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名篇名句积累
考纲解读
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初中语文大纲要求“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不写错别字”等等。而名家名篇名句的记诵默写能较好的实现大纲诸如此类的要求,而且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型,它能够检测出学生的语文功底和精神底蕴,同时,这一考点还能检测出考生的归纳、联想、迁移等能力,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一般来说,除根据诗词或课文语句的上句或下句填空默写的形式外,近年来,背诵默写的形式会继续沿着“有理解、能运用、善归纳、融内外、多积累"的方向发展。如把内容、思想相近或相反的名句加以归纳并准确默写的,与语言的迁移运用以及阅读理解相结合而记忆默写的,有的甚至深入到对结构、修辞和表达方式等等的理解检测。
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出师表》练习题
一、阅读: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远: (2)所以: (3)是:
2.翻译段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1)
(2)
3.说出“卑鄙”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2分)
卑鄙古义: 今义:
4.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 (填四个字)的建议。(1分)
5.文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
(1) (2)
二、阅读: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选段最后一句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用原文回答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 (1分)
② (1分)
3.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2分)
三、阅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 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8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______
③深入不毛:_________________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2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四、阅读: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撮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由是感激 感激:
(2)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
(3)故五月渡泸 故:
2.第①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 、 、 。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临危委重任和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 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_________________ 七擒:_________________ 东和: _________________ 北拒:_________________ 收二川:_________________ 排八阵: 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个异法也。
1、根据上文语段完成下面填空。(2分)
有人说:读李密之《陈情表》而不下泪者,非孝子也;读之《_________ 》而不下泪者,非忠臣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陟罚臧否( )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3、翻译文中划横线句子。(3分)
4、文段中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两条建议,各用四个字概括。(2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1、诸葛亮 《出师表》(各1分) 2、善恶 法律条文(各1分) 3、实在应该扩大您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3分) 4、广开言路 赏罚分明(各1分)】
六、对比阅读:
A、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B、七擒猛获 建兴三年,亮至南中,所在所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被当地部落人及汉人所佩服),募生致之(要求部下活捉孟获)。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擒七获,而亮犹释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咸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头领)而用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6分)
(1)夙夜忧叹()(2)深入不毛()(3)至于斟酌损益()
(4)向者不知虚实()(5)纵使更战()(6)获止不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的大事也。
(2)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身。
3、A文中“南方已定”是指什么?推断诸葛亮写《出师表》与七擒猛获哪件发生得更早些?(3分)
4、结合A、B两文,分析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1)早上;(2)庄稼;(3)掌握分寸(4)早先(5)再,又;(6)离开2、
(1)先帝了解我处事把握有度,所以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2)现在承蒙你让我观看了军营的部署,如果只有如此,我一定可以打败你们。3、“南方已定”指诸葛亮七擒七获孟获,使“南人不复反”。七擒孟获发生在前。4、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知恩图报,心胸宽阔,有远见卓识的人。启示略。】
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
(一)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二)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1.选文(二)具体说明了选文(一)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并简要概括选文(二)的内容。(4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夙夜忧叹夙夜: ②庶竭驽钝驽钝:
③属以后事属: ④若嗣子可辅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4.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只谈一点即可)(3分)
【答案: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受遗诏。评分:本题4分,每一问答对得2分。第二问意思对即可。2.①早晚:②比喻才能平庸。③委托,交付。④辅助,协助。评分:本题4分,每小题解释准确得1分。3.①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评分:本题4分,每小题译对得2分。意思对即可。4.答案举例:①忠心耿耿。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足智多谋,运筹帷幄。④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等等。评分:本题3分,只答其中一个方面符合要求即可。】
八、理解性填空:
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