌颂了同学之间清纯美好的友谊。
【亮点】
形散而神不散,主旨鲜明集中是这篇文章的亮点。文章写“机场落日云霞图”、“校园雨中互助图”两个场景,穿插了辛弃疾这位历史名人,“形”可谓散;但这些材料无一不是靠“遥墙”来串联的,都贯穿了“分担”“分享”的主旨,“神”可谓聚。
分享与分担
分享,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分担,这可以拉近心灵之间的距离!分享与分担,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共同走过生命旅程,时刻不离。
分享而不分担,犹如一杯刚倒进玻璃杯中的可口可乐,欢乐活泼的气泡常常能勾起人们的将它一仰而尽的欲望。但如果搁置时间久了,它便失去了当初的鲜艳亮泽,于是便成为一杯普通的加了糖的白开水。分享而不分担,表现出的是华而不实并且苍白的人际关系。人们因为物质上的共同追求而达成短暂的合作,表面看上去是很默契,但其本质上是那么的脆弱,像初冬时节河面上结成的一层薄冰。因为在这种关系下,彼此之间的信任微乎其微,并且每时每刻会因为利益关系而发生转变。当利益纽带断开,曲尽则是人散之时,所以它很难让人们有一种安全感。
比如说角马,头顶上长着一对十分锋利的角,看上去好像十分凶悍,但其实只是在虚张声势。平时,角马们安闲地聚到一起,享受着鲜嫩的青草和清澈的河水。但马群突然遭受威胁时,成年角马立即撒腿就跑。而可怜的幼年角马,要么夭折于成年角马的慌乱之中,要么葬身于豺狼虎豹之腹。试想,如果角马群能学会分担,那股力量是无法想象的,它们定能驰骋草原,无与匹敌。可是,他们会的只有分享和同甘而不会共苦,这也就是导致它们悲惨命运的原因。
而分担而不分享呢,犹如忘了加糖的浓咖啡,苦涩难耐。所以,它常常会让人们之间产生一种莫名的疏远感。如果一个人在成功之前与大家齐心协力、风雨同舟,而取得成功之后,他却独自分享大家共同努力、付出汗水而换回来的劳动成果。在我们看来,这种人是十分自私的,只当这次交学费上了一节课,下一次则绝不会再和他合作了。因此,只会分担而不会分享的人,是不会找到朋友的,更不用说是知心朋友,并且他自己也会活在郁闷之中。
人无法摆脱自身固有的兽性—占有欲。宋太祖赵匡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他与将士们一起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终于打下了大宋江山。可他登上皇位还没几天,他就来了个杯酒释兵权,将将领们的兵权全部集于自己一人身上,如果有不服者,他便大开杀戒,杀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他是做了皇帝,但他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是因为他只会分担而不会与人分享。
所以,一个人只有既会分享又会分担,人们才会主动接近他,与他合作。分担同时分享,犹如一杯加了蜂蜜的牛奶,其味香醇,其意绵长。对于其他动物来说,狼也许是最令他们头疼的,尤其是遇到狼群。狼是自然界中比较有集体意识的动物,所以当外出捕猎时,他们往往三五一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体型大他们几倍的动物也不可避免的成了他们的口中食。最重要的是,捕获的猎物大家能共同分享。所以这样的集体是令人心惊胆战,毛骨悚然的。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只有同甘共苦,只有分享并且分担,才能达到双赢,才能让每个人真正能得到自己期望得到的。
这应该就是分享与分担固有价值的真正体现吧。
【点评】
这是一篇精彩得当的议论文,分享与分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分享则是同甘,分担则是共苦,这是区别,然只有同甘共苦才能铸就坚固的友谊,这是它们“辅车相依”的联系,作者先讲分享,分享而不分担,如倒进玻璃杯中的可口可乐,接着讲分担,分担而不分享如忘了加糖的浓咖啡,并分别举例加以证明,最后讲分享和分担,只有既分享又分担的集体,才能团结一致,达到共同目的,并将分享且分担比喻成一杯加了蜂蜜的牛奶其味香醇,其意绵长。
【亮点】
精巧恰当的比喻,充实得当的事例使整篇文章变得精彩无比,完整无缺,结构十分严谨,语句十分顺畅,观点十分鲜明,内容十分充实,分享与分担乃“辅车相依,唇之齿寒”,因此缺一不可,论证充分,说服力强。
高考作文频道精心推荐:
高考作文题目 | 高考作文押题 | 高考作文预测 | 高考作文素材 | 高考英语作文 |
高考记叙文 | 高考议论文 | 高考满分作文 | 高考零分作文 | 高考作文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