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界常出现一个疑问:「到底有多少人真正适合上大学」?能够明确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却不多,智能研究员Elsbeth Stern是其中一个:在同一个年次里,只有大约20% - 25%的人适合就读文理中学 (相当于我国的普通高中);而只有大约20%的人适合上大学。
研究的数据和实际的情况在德国有很大的差别。目前有大约一半的人具备上大学的资格,在Stern看来这是一种错误。她认为,就读大学的人必需要有相当的天份;升大学的管道也必需依照个人天份来调适,而不是取决于社会阶层,很显然德国的情况并不符合这个原则。当前被抛出的问题为:「整个经济体需要多少大学毕业生」?教育决策与经济发展难道应该被綑绑在一起吗?不少人都对这种现象感到不屑。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选择升学之路的自由,做决定时,不应只以未来的收入为考量,更应考虑到个人的天份和兴趣。当然不可否认教育程度和人民的经济状况及一个国家在国际间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关联。可是目前存在着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一个人的前途和未来的收入取决于他的学历」,尤其当现实生活的两项指数公布时,更让人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那就是平均收入最高者为大学毕业生;而失业率最低者也是他们。
尤其人口成长趋缓,高等教育出现人才断层,而实际的操作员也出现不足的状况。所幸德国大专院校并非对此现象一无所知,除了积极参与双轨教育外,他们也广开在职进修的名额。还有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也破格让不少没有入学资格,但是却具有天份和工作经验的人入学就读。脚步虽慢,但德国还是朝反传统的方向跨出了脚步。
参考资料来源:Frankfurter Allgemeine 2013年10月29日报导
(出国留学网m.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