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晋江季延中学高三语文练习试卷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2) ,此时闻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4)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5)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余阳马生序》)

  (6)人生自古谁无死?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 一5 题。

  陆续传

  陆续字智初,会稽吴人也。世为族姓。祖父闳,字子春,建武中为尚书令。美姿貌,喜着越布单衣,光武见而好之,自是常就会稽郡献越布。

  续幼孤,仕郡户曹史。时岁荒民饥,太守尹兴使续于都亭赋民饘粥① 。续悉简阅其民,讯以名氏。事毕,兴问所食几何,续因口说六百余人,皆分别姓字,无有差谬。兴异之。刺史行部,见续,辞为别驾从事。以病去,还为郡门下椽。

  是时,楚王英谋反,阴疏天下善士。及楚事觉,显宗得其录,有尹兴名,乃征兴诣廷尉狱。续与主薄梁宏、功曹史驷勋及椽史五首余人诣洛阳诏狱就考,诸吏不堪痛楚,死者大半。唯续、宏、勋掠考五毒② ,肌肉消烂,终无异辞。续母远至京师,觇候消息,狱事特急,无缘与续相闻,母但作馈食,付门卒以进之。续虽见考苦毒,而辞色慷慨,未尝易容,唯对食悲泣,不能自胜。使者怪而问其故。续曰:“母来,不得相见,故泣耳。”使者大怒,以为门卒通传意气,召将案之。续曰:“因食饷羹,识母所自调和,故知来耳。非人告也。”使者问:“何以知母所作乎?”续曰:“母尝截肉,未尝不方,断葱以寸为度,是以知之。”使者问诸谒舍,续母果来,于是阴嘉之,上书说续行状。帝即赦兴等事,还乡里,禁锢终身。续以老病卒。

  长子稠,广陵太守,有理名。中子逢,乐安太守。少子褒力行好学不慕荣名连征不就褒子康已见前传 《后汉书· 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注】 ①饘粥:稀饭。②五毒:鞭、捶、灼、徽、纆五种酷刑。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自是常敕会稽郡献越布 敕:命令 B 、辟为别驾从事 辟:征召

  C 、续虽见考苦毒 见:看见 D 、断葱以寸为度 度:标准

  3.列选项中,既表现了陆续性格中的“刚”,又展现了其“柔”的一组是(3分)( )

  ①于都亭赋民饘粥 ②诸吏不堪痛楚,死者大半

  ③肌肉消烂,终无异辞 ④辞色慷慨,未尝易容

  ⑤唯对食悲泣,不能自胜 ⑥识母所自调和,故知来耳

  A 、①②③ B 、③④⑥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陆续祖父不仅英俊潇洒,喜欢穿越布衣服,而且品行高尚,陆续深受其影响。

  B 、楚王刘英图谋反叛,暗地里清除天下有才能的人,事发之后受到皇帝的严惩。

  C 、太守尹兴因受陆续牵连入狱,又因陆续获赦,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5 .断句和翻译(6分)

  (1)用“/ ”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少子褒力行好学不慕荣名连征不就褒子康已见前传 D 、文章第3 自然段所记之事,既表现了陆续的忠贞不屈又展现了他的铁骨柔情。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使者问诸谒舍,续母果来,于是阴嘉之,上书说续行状。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向题。(6分)

  水仙子· 幽居

  任昱

  小堂不闭野云封,隔岸时闻涧水舂① ,比郁分得山田种。宦情薄归兴浓。想从前错怨天公:食禄黄虀②瓮,忘忧绿酒钟;未必全穷。

  【注】:①舂:舂米。② 黄虀(jī) ,干盐菜。

  (1)请简析“小堂不闭野云封,隔岸时闻洞水舂”的表现手法。(2分)

  (2) “幽居”之“幽”是从哪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简析。(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马超在西凉太守韩遂的帮助下兴兵为马腾报仇。马超亲自带着一队士兵向曹军冲杀。曹操大败,为了掩饰身份,先是将所穿的红袍丢弃,后来又割断长胡子,最后扯着旗角包颈而逃,幸亏曹洪 赶来拦住马超,曹操才得以脱身。

  B.《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骗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C.《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当时刘备依附曹操,幸得下雨打雷,刘备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D.“煮酒论英雄”一节里,曹操杀吕布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昌,谋臣劝说曹操早日赶走刘备,免得他日后做大来争位子。曹操说:“实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惧哉?”这表明他对刘备没有丝毫的顾虑。(《三国演义》)

  E.曹操只给祢衡一个击鼓的差使,祢衡不满,在宴会上裸衣骂曹。曹操大怒,遣祢衡前去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掉祢衡。刘表看破曹操的心思,故意不杀祢衡,而让祢衡去见黄祖。黄祖醉酒,不堪 忍受祢衡的讥讽,终于杀死了祢衡。

  8 、简答题。(任选一题)( 5分)

  (1)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湘莲反不动身,拉下手绢,拭泪道:“ 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人!真真可敬!是我没福消受。”

  选段中说的“刚烈人”是谁?因为什么事湘莲才会说出此话?请简述。

  (2)孔明曰:“恐魏兵袭其后也。主上若有失,当投白帝城避之,吾入川时,已伏下十万兵在鱼腹浦矣。”《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

  陆逊追到“鱼腹浦”时遇见诸葛亮布下的什么阵?结果如何?请简述。

  (二)文化 经典阅读(6分)

  9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 宪问》 )

  ②孟子曰:“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孟子· 万章下》)

  注释:本朝,朝廷。

  (1)孔子和孟子对职权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的认识?(2分)

  (2)你是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罪”和“耻”的?请简要分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0--12 题。

  文化诉求:音乐教育的深层意蕴

  曲凯

  ①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稳定的、共同的文化和心理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教育的目的首先就是民族文化教育,教育人们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在音乐中感受祖先和历代先人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的民族历史。在这样的音乐教育中,每一个人都将被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所感染,油然而生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更由此激发了内心的爱国情感。因此,音乐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标识,音乐教育对于人们认识本民族的文化,维系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②音乐是最能深入人类心灵的一种艺术形式,无论是在表演还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它都可以激发和调动起人的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的反应和心理活动。音乐教育不仅在宏观上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具有强化作用,而且还能直接反映一个社会主导性的文化价值体系。一种社会所认同和坚持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观,往拄通过社会上主流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一些音乐反映了社会发展、创新奋进的精神,一些音乐作品表达人民幸福和谐的生活感受,还有一些体现了人类面对灾难的痛苦等等。因此,音乐教育应该在反映和传达文化价值观的优长,发挥自身社会文化的导向功能,促进社会的文化价值向更高尚、更美好的标准进发方面作出自己特殊的贡献。

  ③在开展音乐教育方面,需要注重展现音乐追求真、善、美的本质,发挥艺术特有的共性,凸显以审美为核心价值理念的美育教育。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更注重的是具体音乐知识和技巧方面的培养,例如声乐方面的发声训练,乐器演奏方面的配乐和指法练习等等。对于音乐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尤其是人文精神的强调仍显不足。事实上,音乐教育应首先树立一种观念,即坚持把音乐当成一种文化来传授,把音乐当作一种社会精神的表达来理解。古往今来,在许多重大的历史时刻,音乐对于唤起民族精神,推动历史发展,歌领进步精神,批判丑恶力量都产生过巨大作用。《义勇军进行曲》 的铿锵有力唤起了人民不畏压迫反杭侵略的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让雷锋精神的平凡与伟大在新时代继续唱响,《走进新时代》 反映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对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精神的歌领。这些音乐和歌曲在百姓中间流传不衰,对于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民道德素养,宣传高尚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音乐教育同样面对普通大众。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具有基本的音乐素养是个人综合文化水平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整体文化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选自《光明日报》 2013 年l月5日有删改)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音乐体现了一个民族稳定的、共同的文化和心理需求,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音乐能使人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因此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民族文化教育。

  C.社会上主流的音乐形式往往能表现出这个社会所认同和坚持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观。

  D.《义勇军进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走进新时代》是发挥了自身社会文化的导向功能的典范歌曲。

  11.音乐的民族文化教育意义是什么?(3分)

  12.在开展音乐教育方面,作者认为应该如何追求音乐的真、善、美?(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15题

  冬天里的一团火

  谢宗玉

  ①每年秋天收了谷子,父亲便要抽空去后山一趟,赶在风雪来临之前,烧一窑炭回家。上好的木炭被父亲送到集市换一些冬季必需品,稍次的木炭就存放在自家的楼板上。做完这一切,风雪就从北方赶到了我们村庄,摇着窗棂吱呀吱呀直晃,踢得多年失修的门板咣当咣当直响。风雪像一个被冻得气急败坏的小孩,要一头撞进家门。小妹哆嗦着把小小的脑袋从被窝里伸出来说:“风也被冻哭了呢!”

  ②早晨起来,父亲已把家中四壁该固定的固定了,该糊实的糊实了。母亲则在房子中央燃了一团锣木炭火。我和小妹欢呼着跳下床,知道又到了漫长的烤火季节:我再不用去拾那拾不完的柴禾,再不用去扯那扯不完的猪草,父母手中也没了那些耕耙播割之类的活计,连小妹也用不着一个人伏在田垅上跟昆虫小蚁说话了。一家人团团围在一堆炭火旁,四双眼睛把一年到头都没有好好打量,甚至有些生疏的彼此认认真真端详一番。父亲的后脑勺居然稀稀拉拉有了些白发,而小妹剁猪草时左手的中 指添了一道小上的疤痕。

  ③话头总是母亲最先引出的。她飞针扬线的手从容雅致,嘴里则像一只吐丝的蜘蛛,把一家人一年来细细碎碎的事情都吐了出来,条理分明得就像一张蛛网。父亲口吐云烟的样子气定神闲,我和小妹则像小猴样互相抓挠不休。炭火很快平息了我和小妹年幼的躁动,凝眸处,眼前构筑了一个通透的世界;民间典故在父母心中涌涌簇簇,于是给我们讲起故事来,从童话到传说,从演义到鬼怪。

  ④我和小妹被炭火烤得昏昏欲睡,伸个懒腰站起来,窗外已是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风雪把贫穷的村庄变得富有,把枯涩的村庄变得丰润。黄昏时分,雪停风静,孩子们个个要把自己玩成一块冰雪才肯回家。冰雪帮穷孩子剥掉了那张积劳成茧的外壳,还以花蕾般稚嫩的纯真,让再傻再痴的孩子也变得冰雪聪明。冰雪是另一种形式的炭火,在烤红孩子们双颊的同时还点燃了他们对美好日子的幢憬。玩累了,我和小妹就挟一团寒气闯进家里,坐下来,脱掉鞋子,把双脚揣进父母怀中。那种痒酥酥的暖意真有说不出的舒服。繁重的农事剥夺了一家人彼此应有的关爱,一年之中就这么一刻让我感到是在家的中心,是在爱的中心,是在幸福的中心。

  ⑤晚上不点油灯,木炭火把陈旧的房子涂成年画的颜色,种种器皿都跳跃着金子的光泽,我们血色亏欠的脸庞也充满了油彩般的红光。木炭火烤焦了苦寒的岁月,木炭火煨软了坚硬的辛酸,木炭火烘托着我们对来年的种种幻想,木炭火用红光篡改了我们对苍白往事的记忆。而遗忘和幻想正是农人过日子的两大支柱。

  ⑥冬夜漫长,有火则短。往往是一家人先聊些闲话,慢慢地,思绪渐渐飘飞,思维渐渐断散,睡意这时从深海处泅洇上来,将一切漫淹。最后的那句含含糊糊的闲话也不知是谁说的,说了些啥,就像雨后叶尖上最后那滴迟迟不落的水珠落在空明的湖心,漾开去,漾开去,了无痕迹。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母亲首先“唔”一声从半梦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使夜色漾起了新的涟漪。母亲低头见团锣里自燃的炭火已蒙上了一层灰垢,就用火针拨了拨,火又鲜光起来,辐射出的热能将我们渐凉的身子重新抚暖。又不知过了多久,细碎的炭火终于星星般隐去了,我们才拖着醉步上床睡觉。这种醉当然不是因了酒,而是因为火。火是让人类沉醉的另一种方式。

  ⑦楼上的木炭即将告罄,冬天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过了休养生息的冬季,来到万物复苏的春天,怀揣热力的我们又开始忙于一年初始的事情。小妹是最后一个走出家门的。那天小妹走出家门,对着屋前的几树桃花打了个哈欠,泪眼婆娑地惊叫一声:“哟呵,火星子都跑到屋外了!怎不叫我早点出来?! ”

  ⑧也许是吧,花朵是绿色生命另一种形式的燃烧,所有花朵都开放了,春天就会被烤得暖暖和和,舒舒服服。

  (选自《光明日报》 2013年2月8日有删改)

  11.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② 段说,在漫长的冬季之前,全家人“一年到头都没有好好打量”,彼此“甚至有些生疏”,表

  现了处于农村的一家人为生活而奔波的忙碌和辛劳。

  B、文章描写小妹的细节只有寥寥几笔,但这几处细节无论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性格

  特征,生动表现了小妹的天真活泼和顽皮可爱。

  C、文章洋溢着对母亲的爱与感激:母亲干活时“飞针扬线”“从容雅致”,动作熟练还富有美感;虽然只掌

  握一点民间典故,但还是尽其所能地为孩子讲故事。

  D、炭火是冬 天里的一团火,是文章的重点描写和 抒清的对象;文章结尾让“一团火”以另一种形式在春

  天继续“燃烧”,使“火”的意象得到了拓展和升华。

  E、作品叙写的时间从秋天到春天,从早晨到晚上,活动的地点以家人生活的 房子为主,油画般地展现

  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和睦温馨、无忧无虑、幸福美满。

  14.请分析第①段划线部分的语言特点及作用。(4分)

  15.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大师季羡林

  韩小蕙

  ①前不久,在令人神往的北京大学,我又一次见到了季先生。

  ②大约有两年不见,老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身体更清瘦了,那一袭藏蓝色的中山装,竟有了一种飘飘荡荡的感觉,人似乎瘦得就剩下了骨头。脸色很苍白,上面满是疲惫之色,仿佛力不胜任了似的。脚下也有些蹒跚,一小步一小步的,迈得很小心。季先生是太累了吧?

  ③当季先生站起来讲话时,却换了一个人似的,依然显示出他的强大。虽还是用一贯的平缓口气,用词也还是普普通通,但他一下子就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我们正在迎接新的世纪,依我看,下个世纪与本世纪不同的,是人类都要具有世界眼光,做一个世界人。我们要问自己:做好这个准备了没有?”我心里一震: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没有,我自己反正是没有,连想都没想到过。季先生的提醒真有如一支醒世剂,他的意思是说,若不能达到做一个世界人,就无以应付即将茬临的21世纪,而要取得这个通行证,作为一个中国人,就不仅需要了解中国文明,还需要了解世界文明,必须加强学习世界文化。

  ④季羡林先生生于1911年,可以说是世纪老人了。别看老人体力弱了,精力衰了,眼神也不济了,但“白玉不雕,美珠不文,质有余也”(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 内质的强大才是真正的有力量,中国古代早有“风骨”说,这恐怕就是风骨吧?

  ⑤就是这次座谈会等待开会的前几分钟里,季先生叫人传我到他身边,问候了我 的近况,当了解到我最近有些低沉时,他虽然有些不满,但依然语气平缓,以一贯平和待人的方式,耐心细致地说年轻人要富有朝气,尽力做事情。这使我想起1998 年写的《虎年抒怀》一文,季先生“觉得自己还年轻,在北大教授的年龄排名榜上,我离开状元、榜眼还有一大截。我至多排在十五名以后,而且,我还说过到八宝山去的路上,我决不‘加塞’。”,他还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直到今天,我每天仍然必须工作七八个小时。碰巧有一天我没有读书或写作,我在夜间往往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痛责自己虚度一天。”

  ⑥坐在这样的老人身边,就像被净化了一样,心中很有一种高尚感,有一种向着大境界努力攀登的激情,迅疾席卷过来,冲击着久已疲塌的身心,“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是也。

  ⑦近年来,散文界大力推行革新,已经很少有人固守着传统散文的路子,以为陈旧,以为没有现代意识,以为没有出路。但是季先生一篇又一篇,每篇都是这路子,竭力作足传统散文的所有优势,把文章写得至善至美,读之陡长精神,让吾辈在深深叹服的同时,也坚定了对传统散文的信心--文章并不是越新越好,而是以功力为好。甭管用旧手法也好,新手段也罢,把文章写好了才是第一。季先生给我吃了定心丸,使我敢于坚持一些最朴素、最基本、最“陈旧”的理论。去年他还说过:“常读到一些散文家的论调,说什么散文的窍诀就在一个‘散’字,又有人说随笔的关健就在一个‘随’字。我心目中的优秀散文,不是最广义的散文,也不是‘再狭窄一点’的散文,而是‘更狭窄一点’的那一种。即使在这个更狭窄的范围内,我还有更更狭窄的偏见。我认为,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这对我的审稿标准,无疑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道家有“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之说,季先生坐在他那间被书拥满的书房里,铺下稿纸,屏息凝神写文章时,他是有着“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自信的,甭管外面世界的风云如何变幻,如何走马灯,如何城头变幻大王旗;也甭管书摊、书店、书城、书人如何热闹非凡,如何喧嚣汹涌,如何旧书新书动地来,都干扰不了他,他知道他的生命轨迹只能是那一条。1999.3.8 ----3.17于北京南郊西马厂(选自《十月》 1999年第5期,有删改)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季羡林先生在北京大学讲话时提出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做好准备迎接新的世纪,做一个世界人,作者体会到加强学习世界文化是顺利进入21世纪,做世界人的重要途径。

  B、文章第⑤段引用了《虎年抒怀》 的一段话,其中“我离开状元、榜眼还有,大截”“我决不‘加塞’”等语言,充分表现了季羡林先生的风趣幽默和乐观豁达。

  C、文章第⑥段写季羡林先生对作者的感化教育作用:自己身心疲塌已久,缺乏前进动力,如今听了季羡林先生教诲,觉得以前虚度光阴,以后必须向着大境界努力攀登。

  D、对近年来散文界以传统散文手法缺乏现代意识、没有出路为理由,推行的改革创新,作者明确表示反对,他认为散文应该以写好为第一,必须体现真情。

  E、作者几处引用古人言语,增添了文章的色彩。而“如何走马灯”“书人如何热闹非凡”“如何旧书新书动地来”,则或活用或化用,体现了语言的干练、鲜活与形象。

  l4.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15.结合全文,简析季羡林先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的品质。(6分)

  四、语言文字每用(13分)

  16.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5 分)

  ①对于“仁者乐山”的“乐”的读音,当代学术界的意见是一致的,早已盖棺定论。③余先生硬说自己将“仁者乐山”的“乐”读成lè并没有错,显然是无稽之谈。③当然,余先生不是专攻语言的,读错一两个字,本无可厚非。④问题是分明错了,还要乌龟垫床脚---( ) ,并且编出一套理论来唬人,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根据语境,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歇后语后的括号里,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

  A 多此一举 B 冒充神龟 C死趴 D硬撑理由:

  (2)上面这段文字有一处用语有误,请指出并修改。(2 分)

  错处: ,可改为

  17 .下面是某品牌官方旗舰店的网购情况的抽样调查统计表,阅读此表,回答问题。(2分)

  综合分析上表,请就促销日的表现对26 一49岁的群体提一条合理化的网购建议: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

  3月26日的“朝闻天下”中,央视记者专访了赞比亚发展署总监安德鲁。这条播出时间仅1.5分钟的新闻在昨天成为了微博的头条热议。视频中男记者操着一口流利的“中国方言式英语”和赞比亚官员对答。这位记者的中式英语发音引发网友议论纷纷。(东方网3月28日)

  对于央视记者操着一口“中国方言式英语”进行采访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 字左右。)

  五、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 分)

  8岁的女儿向我要易拉罐,说,萌萌送了我一粒种子,便匆匆跑到阳台上捣鼓去了。

  守护了一个星期,女儿终于大叫着从阳台上奔过来,快来看啊,长出来了!她每天细心地浇水,精心地呵护,每长高一点,就大呼小叫,惊喜之形无以名状。

  “什么植物呀?”

  “不知道。”

  “它会开花,会结果吗?"

  “不知道。”

  “那你还这么尽心干嘛?”

  “我喜欢。”她头也不回地答道。

  要求:(1)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季延中学高三语文练习卷参考答案

  一、古代待文阅读(27分)

  1.(1)羁鸟恋旧林 (2)别有幽愁暗恨生 (3)望帝春心托杜鹃 (4)茕茕孑立 (5)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留取丹心照汗青

  2.C (被)

  3.D

  4.D ( A、无中生有。B、暗地里记录下天下有才能的人。C、陆续受尹兴牵连。)

  5. (1)少子褒/力行好学/不慕荣名/连征不就/褒子康/已见前传(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 2)审讯的人向客舍(旅馆)打听消息,陆续的母亲果然来了,因此他心里暗暗地夸赞陆续,并 呈上奏章叙说了陆续的情状。(意思对、语言通顺1 分,“问诸谒舍”句式译对1 分,“嘉”、“行状”译对各1分)

  【参考译文】

  陆续字智初,会稽郡吴县人。陆姓世世代代都是县里的大姓。祖父陆闳,字子春,建武年间曾做尚书令。人长得漂亮,爱穿越布单衣,光武帝见了也很喜欢这种越布,自此以后,常命令会稽郡上献越布。

  陆续小时死去了父亲,后担任郡中户曹史。这时岁荒民饥,太守尹兴派陆续在都亭给老百姓分发稀饭。陆续召集全部饥民,并一个一个问清他们的姓名。事情结束,尹兴问吃了稀饭的有多少人,陆续立即回答说有六百余人,还分别说出他们的姓名,没有差误。尹兴非常赞赏他的才能。后来刺史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召见了陆续,征召他为别驾从事。陆续因病辞去此官职,回到郡里任门下椽。

  这时楚王刘英图谋反叛,暗地里记录下天下有才能的人。后刘英谋反之事被发觉,显宗得到了这份名册,上面有尹兴的名字,于是把尹兴关到廷尉狱。陆续与主薄梁宏、功曹史驷勋以及椽史五百余人被钾到洛阳诏狱接受审讯,那些被审之人不堪痛楚,死了一大半,只有陆续、梁宏、驷勋虽被严刑拷打,肌肉溃烂,始终没有说什么。陆续的母亲从远地赶到京师,打听消息,因案情特别重大,没有办法与陆续见面。母亲只好做了一些饭菜,交给门卒转送陆续。陆续虽然被打得遍体鳞伤,仍慷慨激昂,没有改变神色,只有对着这些饭菜时才悲泣不止。皇上派来审讯他的人觉得奇怪,问他是什么缘故。陆续说:“母亲来了,不得见面,所以才哭。”审讯他的人大怒,认为门卒通传消息,要召来审问。陆续说:“因为吃送来的饭菜,知道是母亲亲自烹调的,所以懂得是母亲来了。不是别人告诉我的。”审讯的人问:“凭什么知道是你母亲做的饭菜呢?”陆续道:“母亲经常切肉,没有不切得方方正正的,切葱也按一寸为标准,我是根据这个知道的。”审讯的人到客舍打听他母亲有没有来,陆续的母亲果然来了,于是他心里也暗暗地夸赞陆续,就上书汇报了陆续的事迹,皇上赦免了尹兴等人的罪,把他们送还乡里,但终身禁止做官。陆续最终因 年老多病去世。

  陆续的长子叫陆稠,曾任广陵太守,有治理之才。次子叫陆逢,曾任乐安太守。少子叫陆褒,勤奋好学,身体力行,不慕虚名,朝廷连续征召都不应征。陆褒的儿子叫陆康,前面已有他的传记。

  6.(1)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动衬静,以“涧水舂”之声衬托环境的幽静。(手法1 分,分析1 分)

  (2)①环境之幽。与野云涧水为伴,远离闹市。②心态之幽。有田可种,有饭可吃,有酒可品,远离官场,自得其乐。(每点2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7、解析 BD、B项,第一个“徐庶”,应为“庞统”; D项,“赶走刘备”“对刘备没有丝毫的顾虑”的说法有误;

  8. (l)尤三姐。(l分)情节要点:尤三姐自遇柳湘莲后发誓非湘莲不嫁。贾琏为媒,湘莲应允,并赠“鸳鸯剑”为信物。后湘莲得知尤三姐住在宁国府,心中懊悔。遂上门索剑,欲退亲。尤三姐猜想湘莲把自己也当做淫奔无耻之流,即捧剑送出,当着湘莲面横剑自刎。(4分)

  (2)遇见了“八阵图”。陆逊追袭刘备到了鱼腹浦,见前方杀气冲天,便怀疑有埋伏。打听之后才知道,诸葛亮入川时曾于此堆石列阵。陆逊轻敌,误从“死门”进入石阵,却陷于阵中出不来。后来,陆逊等人在黄承彦的指引下,才逃出石阵,并从黄承彦口中知道,诸葛亮早已预知会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

  9.(1)他们都认为,在什么职位就要做什么事,不越权。(2分)

  (2)①“罪”指“获罪”。地位低下却高谈阔论,评议朝纲政纪,是要获罪的。②“耻”指“耻辱”,出仕为政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不这样做就是耻辱。( 4 分)

  【参考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

  孟子说:“地位低下却议论高官主管的政事,这是要获罪的;在朝廷做官而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是耻辱的。”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10.B

  11.能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感受祖先和历代先人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的民族历史,产生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激发内心的爱国情感和增强凝聚力。

  12.要坚持把音乐当成一种文化来传授,重视其文化内涵、审美价值、人文精神等方面的认识,要把音乐当作一种社会精神的表达来理解与追求。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13.CE ( C 项“只掌握一点民间典故”错 E项“无忧无虑”错)

  14.作者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雪的威猛和凶狠,(1分)为下文写冬天里的炭火的作用作铺垫;( 2分)天气的严寒更突出炭火的温暖以及炭火中体现出的亲情。(l分)

  15.这一段排比的语句强调木炭火在我们一家人生活中的意义:木炭火帮助我们度过了艰准的岁月,祛除了痛苦,让我们体验到农忙时无法得到的温暖与亲情; 在炭火的映照下,甚至一些心酸的往事也变成了难忘的生活馈赠;同时木炭火也给家庭带来了生活的信心,使家人对未来充满期待。(意思答对即可)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13.CD ( C 项“觉得以前虚度光阴”错 D 项“作者表示明确反对”错,“体现真情”是季老的观点。)

  14.这一段是对季羡林先生外貌的描写,突出了他身体的瘦弱,表达了作者的关切之情,( 1分)同时也为下文表现他内心的强大作反衬,( 2分)这样写更能激起读者对季羡林先生的崇敬之心。(1分)

  15.①有强烈的时代感责任感,尽管年近九十,可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却提 出怎样应对新世纪的重大问题;②尽管身份地位很高,但对人态度平和,教诲后辈尽心尽力;③工作勤奋,严格要求自己,尽管年老体弱,可是依然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④内心坚定,不为别人左右,不管外面如何喧嚣折腾,坚持写好以‘真清’为精髓的传统散文。⑤乐观豁达,在对待年龄和死亡的问题上,不仅幽默风趣,更是超然豁达。(答对4点得6分,3点得4分,2点得3 分,1点得2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l) D ( 1分)理由一,以乌龟之躯是承受不了床铺之重的,所以只能硬撑;理由二,余先生明明错了,却为了自己所谓的身份和面子,强词夺理,这种挂不住还硬撑的情形与歇后语的意思最吻合。(2分)

  (2)盖棺定论 早有定论 (各1分)

  17.理性网购(按需购物),特别是不要在促销日冲动性(非理性)消费。(意思对即可)

  18 .示例一:我认为该记者操着一口“中国方言式英语”进行采访这件事,无可厚非。首先,央视记者有敢于和外国人直接交流的勇气,表明了某种文化自信。不少国外媒体驻中国的记者用不标准的中文采访,很少有人去讽刺他们中文不好,反倒是央视记者招来一顿嘲笑,这体现了一种文化自卑心理。其次,记者不是播音员,完成采访任务才是重点,只要不影响双方的交流,发音不那么标准,无伤大雅。

  示例二:我认为央视记者在涉外采访中,不应该出现“中国方言式英语”。首先,作为央视记者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外语口语好是职业素养高的一个表现;其次,“中国方言式英语”毕竟会给双方的交流带来一定的障碍,从而影响采访效果;再次,作为特殊身份的央视记者,说“中国方言式英语”会误导我们广大的英语学习者。

  五、作文(70 分)

  19.参考立意:重在过程,享受体验;淡化功利心;培养兴趣,尊重选择。

2013年部分省市高考试题汇总
2013江苏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新疆理综试题答案 2013内蒙古理科试卷答案
2013宁夏理综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西藏理科试卷及答案 2013江苏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江苏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江苏真题及答案(政治) 2013安徽数学真题(理科)
2013江苏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广东数学真题(理科)试卷 2013广东数学真题(文科)试卷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搜集整理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有哪些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成绩怎么提高

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知识

高三语文怎么学才能提高成绩?

高三语文怎么学

​高三语文备考计划应该怎么安排

​高三语文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